抓好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保护带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文

抓好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保护 带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佟成元1乔少辉2

摘 要: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内蒙古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区,具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壮美多样、独特富集的旅游资源,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文化传承保护 生态经济 高质量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最主要发源地,流经内蒙古843公里,在促进内蒙古民族团结、繁荣经济社会、推动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内蒙古文化旅游部门依托沿黄地区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集聚的各类产业和相对密集的人口分布等优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的特点,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内蒙古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提供持续增长新动能。

一、黄河流域文化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政策举措,提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乡村旅游、旅游外交、文明旅游、全域旅游、旅游+等一系列重点举措,积极通过专项资金、地方债、文化和旅游产业基金、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方式加大对文化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多项政策的有力实施对推进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旅游资源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文化遗产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遍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共7个盟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3处,战国、秦、汉、北魏、北齐、隋、金、明等历代长城共655.25公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1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3人。近年来,自治区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在黄河流域地区陆续实施了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抢险加固工程,文物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利用,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旅游业快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的7个盟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16家,占全区A级景区总数的56%,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全区共5家),4A级景区84家,3A级景区64家,2A级景区66家;有旅行社563家,占全区旅行社总数的49%。有星级饭店151家,占全区星级饭店总数的51%。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旅游示范项目,如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敕勒川旅游区(哈素海)被评定为国家首批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内蒙古伊利集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等4个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内蒙古共接待旅游者1.3亿人次,同比增长12.0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11.37亿元,同比增长16.61%。其中,黄河流域的7个盟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137.46万人次,占全区接待旅游者总数的54.7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320.18亿元,占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的57.84%。

(三)文旅融合进一步加强

内蒙古沿黄河两岸沙漠浩瀚、草原广布、峡谷险峻、古迹众多、文化深厚,不但孕育了富饶的河套粮仓,更蕴含着富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元深厚的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成熟。内蒙古也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地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取得成效。开展并编制了一批围绕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打造了一批知名文化旅游景区,如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开发了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如黄河几字湾大漠风情线、农耕民俗体验游等;开发长城旅游,如呼和浩特市在明长城,包头市在阴山战国赵长城、秦汉代长城,巴彦淖尔市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长城段分别建立了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公园等;培育了一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如河套文化旅游节、黄河开河鱼捕捞等;依托自治区“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整体品牌形象,推出“黄河文化旅游”宣传品牌,集中推出展示沿黄文旅走廊自然风光和文化风俗。

二、存在的问题

组织编制《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以统筹沿黄河盟市旅游资源,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典范,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为做好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尽快研究出台《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三年规划(2019—2021年)》,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此外,还要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训,研究制定《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争取形成覆盖非遗各门类的研究培育体系。

(一)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保护不够

文物的保护和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未能全面落实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文物所有人和使用人的直接责任等。黄河流域早期聚落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遗址遗迹的保护和维修工程以及对遗产遗迹的宣传和展示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黄河流域地区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存在概念及定位模糊,数量太少、体量太小。一方面对国际国内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的引进不足,另一方面,本地文化旅游与国际国内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合作不深、方式不活,缺乏可推广、可复制的龙头企业成功经验。同时,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尽管黄河流域盟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淡旺季明显、经营成本较大、游客总量不足、旅游项目雷同、经营管理不力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都比较差。加上一些旅游企业由于淡季、竞争或团队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处于半歇业的状态,从而导致区域内整体旅游环境不佳,投资和经营热情不足。

(二)文化旅游规划布局不足

一方面,要加大对黄河流域文物的保护力度。持续高标准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基础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促进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的落实;在黄河流域盟市重点实施一批古建筑遗址、少数民族建筑、工业遗产、革命遗址等保护维修工程;同时,大力开展黄河流域文化遗址遗迹的宣传研究和展示工作,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加快非遗产业转化能力,推动建立“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及相关从业者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开拓非遗商品销售渠道;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开展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传承基地设立工作,举办“全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展”;加强非遗宣传展示,继续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等系列展示活动。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不足

基于内蒙古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及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足

一是增加新的心理干预方法,以适应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需求。一方面,普及心理干预工作的适用方法,包括基于ABC理论的认知疗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行为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的求助者中心疗法以及基于心理动力学的精神分析疗法等;另一方面,完善心理干预工作的硬件设施,包括设立释放压力的心理宣泄室、缓解心情的音乐放松室、改善认知的情景模拟室、触碰心灵的疏导谈话角等。

三、思路与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多局限于观光游和初级休闲游,融合渠道和形式还不够丰富,很少能够利用诸如电影、表演艺术、设计、动漫、绘画等艺术载体去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项目(产品)的有机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的产品研发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不足,对产业的带动力有限。其次,文化旅游融合深入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产业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性精品产品。

(一)继续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

文化旅游空间布局还不够合理。黄河流域7个盟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各异,文旅产业基础参差不齐,仍没有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规划和布局。加之各盟市及旗县区尚未根据资源特色和市场细分进行文旅项目的精细化打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千篇一律的跟风草原、沙漠旅游项目等,由于开发运营传统粗放,导致部分地区不能聚焦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无法在文化旅游市场上,展现其独特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二)加快制定高质量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规划

尽管内蒙古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13那届日内瓦举办的EPHJ贸易展上,包括Technotime、Vaucher Manufacture和Dubois Dépraz在内的多家机心厂齐齐到场。但另外两家厂商却因缺席而格外引人注目:以产量而计,Sellita和Soprod是ETA以外瑞士最大的机心厂商。(就在那年底,ETA机心工厂发生了一起大火,更是催生了众多品牌更换机心的想法。)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以及退热时间。患儿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大便次数相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次数有所减少,视为有效;患儿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大便次数也没有变化,视为无效。

(三)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一是开展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内蒙古优秀传统和民族精髓,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旅游精品,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业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二是推动阴山岩刻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法依规对居延遗址等文化遗址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黄河文化公园等一批自治区级文化公园,将文化公园建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遗址遗迹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沿黄地区高端文化旅游名片。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打造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城川红色小镇等红色旅游项目,将红色旅游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堂。四是建设一批黄河文化和旅游发展示范项目,支持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动城市、景区旅游演艺发展,推出阴山岩画游、长城徒步游等一批专题文化旅游线路。

(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

一是需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在内蒙古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全国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蒙古自治区尚没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要积极争取将极具代表性和特色化的鄂尔多斯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列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二是争取国家在黄河流域盟市5A级旅游景区创建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目前黄河流域地区高A级景区数量还较少,亟需创建一批高A级,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带动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积极争取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进行5A级旅游景区评定,及呼和浩特市老牛湾旅游景区、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进行国家5A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三是争取国家在黄河流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景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性的项目资金支持。

随着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的临近,汉江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较大挑战。汉江流域大规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天然水文情势,流域外调水与流域内用水的矛盾、流域内上下游间的蓄泄矛盾、河道内用水与河道外用水的矛盾、不同区域和部门间竞争性用水的矛盾,以及水资源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复杂纠结。但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明确的约束性管理指标,且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基础薄弱,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依据。

(作者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2.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厅)

责任编辑:张莉莉

标签:;  ;  ;  ;  ;  ;  

抓好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保护带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