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思维方式对数学解题的影响研究_数学论文

不同思维类型对数学解题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类型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思维类型的研究由来已久.美国学者安东尼·格里高根据知觉的具体与抽象,规则的次序与随机将人类的思维分成了4种:具体而有序的思维、抽象而有序的思维、具体而随机的思维、抽象而随机的思维[1].具体分类及其特征如下:

      

      安东尼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许多学科学习研究中被引用.目前,思维类型在数学学科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类型的思维.比如,发现性思维的调查分析[2]、数学创新思维的魅力[3]、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4]、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抽象概括的思维障碍研究[5],等等.那么,这4种思维类型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特别是它对数学解题的影响是怎样的?就此类问题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尚显匮乏.鉴于此,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不同思维类型对数学解题的影响状况,以期获得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能的策略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对不同思维类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了解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扬长避短.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提出合理性建议,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研究对象

      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和代表性,选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4个班(2个普通班和2个实验班),高三年级2个班(1个物生普通班和1个物化实验班).每班40人,共计240人.

      其中,高一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历次考试的班级均分(满分100分)的差值在10分左右;高三物化实验班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历次考试与物生普通班的均分(满分200分)相差25分左右.

      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测试的目的是,统计分析思维类型是否会随着年龄及所学知识的丰富而有所改变;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参与测试的目的是,统计分析学习成绩是否与思维类型有着必然的联系.

      3.研究过程

      研究工具:采用的是“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测试题目中的第6题进行测试.

      

      如图,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4,2)、B(2,-6)、C(3,6)、D(1,2).请在答题纸对应图中画出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叙述作法.

      此题解法众多,且不同解法在思考角度上有较大区别,能体现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时反映出的差距,有利于问题的研究.

      测试时间及要求:所有学生答题时间均为15分钟,不分年级与层次.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如若不能将题目完整解答,也请写出自己或多或少的想法.

      测试结束后,收回有效试卷(非空白卷)240份.之后,将所有有效试卷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在收回的有效试卷中,有52份未得到正确答案,其余188份试卷全部正确,正确率为78.33%.高一普通班的正确率为66.25%,实验班的正确率为68.75%;高三两个班的正确率均为100%.高三与高一学生完成本题的正确率差距较大,而同年级差距不大.通过统计,正确解答的主要方法共有12种.而在12种解法中,主要集中在方法3和方法6.采用方法2的人数最少,其他方法人数相差不多.每种方法获得满分的人数及所占比例见表1.

      

      

      结合安东尼提出的4种思维类型,经过对12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进行了如下划分.

      1.具体而有序的思维

      具体而有序的思维是有条理的、有序的、线性的,即思维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程序一步步推进,是一种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解题过程往往是从模仿入手,通过对知识的内化,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6].

      方法1:如图1,以A、B、C、D四点为圆心,分别以

为半径作圆,4个圆的交点即为原点.又因为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所以x轴为过原点且平行于AD的直线,y轴为过原点且垂直于AD的直线.最后,根据各点坐标值的大小确定x轴的正方向向上,y轴的正方向向左.

      

      方法2:如图2,由A、D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可知x轴平行于直线AD,y轴垂直于直线AD.又线段AD的长为5个单位,P为其中一个五等分点,过点P作AD的垂线即为y轴,再将点P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原点,过原点作y轴的垂线为x轴,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这两种方法体现的是具体而有序的思维特点.

      

      方法1,根据坐标系的定义,按着先确定原点再确定坐标轴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完成.在确定原点时,没有突出某些点的坐标的特征,4个点坐标一起使用.

      方法2,是按照先确定坐标轴再确定原点的顺序完成的.在确定坐标轴时,紧紧围绕A,D两点坐标进行,没有考虑其他点的坐标特征.

      可以看出,具有此类型思维特征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善于联系各个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多角度观察已知条件,要么4点平等对待,要么只关注其中的两个点,思维的发散性偏弱.

      从统计结果来看,使用方法1的学生有9人,方法2仅有1人.不同年级相比,高一所占比例偏高;不同层次相比,实验班与普通班基本相同.其中,使用方法1的两名高三学生,并没有画出四个圆,而是画出了半径为

的3个圆来确定原点.这3个数值存在关系,且少画一个圆,显然更易操作.

      2.抽象而有序的思维

      抽象而有序的思维是逻辑、有序的,对数学文字语言非常敏感,而且善于阅读,能抓住关键点和重要的细节,分析问题有条理[6].但在思考问题时,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较弱.

      方法3:如图3,由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且BC中点M的纵坐标为0,所以x轴为过点M且平行于AD的直线.又AD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选择靠近点D的一个五等分点P,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原点,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方法4:如图4,由题设可知CD的中点N的坐标为(2,4),则C(3,6),N(2,4),D(1,2)三点与原点0共线,且OD=DN=NC,故可在射线CD上找到原点0.又因为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所以x轴为过原点且平行于AD的直线,y轴为过原点且垂直于AD的直线.最后确定坐标轴正方向.

      

      

      方法5:如图5,可求出CD中点N的坐标为(2,4),则C(3,6)、N(2,4)、D(1,2)三点与原点O共线,且OD=DN=NC,故可在射线CD上找到原点O.又因为B、N两点的横坐标相同,所以y轴为过原点且平行于BN的直线.又D、A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所以x轴为过原点且平行于DA的直线.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以上3种方法体现的是抽象而有序的思维特点.

      方法3,抓住了A、D和B、C两点坐标的特征来建立坐标轴.建立y轴是靠A、D两点的坐标,没有利用其他条件.

      方法4、5,均发现了C、D两点的连线过坐标原点的特征.在确定原点位置时,这两种方法很相似,均是利用距离,而没有利用其他条件.

      可以看出,具有此类型思维特征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比如,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B、C两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C、D两点的连线过原点).但是,他们挖掘题目中隐藏的信息的深度,以及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方法3在建立y轴时,如果再想想题目中其他点的特征,就会回避将AD五等分这种比较麻烦的方法.使用方法4、5的学生,发现了C、D两点连线过原点的特征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在确定原点时,仅靠距离,则思维略显单一.如果能挖掘出x轴是过BC中点且平行于AD的直线,思维则会提高一个层次.

      从统计结果来看,使用上述3种方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且使用方法3的人数最多,说明具有此类型思维特征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同层次相比,实验班与普通班基本持平,没有差距;不同年级相比,高三学生所占比例略高,这与他们平时大量的训练有关联.因为训练过多,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许学生本身并不完全具有这种思维特征,但随着训练的增多,类似题目的反复出现,让学生养成了套“题型”的解题习惯,遇到题目会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去解,而不愿意再思考、选择其他的途径.在统计结果中,为什么选择方法3的人数最多?因为A、D和B、C两点坐标的特征最容易被发现,所以这种方法最容易想到,但是将线段AD五等分却不容易做到.既然不容易做到的,却有多数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

      3.具体而随机的思维

      具体而随机的思维有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强[6].但是,发散的结果有正有误,有优有劣.

      方法6:如图6,由C(3,6)、D(1,2)两点坐标成比例关系,可知原点在直线CD上.又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且BC中点M的纵坐标为0,所以x轴为过点M且平行于AD的直线l,直线l与直线CD的交点即为原点.过原点作x轴的垂线得y轴,最后确定两轴的正方向.

      

      方法7:如图7,可求出CD中点N的坐标为(2,4),与点B(2,-6)横坐标相同,所以y轴平行于直线BN.又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且BC中点M的纵坐标为0,所以x轴为过点M且垂直于BN的直线.过点D作平行于BN的直线l,量出两平行线l与BN之间的距离,再将直线l向下平移此距离得到y轴,x轴与y轴的交点即为原点.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方法8:如图8,可求出CD中点N的坐标为(2,4),而B点坐标为(2,-6),所以y轴平行于直线BN.又因为BC中点M的纵坐标为0,所以x轴为过点M且与直线BN垂直的直线.又C(3,6)、D(1,2)两点坐标成比例关系,所以原点为x轴与直线CD的交点.过原点作x轴的垂线为y轴,最后确定两轴的正方向.

      

      

      

      方法11:如图11,可求出AB的中点M坐标为(-1,-2),与D(1,2)关于原点对称,故原点为DM的中点.又因为A、D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所以x轴为过原点且平行于AD的直线,y轴为过原点且垂直于AD的直线.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以上6种方法体现的是具体而随机的思维特点.

      在这6种方法中,均使用了题目中某些已知点的中点或某些点的坐标成比例的关系,比如点M、N、E.这些点在已知条件中并不存在,却能被发现,说明思维的发散性很好.而具有发散的思维,往往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因为解题的难点往往在于“联想”,即从表面一些不相关的条件中,能寻找到相关的联系.

      但是另一方面,发散却有优有劣.比如,方法6、7、8都是利用C、D两点坐标特点,但方法6在思路上就比较简捷,操作上也容易,不需要太多的度量,只要作出B、C的中点,问题就得以解决,而另外两种就稍显麻烦;而方法9、10、11都是利用A、B两点坐标特点,但方法9就比另外两种在操作上复杂了很多.

      从统计结果来看,使用上述6种方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近一半,且方法6人数众多.不同年级相比,高三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高一;不同层次相比,实验班所占比例略高于普通班.由此可知,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本身的思维发散程度比较好,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且这种能力会随着知识的丰富、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且这种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成绩.

      4.抽象而随机的思维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善于思考,但思维太散,随意性强,且易受情绪影响[6].

      方法12:先在通常情况下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D四点的位置,然后观察所得图形与题目中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将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得到题目中的图形形状,从而得到新的坐标系.

      此方法体现了抽象而随机的思维特征.

      可以看出,使用此方法的学生的思维发散程度很高,他们没有按常理“出牌”,出其不意,想到非常简捷的解法.但是,他们的思维明显缺乏严谨性,书写也比较随意,不规范.比如,在用此方法的19人中,无一人对此方法作出解释,而仅仅只是给出“旋转90°即可的”结论.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级相比,高一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高三;不同层次相比,普通班所占比例高于实验班.这说明,一方面,随着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增强,所做题目的增多,却让部分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即认为解决数学问题一定要靠计算,而忽略了直觉的判断,忘记了最本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试一试,猜一猜,等等);另一方面,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会比较严谨,更看重逻辑推理.

      四、结论与建议

      从前面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每种思维类型反映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各自的特点不同,都存在着优势和劣势,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的思维水平上有所提高.

      鉴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人类的思维有不同类型,而任何有效的思维都必须具有确定性亦即自身同一性,这是人们所公认的[7].虽然思维具有确定性,但是思维品质却可以提升.比如,同样使用方法1的不同年级的学生,高三学生明显优于高一.所以,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的丰富,思维方式是能进行优化的.

      (2)思维类型虽然各异,但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思维方式不同而已.比如方法2,虽然在操作上比较复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此种解法只用到了两个点的坐标,使问题的条件精简了许多,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只要了解各种思维类型的利弊,扬长避短,使不同思维类型得以提升,它们都能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3)从调查结果来看,在12种方法中,不同层次的班级,实验班与普通班所占的比例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在思路相对比较简捷的方法6中,普通班所占比例还高于实验班.所以,思维类型与成绩并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4)在答案正确的188人中,有162人具有抽象而有序、具体而随机的思维特征.所以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了解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为了提升各种思维类型的层次,有如下一些建议.

      (1)具体而有序思维的学生,要多做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练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养成多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抓住课堂上抽象概括的机会,比如概念的建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此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由于此类学生知识的获得往往从模仿而来,所以他们更需要独立思考,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如果教师一味的告诉,而不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生永远都是在模仿教师,而模仿是不能被超越的.

      (2)抽象而有序思维的学生,需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待问题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采用顺繁则逆、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此外,要注意发散思维的养成,加强思维的灵活性,加强逻辑推理方面的练习.欲学好数学需要“灵活”,而“灵活”思维的形成需要教师指导.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学会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能合理选择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

      (3)具体而随机思维的学生,需培养有序思维、集中思维的能力,研究解题过程的每个环节,总结经验、积累方法.教师要鼓励此类学生做好题后的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能让教师积累更多的经验,有更多的解题途径,并能在各种途径中选择最佳方案,少走弯路.

      由于发散思维的结果有正有误,有优有劣.所以,经过发散思维后,必须运用集中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思维才能更进一个层次.

      (4)抽象而随机思维的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却易受情绪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表达,要有耐心,学会等待.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有错误就找原因,不要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此类学生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发挥自己的长处,多与其他人探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

标签:;  ;  ;  ;  ;  

不同思维方式对数学解题的影响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