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论文_李保文 赵豹猛 徐文虎 郝涛 刘彬 刘瑾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论文_李保文 赵豹猛 徐文虎 郝涛 刘彬 刘瑾

李保文 赵豹猛 徐文虎 郝涛 刘彬 刘瑾(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256603)

【摘要】目的:对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在颈椎间盘疾病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椎间盘愈合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min,平均出血量为84±35m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病例发生。无免疫排斥病例发生,患者术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无间盘感染、骨化以及脱位病例发生。

患者治疗后前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以及颈部功能活动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在颈椎间盘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同种异体移植颈椎间盘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4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7±116岁,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病情平均5±31年。所有患者均为颈椎退行性变,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患者临床表现表现多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功能活动受限,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临床表现为行走障碍、小便障碍。

12 治疗方法患者术前均进行CT、MRI检查,确定病变部位。术前常规禁食水,标记病变部位。患者取仰卧位,吸入性全麻,常规消毒铺巾,采取颈前切口。做颈部前侧横切或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切口,适度撑开椎间隙,切除病变组织,清理骨赘,测量患者颈椎数据,选取合适异体椎间盘(所有异体椎间盘均为健康成人意外死亡捐献所得)。选取尺寸匹配的异体椎间盘,将其修整为合适大小,形状为凸形盘状,上下终板下保留05-10mm厚的骨质,嵌入选择合适的异体椎间盘,调整其稳定性,不使用内固定器进行固定,术毕止血、缝合伤口。

患者术后采用颈部固定器将患者颈部固定,术后48h指导患者进行颈椎屈伸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min左右。固定器固定时间为3-4周。患者术后均采用止血、防感染方式进行治疗,不进行免疫抑制。术后复查、颈椎CT、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13 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了解患者颈椎功能活动情况,同时采用颈部疼痛视觉评分对患者颈部疼痛进行观察;颈椎残障指数评分对患者颈椎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调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痛;3分以下:疼痛较轻可以忍受;4分一6分:疼痛度尚可,但影响睡眠;7分-10分:疼痛较为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功能活动指数评价:调查结果低于20%为轻度功能障碍;调查结果超过20%但低于40%为中度功能障碍;40% -60%为重度功能障碍;60%-80%为极重度功能障碍;80%以上为完全功能障碍。

14 数据统计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min,平均出血量为84±35ml。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病例发生。无免疫排斥病例发生,患者术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无间盘感染、骨化以及脱位病例发生。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疼痛、功能活动指数进行比较:患者治疗后前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以及颈部功能活动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3 讨论椎间盘病变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痛苦,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方式进行治疗,同种异体椎间盘在移植中适应症为年龄低于60岁;病变主要以单节段为主的退行性病变;无小关节明显改变;无关节不稳表现的患者[2]。我院治疗后患者在临床中并无明显的排异反应存在,术后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且患者术后颈椎功能活动度较好,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颈椎功能,说明异体椎间盘移植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我院35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颈部疼痛、上肢疼痛情况较比术前明显改善,且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我院的调查中并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因此,无法了解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但在其他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术的远期效果也非常显著,患者椎间盘退化、脱位情况发生率非常低[3]。因此,我们认为,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术在临床中具有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压力的作用,能够达到治疗效果。

旋转是颈椎最为重要的功能运动,因此对旋转功能进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文献指出,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因为假体位置较差进而导致假体偏移,最终导致颈椎活动度下降[4]。理论上,我们认为椎间盘屈伸旋转活动中心位于椎体的后上方,在治疗前由于间盘发生退变进而导致重心分散,术后旋转重心逐渐集中,并与术前存在明显的差异。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中并无间盘退变加重或脱出、移位情况发生,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移植椎间盘的屈伸旋转活动中心逐步趋向生理活动中心有间接的相关性。

总的来说,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在颈椎病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非常高,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1] 阮狄克;何;张超等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11(09):462-463[2] 吴淑华,李天,刘蕊等.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19(34):1234-1236[3] 丁宇,王超锋,李天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康复护理及一年疗效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1(05):763-764[4] 辛洪奎,张超,王德利等.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05):341-342

论文作者:李保文 赵豹猛 徐文虎 郝涛 刘彬 刘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论文_李保文 赵豹猛 徐文虎 郝涛 刘彬 刘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