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论文

论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论文

论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蒋玉跃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

摘要: 作为一项拼耐力性的运动项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需要调整身体的疲劳与不适,克服心理的烦躁与焦虑,长时间的重复相同的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项研究表明,女性在中长跑运动中的耐力略逊于男性,因此,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女子运动员心理训练相关知识的搜集,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对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女子运动员;中长跑;心理训练;训练方法

一、前言

中长跑运动的特点可以简单总结为:保持耐力,提高速度。近年来,随着坚持以“速度为中心”原则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逐渐趋于成熟,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成为了如今的热议。科研人员经过了长期的随队观察,并搜集了一系列对于我国女子长跑队测试的数据,经分析发现,我国长跑项目竞技水平始终趋于上升趋势,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对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训练已不能满足需求,科学化运动训练已应运而生,这其中最热门的训练方向,即是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很多教练员把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看作是一场竞赛的决胜法宝。本文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的技能提升与稳定发挥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创造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泰国学习汉语,缺乏使用汉语的机会。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汉语活动,如举行汉语演讲比赛、汉语表演晚会,学校开辟出一块专门的汉语专栏,供学生发表自己的汉语文章或是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在校园内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使用汉语。

二、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意义

(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揭示了,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其在训练、比赛中的发挥,一个优秀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必然要拥有一个从容而卓越的内心世界。实践证明,心理训练即运动员在大脑进行的专门化训练,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提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对内脏器官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作用,使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发生良性循环,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出理想水平。

(二)心理因素对竞赛成绩的重要影响

由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组成的基础因素,和心理因素为影响竞赛成绩的两点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它还会对基础因素起到制约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力的保持与战术的运用,心理因素包括动机、认知能力、意志、情绪等。是否制定了合理可行的训练目标与竞赛目标;是否合理的分配了注意力;能否在训练与竞赛中保持稳定的情绪;能否做到对自身步子的快慢节奏、体力消耗程度、时间的消耗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是否具备决胜的意志等都是会影响到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竞赛结果的心理因素。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进行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双重训练的运动员,比仅仅进行了身体训练的运动员的成绩要好很多。

三、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目标训练法

教练员可以视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计划和目标的进行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刺激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促进运动员不断进步。

(二)更换环境法

运动员始终在固定的环境下训练,会导致运动大脑皮层与机体疲劳,从而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也不容易激发出运动员的潜能,更无从训练运动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公园、公路、林荫小道等场所同样也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尚佳场地。实践证明,适当的更换训练环境,更利于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三)自我暗示法

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反复的实践练习,为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即为模拟训练法。为减小运动员在正式竞赛时的紧张与不适,教练员常常会在平日的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模拟训练。运动员可模拟运动会的规模,对手的情况,比赛的时间,地点等等,制定自己的战术计划,进行模拟训练,让自己在比赛中发挥出特长,战胜对手。

解析: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对生成物变式,Na2CO3~Na2O2·CO,2NaOH~Na2O2·H2,已知反应的关系式:H2~H2O~2NaOH~Na2O2·H2,CO~CO2~Na2CO3~Na2O2·CO,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应可拆写成(CO)m·Hn的形式,则H2、CO以及可拆写成(CO)m·Hn的形式的有机物能满足上述结果,甲醇可拆写成CO·H4,乙醇不能满足。

(四)模拟训练法

用言语、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即为自我暗示法。比如,把要完成的距离划分为多段,随着每一段的完成,厌烦情绪也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运动员可在心理暗示自己,观众都在为我呐喊加油,我很快就要胜利了等等,让自己心理产生一种优越感,在快乐中完成任务,同时也能提升训练效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未施行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想象训练法

在中长跑训练比赛中,当运动员身体疲劳刀一定程度时,想象训练法即可派上用场。比如,运动员可以想象自己在顺风中跑,想象着风在推着自己,让自身的潜力进一步被挖掘,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提高比赛成绩。

四、结论总结

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水平是决定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心理训练时非常必要的。教练员可根据影响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比赛结果的心理因素,采用目标训练法、更换环境法、自我暗示法、模拟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训练,最大程度上减小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烦躁等情绪,最大限度激发运动员的潜力,从而取得最优成绩。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

[2]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西安体育院报,2000,17 (3):20-23.

[3]黄家科.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心理技能培养[J].内江科技,2010 (10).

[4]刘春红,孙学东,刘文俊,吴庆东.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 (2).

标签:;  ;  ;  ;  ;  

论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