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创新浅析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要素论文_李欣蔚

从艺术创新浅析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要素论文_李欣蔚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摘要: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便受到大众“自来水式”的宣传,很多人在真正观看完影片后纷纷发出“真香警告”,极力推荐。本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着重分析该动画电影的剧情、主线人物塑造、特效制作等方面,探索它的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动画电影;哪吒;产业;市场

一直以来,日本动漫、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都有一席之地,并培养了几代“进口动画电影”的忠实粉丝,他们乐于观看人物形象个性十足,戏剧性强,充满创意和想象的日本、美国动画电影。长期以来,民族动画产业遭受夹击,处境尴尬,形势不容乐观。但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受到市场欢迎,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突破9亿,同样是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却题材新颖,故事创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两天票房突破5亿,“自来水”式的电影宣传使的观众愿意走进影院一探究竟。“合家欢”式的动画内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以及制作团队的工匠精神等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合家欢”式的动画内容与人物形象塑造

关于“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曾被多次搬上大银幕,改编成影视作品,1979年,由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最为著名。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走寻常路,颠覆了整个传统故事,它着重于少年哪吒的成长,并在故事中加入了更为成年人所认可的主题。主角哪吒原应是“灵珠转世”,却被反派角色申公豹调包,意外成了“魔丸转世”。从哪吒出生那刻开始,所有人都歧视这个力大无穷的另类小孩,村民们把他当做一个无恶不作的妖怪。哪怕哪吒想要做一些斩妖除魔的义举,身边的人依旧害怕他、厌恶他,冤枉他。因而他的内心依旧是孤独和寂寞的,在误解中成长,一度迷失自己,想要故意当个魔王给大家看,但在他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外表下,却一直有颗做英雄的心。

该动画电影将哪吒刻画成一个浑身邪气的魔童:齐刘海、烟熏妆、走路两手插裤兜、满脸写着一个大大的丧,痞气十足。还著有诗云:“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活脱脱一个混世魔王。”但是哪吒的外观形象立足于他的“魔丸转世”身份,性格人设符合他被村民歧视、厌恶的孤独情境,于情于理,看似玩世不恭的态度,只不过是他用来封闭内心真实情感所作出的自我防护措施。

影片中其他主角人物也有颠覆性的角色塑造,比如:以一头猪当坐骑,憨态可掬,说着一口流利川普的发福版太乙真人,既是魔童哪吒的师傅,又是影片的笑点担当。反派角色申公豹被塑造成一个口吃,总在关键时刻闹笑话,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身上阴险毒辣的戾气。作为哪吒宿敌的敖丙,也不是单纯的邪恶,而是和哪吒一样被命运所裹挟,有着悲剧性的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亲情方面,李靖不再是一个迂腐的父亲,而成为一个默默付出的伟大父亲,哪咤的母亲也跟很多平凡母亲一样,独自承担所有辛苦,只为了哪咤能够快乐地成长,父母对于孩子无私的爱打动了人心,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你也有这样的父亲,为了你承受所有唾弃,你只有这种母亲,为了你永远在奔波忙碌。而这一切在父亲反转之后达到了一个高潮点,也是哪吒最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原因。整部影片,前半部分幽默有趣,后半部分悲情热血,适合各个年龄段观看,可谓是老少皆宜。

二、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与幕后团队的工匠精神

导演饺子独具匠心,他没有单纯地把“正义战胜邪恶”的口号声嘶力竭地从头喊到尾,而是试图呈现出一个有着真实情感、内心徘徊于人性善恶交织的主角哪吒。其实哪吒、敖丙、申公豹都是一类人,他们都因自己的“妖怪”身份而遭到周围人的偏见和歧视。影片从始至终批判的对象其实是那些无知的愚民。他们将哪吒视为妖怪的成见,根深蒂固,颠倒黑白的把哪吒救小女孩说成掳走小孩。正如影片中的那句台词所言: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这种对人性的批判,无疑是整部影片最为成人化色彩的地方。

此外,影片在CG动画的表现力上也相当成熟。剧本研磨花费2年,影片制作前后历时3年,由彩条屋,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三家公司联合制作。彩条屋就是《大鱼海棠》、《大护法》的制作公司,十月文化代表作《大圣回来》。整部影片最初有5000多个镜头,大约是普通动画的3倍,全片使用了1318个特效镜头,其中不少场景颇具想象力。无论是极为精致考究的中国风场景,还是哪吒变身之后的人物细节,其特效技术和建模精细程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可见幕后制作团队的工匠精神。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表情,还是场景的脚本、分镜都尤为精细。例如,石头打在幼年哪吒的肚皮上,他圆滚滚的肚子还微微回弹了一下,红色肚兜的材质也清晰可见。再如,太乙真人诱引哪吒进入山河社稷图的场景段落,天马行空,想象力十足,在视觉上达到了极致的美感。配合上连贯、流畅的长镜头与松弛有度的动作设计,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点。

三、结语

很多观众为其创新的剧情和特效所折服,又沉迷于影片中的特色人物形象,跟随主角的情绪,为剧中笑点喝彩,也在动情之处潸然泪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商业性,艺术性,思想性做到了较好的融合。在商业性上,制作精良,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翘楚,喜剧效果明显,让影片喜剧氛围和合家欢气质相契合;在艺术性上,做到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合,画面精美,却又不媚俗,老少皆宜;在思想性上,窥探人性,揭示与命运抗争、不服输的主旨。这样三位一体的作品,在现今的中国动画市场实属罕见,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未来,这也是中国动画产业努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颜奕 何春耕,中美动画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比较——以《哪吒闹海》和《功夫熊猫》为例,《电影评介》,2014(4): 21-23

[2]陈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要素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5(16):202-203.

论文作者:李欣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从艺术创新浅析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要素论文_李欣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