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数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潮流,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而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1]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性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成果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毫无疑问,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注意“以人为本”,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贯穿于学科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有效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

一、挖掘教材的“心育”因素,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因素,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积极心理教育因素,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数学家克莱因曾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本身就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它能教人求真、求善、求美.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有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数学的美.因此,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用数学的真善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案例1 一元二次方程a+bx+c=0(a≠0)的求根公式(以下简称公式)蕴含丰富的数学美育功能.

公式告诉我们,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是由三个系数完全确定,至于未知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未知数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是没有关系的,这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美、一般美、简洁美;公式包括了初中阶段所学的六种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体现了数学的统一和谐美;当根的判别式-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是实数性质的奇异美;公式回答了解二次方程的全部三个问题(有没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如何求根),公式的运算顺序自动决定了方程求解的程序,这是数学的内在含蓄美.

玩味这一公式无异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首数学的歌.这一公式曾经出现在初中课本的封面上也就不足为怪了.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挖掘数学教材蕴藏的丰富美育素材,展示数学隐含之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品质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可以在感悟与鉴赏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激发积极的求知欲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创新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着很好的效果.

(一)创新学习方式,以学激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活动,协调的合作,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过程,是质疑问难的过程,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人格塑造.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提倡探究性学习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1]因此,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丰富教学背景,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案例2 在《由立体图形到视图》一课教学中,笔者把学生熟识的热水瓶、茶壶、茶杯、水管“三通”接头、飞机等生活实例搬进课堂,以茶杯和红绸布做背景材料,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为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在《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中有一道关于年利率的练习题,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较少经历“储蓄”、计算“利率”的活动和机会,在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的储蓄所“搬进”课堂,把教室设为“模拟银行”,进行分组学习活动,有人当“储户”填写存单,有人当“会计”计算利息,有人当“行长”审核差错,角色轮换,计算不断……这样不选教材中现成的引入的教学可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给学生以愉悦的积极心理空间.

2.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提倡合作性学习

《标准》积极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方式.过去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或一问一答,发言常由几个“中心”人物,也就是学生“尖子”包场.但通过对“讨论”形成的精心培养,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精心搭配,通过对“差生”的热情鼓励或积极的引导启发,学生逐渐习惯了讨论,多数学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而“中心”就会逐渐不明显,学困生的“自卑”心态逐渐消除.小组讨论后,笔者特别注意优先让学习水平中、下等学生发言,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肯定他们的可取之处,及时给予鼓励.教师在引导小组讨论时,既要在遇到棘手问题的小组短暂停顿,参与讨论,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排疑动态,适时调整下一环节,切忌仓促结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角色是讨论开展的主持者和参与人,起着点拨引路,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实践证明,“讨论交流”这一环节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等良好精神品格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真正起到“讨论排疑”的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3.鼓励感悟,自主探索,提倡自主性学习

《标准》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我感悟、自由发展.问题由学生“提”,思路由学生“找”,方法由学生“寻”,意义由学生“说”,难点由学生“破”,解答由学生“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这样的自主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更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案例3 在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每天进出校门时,校门进行怎样的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情况,你有何疑问?这样,就把问题轻松地“抛”给了学生.于是,一个个问题产生了:当我们的校门(不锈钢自动门)压缩时,校门自动打开;当自动门伸张时,校门自动关闭,这是为什么?自动门的每一个小图形是什么形状?做成这些形状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能把小图形做成三角形?这么做蕴含什么数学原理?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可来劲了,因为这是在他们身边的日常现象,而很多学生却没注意到.笔者趁势引导:要想解开这个谜,就请大家自己来看书,并且由小组在自学基础上讨论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兴致上来了,学习主动了,教师就可顺利地指导学生自学,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具体选用哪种教法,应该视它是否有利于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力和学会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应依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而不断改革.教学中,笔者尊重教材,更注重驾驭教材,力求挖掘教材的深意,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法上始终注意做到几个“破”与“立”:

1.破“讲解”为“启发”,坚持台阶化的原则

在每一次课题导入中,笔者注重紧扣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在“自主探索”中提出一串难易适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步走向课堂的高潮,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当学生走过每一个台阶时,不时地获取满足,成功的喜悦便油然而生了.

2.破“独立”为“合作”,实施合作学习策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中,我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这对学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是很有效的.

3.破“死题”为“活题”,教出数学的多样性

首先,强调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数学是一个宝库,数学题中的解法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考虑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得出的解法就不一样.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一题多解”研究情境,不拘一格地让学生解题,这样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拓宽思路,扩展视野,训练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变“封闭题”为“开放题”,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学习完例题后,通过“你能对例题进行变式提问吗?”等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把例题中的条件、结论改变或互换,以做多种变式提问,这样,学生兴趣上来了,编题、变题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从而轻松延伸了新课.

4.破“纵向”为“横向”,加强学科联系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各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能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到数学中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就能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你能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解答生活实例吗?”、“为什么汽车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会比较平稳,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时会比较颠跛?汽车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等等,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解答的同时,穿插引入物理学上的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感觉数学好学有用又好玩的同时既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深化了数学内涵.

5.破“知觉”为“想象”,教出数学迁移性

“想象”一词在心理学书上被解释为“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案例4 在《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笔者设计了楼高与12个珠穆朗玛峰比高、厚为0.1毫米的纸折叠40次的厚度能从地球到达月球等挑战性情境以及“细胞分裂过程”数学乐园;在《画立体图形》最后一个环节“课外探究学习”中,笔者设计课题“用橡皮泥以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球体等几何图形制作一座奖杯,并给奖杯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同时用三视图表达你的作品!”这样的设计能充分挖掘数学的魅力,学生的创新智慧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想象空间也由此得到有效的拓宽.

6.破“单一”为“分层”,拓宽操作层面

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总是很高,而班级授课制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人,有层次分化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利用教材的特点,设计出随知识递进的相应层次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在练习或作业上注意A、B、C层分类,加强针对性,精选题目,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这样就轻松地实现了“优等生吃得饱,暂差生吃得了”的目的,也有效避免了“一人唱戏众人观”的低效局面.

7.破“课内”为“课外”,教出知识延伸性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布白留空”,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和实践的内容.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以激发学生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时,笔者注意以悬念结尾,使学生能保持一颗经久不衰的探索心.“想一想”、“写一写”、“看一看”、“做一做”等环节的课外延伸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感受、体验旧知识,培育新情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习的学习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培育积极心理土壤

(一)改变学习评价观,为积极心理点亮一盏“导航灯”

1.另起一行,每个学生都是第一

有位哲人说过:“在各种排列中,每个人都想得第一.其实,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的确,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赏与高度评价,只是教师愿否“另起一行”地看待学生呢?

2.善用激励性学习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维护积极心理的功能.教学中,笔者注重及时激励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多样化的鼓励.当然,“不错”、“真棒”、“聪明”这种含糊性的评价语言已不能满足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我们的表扬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感觉,好在哪?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表扬,这样不但给受到激励性评价的学生有一个清楚明白的喜悦收获,还能启发和激励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每位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创设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中实施积极心理教育首先要使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充满和谐之乐,时时弥漫浓烈的情感气氛.

1.教师情要真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娴熟的教育技巧在学生的心头树起至善至美的形象,使学生敬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既要用知识和人品去折服人,更要用情感去感染人,有效发挥师爱的“有声教育”和“无声引导”的双重作用,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同学情要诚

同学间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健康纯洁的感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学生对他人的认同感,让学生以赞赏、信服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成功.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失败和遇到的困难,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友爱、团结、合作的共同进步的积极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积极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潜藏着巨大的积极心理教育因素.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样的课堂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置身于这样的积极课堂,其实,收获礼物的又岂止是孩子们呢?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标签:;  ;  ;  ;  ;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