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关于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思考论文_邓文杰

新时代关于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思考论文_邓文杰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条件、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目标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时代需要建立城市社区规划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从新时代城市社区规划的作用、内容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社区规划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 城市社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精神文化生活规划; 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规划;

1 新时代城市社区规划的作用

1.1 城市社区规划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一方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出,要求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和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只有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基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普及,惠及每个公民,才能促进的社会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公民民主参与、公平法治、监督维权等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社区规划可以辅助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广泛充分吸纳群众发声,实施社会监督,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社区规划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的,规划过程本身就能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1.2 城市社区规划有助于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社区规划首先需要对社区进行现状调查,具体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人口构成、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社区应盘点社区资产,包括物质资产、人力资产和社会资产,同时总结社区的不足。

以“资产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出,应从社区内部提升社区能力—建设和加强社区资产,即提升社区价值,这样能形成独特的城市功能定位,打造独特的社区风貌,实现社区间的差异化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也会促进社区间交流互动,还会塑造多样化的城市风貌。

1.3 城市社区规划是对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补充

(1) 城市社区规划可以辅助于现行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实施;社区首先是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对应居住区规划。由于现状居住区一般采用由开发商或政府投资,分规模整体开发的模式,存在开发建设只关注地块内的规划建设,缺少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及从较大层面考虑居住区环境和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的问题。

而社区规划可以从居住区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居住区环境和配套设施,并与社区基层管理相对应,所以从现阶段社区规划的普遍意义上看,是对现行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反思和补充完善。

(2) 城市社区规划可以作为编制和调整城市规划的参考;城市社区规划对现行城市规划最大的补充就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无论从规划思路和规划实施的社会协同角度,都会为现行城市规划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编制和调整城市规划的参考。

(3) 城市社区规划可以作为解读和展示相关城市规划的渠道[2];首先,就是各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其次因为某些城市社区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片区,比如: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新区、商业中心区,或者产业密集区等。最后,城市社区规划可以作为某些城市专项规划的开展试点,比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慢行系统等。

2 城市社区规划的内容

城市社区规划大致包含物质空间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及社区管理和服务三部分规划内容。

具体来说,社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包括居住区及其他与居住无关或者服务半径远大于本社区的各类设施。

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居住交往、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福利保障、购物消费、交通、环境安全卫生、公共空间营造等各个方面。

社区管理和服务包括对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城市社区物质空间环境规划

城市社区物质环境空间规划主要内容是城市居住区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是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关于居住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规划,包括居住区的用地与建筑、配套设施、道路、居住环境等方面。

2018年7月10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出台,标准提出,居住区规划应以营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中心,向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转变;还提出了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及多样化的居住环境的目标要求。

社区规划应该逐步推进新版居住区规划的实施,为城市居民建设美丽家园。

2.2 城市社区精神文化生活规划

社区通过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和提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引导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应倡导并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理性、和谐的生活方式。

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分为自我组织和社区组织两种形式。自我组织是指在社区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前提下,居民能够自发进行的精神文化活动;比如:居住交往、休闲娱乐、交通运动、教育医疗、福利保障、消费购物等。

社区组织是指通过社区委员会 (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 等社区管理机构,提供社区管理与服务、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帮助居民建立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服务包括公共空间环境营造、环境安全与卫生、物业维修等;社区活动包括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文体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等。

2.3 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规划

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规划,是指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以保障社区规划建设发展。

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机构、社区配套设施及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

(1) 社区管理机构的建立,即社区委员会,在我国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管理机构按照管理事项的类别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专员,机构分类可以按照物质空间环境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综合确定;比如:分为政治与党建、经济与人口、居住与物业、综合交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福利保障、商业金融、治安与防灾、环境卫生、公共空间营造等。

(2) 社区配套设施即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具体配建类别及标准可详细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场站、社区级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类别。

(3) 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是指将社区事务与社区机构部门对应,以及探索和形成一系列的运作机制。

首先,社区机构各部门应负责各领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建设与管理,精神文化生活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其次,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机制包括:

(1) 与上级政府、社区专业机构 (学校、医院等) 、社区居民及社区其他成员的对接机制。

(2) 社区活动的开展机制,包括组织活动的预算、场地、参与人员、活动形式、举办时间等;并与相关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协调,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等。

3 结语

虽然我国的社区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改善居住区环境、普及基本服务设施均等化的重要推手,应该提到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日程上来。

另外,在社区规划的内容上,物质空间环境是基础,社会治理体系是保障,精神文化生活会随着物质空间环境及治理体系的建立逐步发展;所以社区规划的发展顺序应是优先发展物质空间环境,并同时建立社区治理体体系,在居住区环境整体提升,达到群众满意的条件下,稳步推进精神文化生活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瓴,许剑峰.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和角色建构研究.规划师,2013 (9) :11-16.

[2]刘艳丽,张金荃,张美亮.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编制模式和实施方式.规划师,2014 (1) :88-93.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

论文作者:邓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新时代关于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思考论文_邓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