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政策_外汇论文

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政策_外汇论文

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外汇论文,进程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保持高度的开放,资本的输出输入自由、高效,而最终与国际资本市场联为一体。由于80年代初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证券化倾向,资本市场的主体已由长期信贷逐渐转向股票债券等证券资本。资本市场国际化更多的含义是指证券市场国际化。国际上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谋求高利润回报和回避风险。资本跨越地理阻隔、主权国界寻求高利润率,而高利润率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资本,这种货币商品,在利润驱驶下跨越国界,首先面临的是不同主权政治风险和不同货币制度造成的汇兑风险。抛开主权政治风险不说,单就由于货币制度不同引起的货币汇兑风险,就可能使得资本在运动中产生的盈利化为乌有,甚至出现巨额亏空。而造成汇兑风险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外汇政策。由于外汇政策直接制约着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动因、规模、期限和运动形成,所以,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外汇政策是紧密相关的。

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外汇政策的演变

一般讲,资本市场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它是在资本管制与逃避管制、国家主权利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外汇政策是这一过程中权衡利益的重要工具。

1.较严格的资本管制与双重(多重)汇率政策

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包括现在的发达国家,在早期都对资本流动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时期资本不足的原因,希望通过资本管制限制国内资本流出,使有限的内源性资本运用到国内的生产建设中去,而不是出于收益或风险的考虑去购买国外资产;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结构调整改革方案的实施,不致由于资本流动剧烈变动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了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发达国家出于类似的考虑,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资本流动实行限制的最普遍的作法,是采取双重或多重汇率政策,至少是贸易和资本交易实行不同的汇率。在大多数双重汇率下,贸易汇率较资本汇率低,而且稳定。一方面保证了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投机性资本流动,保证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和独立性。

2.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

世界性的资金分布不均衡,加上地区经济成长性的差异,成为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内在动力,也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近年来亚太地区的经济成长大幅提高,特别是从1960年开始,当时亚太地区的GNP占全球的14%,到1990年已上升到25%。再者根据IMF、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资料,1995年全世界GDP成长率为3.6%,美国为2.5%,日本2.5%。然而东亚地区的GDP成长率高达8.9%,中国大陆9%。据亚行推测,到2000年,亚太地区的资金需求将达9500亿美元,平均每年1500亿美元,中国大陆将是未来数年中资金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各种新的金融产品、融资渠道纷纷出现,而且证券融资远远超出银团贷款,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的具体表现。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有欧洲债券,也有外国债券,其中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猛犬债券(DOG BOND)市场规模最大。资本市场的另一大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世界各股票交易所之间建立了现代化的联系,另一方面各股票交易所都有大量的外国公司上市,有的甚至接近或超过本国公司的数量。例如美国存托凭证成为外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筹资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到1993年底,共有1052个ADRS在美国发行,“华尔街真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证券交易所”。与此同时,专业性的国际信用等级制度开始建立,应用最广泛、最有权威性的是美国的斯量·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应放开了本国资本市场,允许境外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放宽对其业务限制。在中国,还专门建立了专供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的B股市场。种种迹象都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各国的外汇政策也都作了相应调整:取消双重(或多重)汇率制,建立起统一的浮动汇率,但仍然对资本的流动作某种程度的限制,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或者是对境外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用汇标准宽松,而对非居民的个人投资者仍作严格限制,这大概是机构投资者较个人投资者较好控制和管理,更注重长期投资。这一时期由于对防范风险缺乏充分保障机制,巨额的资本流动常常加大了汇率波动的幅度,或者是名义汇率被迫升值,对国内经济稳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国内传统的出口部门影响尤深。

3.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实现与货币自由兑换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资本的自由进出为前提,这就要求资本的流动能够跨越不同货币制度的障碍,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使一国的信用货币能够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只有一国的资本国际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的自由兑换才有实质的定价基础,也才有真正的经济内容。从长远来看,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有一些潜在的益处。首先,有助于市场实现充分的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是贸易实物商品,还包括货币信用商品;不仅是国际化的生产一体,还包括国际化的信用一体,都将由统一的市场来协调、配置,通过市场的延伸与深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其次,可以加强货币金融部门的活力,通过竞争,促进创新,提高生产力。最后,可以使得本国居民实现国际国内的资产多样化,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二、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状况与外汇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几乎与之同步进行。为减轻大规模资本流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外汇政策予以调整。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1.资本市场国际化状况

一方面,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国外的长期贷款,强调以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间优惠贷款为主,而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则实行控制:开放中国B股市场,让境外投资者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既可以由国外券商在交易所开设席位直接参与B股市场,也可以通过境内证券商代理投资。

另一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主要形式有:发行境外债券投资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发展境外上市公司招股融资,主要上市地点是香港、纽约;利用境外存托凭证融资,通过ADR和GDR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建立境外中国投资基金融资。

2.外汇政策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沟通,外资大量涌入中国资本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猛增。1995年国家外汇储备736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已高达1050亿美元。面对如此巨量又急剧增加的外资,该采取什么样的外汇政策呢?

应该具体分析巨额外资流入的内部原因。如果是因为国内较为有利的投资环境,如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生产力提高,宏观经济稳定,那么外资的流入就不会造成不稳定,只会均衡持续的发展下去;如果是因为国内的紧缩政策,外资为套利而来,那么当局控制货币增长或通货膨胀的努力,就会受到干扰。应该说,两种原因兼而有之,既有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一面,也有国际游资寻求利差的一面。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要坚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从外汇政策来讲,就要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允许人民币升值,既可以使得国内的货币供应信贷和银行体系免受冲击,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可以对投机资本的流入起到抑制作用。当然,贸易出口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3.积极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应该说,资本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作保证。急于求成,不仅欲速不达,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是有害的。九七香港回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努力发展内地的经济、金融,积极培育上海的国内、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步缩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标签:;  ;  ;  ;  ;  ;  ;  ;  ;  

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政策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