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意义评析论文_陶丽华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4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行普通肠外营养护理的20例为一般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20例为护理组,观察两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护理前,护理组FMA评分(41.53±6.28)、NIHSS评分(29.58±4.38)与一般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FMA评分(67.52±6.09)高于一般组,NIHSS评分(14.23±4.11)低于一般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一般组(30.00%)更低,P<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病人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较少的并发症提升了护理安全性,能广泛使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急性脑出血

作为常见危重症,急性脑出血的特点是预后差、致死率高、自残率高等,且多数存在代谢紊乱、意识障碍、脑损伤等症状,对其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由于急性脑出血病人进食难度较大,加之疾病会消耗机体能量,导致血清蛋白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需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2]。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近年来应用广泛,能避免继发性伤害,安全性较高,故本研究选择我院4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旨在分析急性脑出血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4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一般组:病人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73±6.82)岁。护理组: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03±6.67)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一般组:普通肠外营养护理,将碳水化合物、脂肪乳等营养成分通过静脉输注到病人体内,在输注前评估病人营养情况及病情,调整营养输注量,在给予肠外营养护理时,要合理调整输注速度,坚持无菌操作,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安全事件。

护理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内容如下:(1)给予病人米汤、鱼汤鼻饲补充,1-2天后若未出现异常,可增加混合奶等热量、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将灌注量调整至50-100mL/次,若未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可将剂量增加至300mL/次,此过程注意将鼻饲温度保持在36℃左右,喂养间隔时间2-3h,每天喂养5-6次,夜间严禁鼻饲。(2)若病人状态较为清醒,应将早期肠内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告知病人,提高其情绪稳定性及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应选择细小的营养管给予病人鼻饲治疗;若病人较为烦躁,可增加约束带的使用,避免鼻饲管被病人自行拔除。在进行鼻饲营养补充时,要对鼻饲管进行固定,对胃管外长度进行测量,观察病人鼻饲管脱落情况。鼻饲结束后要用温水清洁鼻饲管,避免管内存在凝聚食物;还需清洁胃管外部,定时更换固定胶布,避免脱落。(3)在给予病人鼻饲营养补充前,行胃管抽吸操作,对胃内残留物质进行观察,若食物残留量超过150mL,需暂停鼻饲。此外,在鼻饲时应让病人保持半卧位,后调整至平卧位,加速食物消化,鼻饲完成后进行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将FMA量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作为依据,评估病人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腹泻、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表1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护理前,两组功能恢复无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功能恢复较好,P<0.05。

2.2两组并发症分析

表2两组并发症分析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一般组(30.00%)更低,P<0.05。

3.讨论

作为非实质性脑实质内出血,急性脑出血多发群体是中老年,且逐渐年轻化,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呕吐、头痛、失语等,病人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急性脑出血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加速病情进展,损伤多脏器功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及致死率。为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状态,既往多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但会导致肠粘膜萎缩,引起胃肠功能障碍,预后恢复差[3]。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得到应用,能恢复病人免疫功能,在给予营养支持时能经肠直接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且护理过程更符合病人生理特点,能预防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根据病人营养缺乏程度,循序渐进的补充米汤、混合奶等食物,选择鼻饲补充,并严格控制补充剂量,能有效补充病人机体所需,且不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效果更好[4]。当病人状态清醒时,告知其肠内营养补充的重要性,能提高其依从性,还能稳定病人情绪;当病人烦躁时,增加束缚带使用,能避免鼻饲管被拔除,为病人持续提供营养补充;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可选择细小的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补充,从而改善病人机体营养状态。给予病人胃管抽吸操作能对胃内残留物质进行观察,确定是否存在鼻饲管堵塞、脱落等情况,以便病人采取合理的鼻饲营养补充。在鼻饲前后调整体位,能加速病人食物消化,适当的口鼻清洁,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感染,提升了鼻饲营养补充的安全性[5]。本研究中,护理后,护理组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5.00%)较低,P<0.05。可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急性脑出血病人的并发症,且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可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急性脑出血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其并发症有所减少,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松,邵宏元,张永红, 等.重症脑出血病人采用不同营养剂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9,14(3):382-384.

[2]刘品枝.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结合围术期舒适护理对重症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59-262.

[3]朱晓艳,李加龙,周曙俊.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1):90-93.

[4]王莎莎,方婷,李小红.经鼻高流量氧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低氧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6):895-899.

[5]陈志,董娟,林晓琪, 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病人临床疗效和护理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1):86-89.

论文作者:陶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脑出血急性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意义评析论文_陶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