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杨晓杰  孟俊美

探讨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杨晓杰  孟俊美

◆ 杨晓杰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264100;孟俊美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大窑中心小学 264100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部分学生对小学科学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积极地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习基础连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从而将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当秉承从生活中走向教学的理论,有效地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具有生活特色的生活资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热情。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进行如下的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科学 教学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里,对科学的基础性教学非常重视,对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要求进行改正。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就是那些死板的听说读写。其实不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的话,教授的内容太多那也是徒劳无功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要呈现出活力,生活化就是其中一个法宝。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以下笔者就具体来谈谈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一、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热情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引入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看不到课题与生活的关系,就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导入时,笔者先播放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要求学生说说是什么声音,接着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再要求学生不借助其他物体,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就让学生知道发声的方法很多,丰富了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最后,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就导出了本课的研究主题,引发学牛思考、假设,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生才能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学习的提高。因此,科学教师应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让学生融入探究。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情境大多为学生所熟悉,很容易让学生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切身体验科学的学习价值。以学习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如下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大家想知道玩具熊是如何变成“北极熊”的吗?今天,老师将实施“魔法”,给大家秀一下。教师拿起手中的玩具熊,与班上某位女生的头发进行摩擦,以达到吸引白色泡沫的目的。教师演示完毕,玩具熊在瞬间变成了“北极熊”,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吗?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讨论起来。教师抓住学生激情,在恰当的时机引出“静电”。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欲望愈加强烈起来,教师随即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一名学生提出冬天晚上睡觉脱下毛衣时,会有一些“火花”,并伴随噼啪的声音,这就是静电。从以上案例得知,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调动学生思维,引发深层探究欲望。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感悟、体会。我们可以通过角色体验、实践活动、观看科学影片等方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实践,进行创新性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教学,学生获得生活实践需要的真正生活力、创造力。例如,在教学《月相、日食、月食》等内容时,将电灯模拟为太阳,分别让两位学生模拟地球和月球,模拟演示三者运动情况,进行直观、形象的观察,地球、月球的角色体验激活了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新鲜有生气,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要求上来做地球、月球。在这堂课的体验模拟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更热爱科学。

四、构建生活化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进行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前,笔者只向学生介绍了纸的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以及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至于如何实验,纸折成什么形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由学牛自己控制完成。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设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了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当学生看到1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l5本科学书时,都惊奇地叫了起来。亲历科学探究给学生带来了无穷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回归生活,感受科学独特魅力

1.参与家务,发现科学。让学生深入家庭诸多事务,他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如洗衣服时,可以让学生尝试选择各种洗涤用品,观察各产品的去污能力,再用科学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去污原理,最后将知识拓展到环境治理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书写调查报告;谈一谈如何科学的摆放食物才能防止食物变坏等等,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生活。

2.走入自然,开阔视野。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如带学生参观农户养殖业生产,认识农作物、了解家禽;引领学生走向大街,观察城市交通等等。随着学生对事物认识的逐渐增多,他们的视野开阔了,今后的科学学习有了丰富的现实基础。例如,一次带学生去池塘边观察水生昆虫的生存,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几个学生收集了水中的动植物样品,回到学校,在教室中建立了水生活模拟实验,然后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大胆地猜想这些昆虫的食物一定是某种水草,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得知,这些昆虫的食物竟然是一些弱小的两栖动物及其它们的卵,经过实验观察得知,事实真的如此。这一试验使学生兴致盎然。

六、加强作业生活化,巩固所学科学知识

1.查阅型作业。如在学习《我们吃什么》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自己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

2.创作型作业。利用学生手中的食谱为活动材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张食谱带回家,再与父母共同讨论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这张修改的食谱又可延续到《食物的搭配》一课中使用,从而既提高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创新,更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总之,当代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对儿童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让知识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只有让科学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学生才更加容易去接受,才能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保祥 让科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03),83-84。

[2]厉伟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9,(01)38-39。

[3]宋俊 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宁夏教育科研,2013,(03)。

论文作者:杨晓杰  孟俊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探讨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论文_杨晓杰  孟俊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