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曹,华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观察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3岁以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麻醉前后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的变化和行手术后的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行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结论 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小儿麻醉;临床

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飞速发展,麻醉药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多,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几率明显增加[1-2]。我院选取80例小儿患者,给予丙泊酚进行临床麻醉,并严密观察麻醉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与临床反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3处以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年龄均在1-3岁,平均(1.9±0.3)岁,体重8-15kg,平均(10.2±0.2)kg,男44例,女36例。手术类别包括:小儿肠套25例、腹股沟斜疝36例、急慢性阑尾炎19例。手术时间为10-50min,平均(28.6±1.3)min。

1.2 麻醉方法

行手术治疗前1d仔细检查并询问患儿的以往病史,做好实验室检查与体格检查等措施。手术前禁饮4h、禁食6h,术前的30min静脉注入的阿托品与苯巴比妥那,分别为0.01-0.02mg/kg与2mg/kg。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后静脉注入3mg/kg.h的丙泊酚,并依据手术时间、麻醉深度相应调整药量,保持麻醉作用,在手术完成前的5min停止用药。整个药物麻醉过程中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保持面罩给氧、自主呼吸,密切检测患儿的BP、HR、RR、SPO2等指标变化,并做好记录,与术前术后相比较,并取手术中4次数值中的平均数和术前相比较差异。停止用药后密切观察患儿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观察术后0-24h的药物副作用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行麻醉后患儿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用药量等见下表1所示。

患儿心率、血压、呼吸、血气等指标变化情况详见下表2。

3 讨论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应用的一类短效静脉麻醉的药物,其广泛应用于麻醉维持、麻醉诱导、ICU危重患者镇静等领域[3]。其药效特点具有诱导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机体功能恢复完善、行麻醉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低等功效。为了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痛苦,提高药物安全性能,可以将胃肠镜诊疗中的麻醉技术应用与小儿腹部的麻醉手术中[4-5]。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进入镇静麻醉状态后,紧接着便进入睡眠状态,整个手术过程中其麻醉临床效果良好,对患儿痛苦无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应激反应,其中2例患儿因为低氧血症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使得麻醉被迫终止。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其药效平稳,起效较快,作用较完全,持续时间较短,苏醒时间迅速,其中将具有良好剂量依赖性的内脏镇痛作用芬与小剂量芬太尼相联合,便可抵消丙泊酚无镇痛作用的劣势,不影响清醒[6]。两种物质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增加临床麻醉效果,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可以得出,应用丙泊酚后如循环与呼吸抑制的现象产生,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可控性强、苏醒质量好,这是因为丙泊酚的代谢清除率较高,可以反复的追加剂量,从而保证了药物的镇静效果,对于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的小儿临床手术治疗也同样适用[7]。

镇静麻醉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痛苦,但是对于该类药物中循环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方面,丙泊酚的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抑制等;而对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心收缩力减弱等与患者外周的血管扩张联系密切,其中扩张的血管包括小动脉、动脉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产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丙泊酚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低氧血症为一过性,当该症状较为严重时,给予正压吸氧,其低氧血症便可以快速恢复。所以说对于机体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患有感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严重低血压、低血容量、方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患者应不宜选用丙泊酚作为临床麻醉类药物。

本次研究认为:(1)在小儿麻醉手术治疗中应用镇静麻醉技术,可以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痛感,感觉舒适,手术完成后可以有效减少各类因紧张、抵抗等引发的并发症;(2)手术治疗患者相对安静,在麻醉手术状态下患儿肠腔较为松弛、手术视野清晰、稳定,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3)性麻醉后患儿肠腔较为松弛,因此要求医生在手术治疗时技术应娴熟,动作宜轻柔,严禁粗暴手法,防止患者出现出血、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4)行手术前注入阿托品,可以有效减少低氧血症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5)行手术前注入高渗葡萄糖,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强麻醉药物的安全性能;(6)手术治疗全程要有麻醉师进行全程地监控与操作,保持行麻醉时的平稳与安全;(7)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尽量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并做好及时救援的准备。

综上所述,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庆臣.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4):189-190.

[2]梁春齐,田志海.小儿手术麻醉中丙泊酚与氯胺酮联用的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284.

[3]金豪杰.氯胺酮联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用于门诊小儿麻醉30例[J].中国药业,2010,19(19):83.

[4]陈靖军,张三虎,张宜林等.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9):19-20.

[5]郑育娟,杨洪源,张占东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喉罩通气80例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4,(12):36-37.

[6]邓洁,郑颖.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维持喉罩通气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4):76-78.

[7]刘丽.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2-83.

论文作者:曹,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