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施慧群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医院 检验科

【摘要】 目的 了解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0例同时采集其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所得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另外,选择14例抽静脉血42份,10例采末梢血30份,其中每例在两周内采集血3次,对得到的静脉血和末梢血8种参数的变异系数(CV)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HGB)、红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末梢血中WBC、RBC、HCT、HCV、MCH、MCHC、PLT 的CV值均大于静脉血。结论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最好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EDTA-K2)抗凝的静脉血。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同时采集70例本院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静脉血采用EDTA-K2抗凝,末梢血用配套稀释液稀释。另外,选择14例患者抽静脉血42份,10例患者采集末梢血30份,其中每例患者在两周内均采血3份。

1.2 仪器 日本SySmex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型号:POCH-100i。

1.3 试剂 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全部为仪器配套试剂。质控液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

1.4 方法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按照全自动血球计算数仪的标准操作程序检验。测定前必须做质控,在控时在做标本。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表示,统计结果用U值、P、CV值表示。

2 结果

2.1 70例的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定出的血常规结果如表1(统计学用U检验。U0.05,69=1.994)。

表1 两种不同血液测定血液常规的结果

2.2 14例抽静脉血42份,10例采末梢血30份,每例2周内均采血3份,结果如表2表3.

表2静脉血测定血常规的CV结果

3 讨论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血常规,结果无明显差别,但末梢血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建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时,一般要求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3.1 采末梢血用微量吸管吸血时,人为的误差较大,而静脉抗凝血为真空采集血液,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一定的,人为因素小。

3.2 末梢采血 实验证明,使用末梢血在血液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参数不能得出准确结果,其重要性和稳定性都不急静脉血标本,应提倡静脉血检测常规。

3.3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3.4 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也会影响检测结果。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为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血块可能堵塞仪器影响检测结果,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而血液比例过低时,抗凝剂相对增多,标本相对稀释,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真空彩管采集静脉血,正好弥补离这一不足,因此提倡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参考文献

1.血液学自动化分析质量控制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5,18(2):125

2.刘键,抗凝血对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0(8):64-65

论文作者:施慧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施慧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