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论文_杨仁金,廖章杰

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论文_杨仁金,廖章杰

绍兴振鸿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在中国建筑师不停的追寻传统民族形式的背景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年轻一辈的建筑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把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归结为园林符号化提取、再现园林和脱离传统园林形式再现园林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部分,并加以举例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符号化提取;再现园林;园林精神;当代演绎

0 引言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源至于道家学说,讲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传统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对自然与建筑、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园林范围内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传统园林不仅在设计方法上值得 现代建筑师学习,同时隐藏在设计方法背后的哲学理念,更是值得现代建筑师认真去揣摩。诚如北京大学建筑学研 究中心教师董豫赣曾经所说:“古典园林中有太多的历史 积淀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传统园林一直是 中国人最理想的生存空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建筑、人类 的认识与理解,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如今中国的 当代建筑师们并不满足于坐享古人的成就,他们为中国传 统园林的当代演绎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1 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与手法如何与 新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建设方法相结合的问题,几代中 国建筑师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本文就传统园林 的当代演绎,归纳为园林符号化的提出,对传统园林的再 现,以及脱离传统园林的形式,运用现代建筑理念表达传 统园林精神三个阶段。

1.1 园林符号化的提取 园林符号化的提取是当代建 筑师最擅长惯用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取的方法以片 段式的移植为主。如:为了增加空间层次感所使用漏窗、月 洞门等园林元素;采用先抑后扬、小中见大的传统园林空 间处理手法;在空间组织序列上采用步移景异、曲折通幽 的手法;黑白灰在色调上控制的运用等。这些方法有的是 抽象变形后的再运用,有的是直接引用,究其根本,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1.2 再现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求自然、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符合古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生活追求。而这也正是现代人所追求亲近自然,生态健康的生活理念。所以最近几年,尤其是 2000 年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园林化建筑,它们不仅形式、手法园林化,所追求 的建筑意境和氛围也是园林化的。

深圳万科第五园,试图用白话文的方式写就传统,提 炼出“村、院、墙、素、冷、幽”六字真言,控制着整个项目。“村、院、墙”是整个项目的模式语言,由大到小的把握整个 项目的形式、空间和尺度;“素、冷、幽”则是整个项目想要 表达出来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整体控制的前提下,万科第五园在色 彩上以传统的黑白灰素色为主;在细部处理上,通过冷巷、花架、挑檐、花窗、孔洞、缝隙、格栅等一系列传统手法改善 住宅的遮阳与通风;在景观上大量运用竹子、静水等传统 元素和漏窗、曲桥、障景、对景、框景等传统手法增加层次 感,营造出幽静、清雅的居住氛围。

国际级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总体 规划上采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院落式布局组织空间关系,流线上以“廊”串联各个展馆,建筑的单体也是根据苏州民 居形式变形演化而出。苏州博物馆不仅在形式上像极了传 统园林,同时在意境的创造上也别出心裁,以现代处理手 法转化古人的山水意境。“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就是参照 宋代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通过片石组成一副立体的山水画。传统园林中的“水”不仅可以提供视觉上的愉 悦,同时还可以提供听觉上的享受。苏州环秀山庄西侧有 一问泉亭,在亭中只能听到泉水的声音而不得其见,要从 问泉亭往补秋山房走才能发现泉水的源处。贝聿铭在苏州 博物馆中也创造了同样的意境,观众从西边廊道中游走 时,可听到泉水瀑布的声响,在到达廊道的尽头,却不得其 见,待绕过楼梯背后,才可尽窥全貌。

中国美术学院利用多层次空间渗透和对景、借景等多 种的传统园林手法控制其整体布局,细节上则运用现代建 筑材料钢、玻璃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副水墨般的传统园 林意象。从建筑形体到空间布局、从庭院穿插到陈列摆设,有效的发扬了传统园林的文化情愫,是中国人特有的精 神、文化、美学追求在建筑上完美的诠释。

1.3 脱离传统园林形式再现园林精神 近年来,年轻 一辈的建筑师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园林路。他们 并不满足于只是对园林进行符号化的提取或者对园林的 再现,而尝试脱离传统园林的原有形式,用现代的建筑语 言传达园林的精神和要旨。

青年建筑师王澍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他凭借着对园林独有的理解,运用现代的建造技术,创造出新时代的园林化建筑,并以此达到事业的高峰,夺得了建筑界最高奖 项—普利茨凯奖。他所设计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总体规划上以象山为主要的观景点围绕其布置,所 有的建筑都以廊道相连接;建筑流线则以内外廊穿插的形式进行组织,让人可以“脚不着地”的游览完整个校园;取自于南方优美的山水景色所创造出来的建筑单体形式,被 王澍命名为“山房”、“水房”以 及“合院”。在建筑的色彩上王澍并没有选择传统园林的黑、白、灰,而是选择了“青”色作为其建筑主色调,这归结于他建筑外墙的大部分材料都是 来至于当地被拆民居所遗留下来的青砖灰瓦。这让建筑在建成之初,就显得很“旧”,像是存在了几百年一样。

董豫赣在清水会馆设计中,所选用的主材料为红砖,从建筑的形式上来看,完全看不出与传统园林有着任何区别,但他的设计初衷确实源自对传统园林的思考。因而在整个设计中,他并没有采用西方式整体布局的方式进行设 计,而是先把建筑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局部先设计出来,根据各个局部所需要的功能、景观等元素,通过传统园林中的空间序列进行组织。这是一种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 的设计手法,从设计的伊始就关注到人与建筑、环境之间 的关系。董豫赣设计的局部大部分来自于其生活的体验,如工作室暖气片在台灯的照射下所散发出来的阴影关系 被其转化为清水会馆的书架;被拆房断裂处的裂缝成为了 洗手间的窗洞等。同时他一直坚信自然元素可以改变空间 状态,如建筑入口处种植的龙爪槐既可以压低空间,又不断改变着入口空间的明暗关系;在庭院中种植野草,野草长高时,会缩小空间的尺度感。这些都是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通过借助大量中间元素,来处理关系、混淆界限,使 人不关心建筑本身,留恋其中的趣味。

2 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其间包含 着太多人文的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领悟和应用。但我们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关注于西方强势的建筑文化,而忽 视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今天在这里重拾这个话 题,是为了让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在我们这一辈继续 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董豫赣.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山南二期工程设计[J].时代建筑,2008,03.

[3]王戈.用白话写就的传统:万科第五园[J].建筑创作,2005,10.

[4]梅青.纯净的完形—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J].新建筑,2010,05.

[5]李兴钢,张音玄,付邦保.表皮与空间—北京复兴路乙59-1 号改造[J].建筑学报,2008,12.

论文作者:杨仁金,廖章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论文_杨仁金,廖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