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论文_黄芳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论文_黄芳

黄芳

身份证号:45032719851109xxxx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工业与民用建筑逐步增多,满足了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求。混凝土浇筑是工民建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其施工效果直接决定着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尤其是决定着其安全性能与实用功能,浇筑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提高工民建的耐久性,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具体应用,对于提升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建筑行业逐步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工民建作为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工程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新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工民建施工中,克服了传统施工技术的限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混凝土浇筑对于工民建工程质量的控制等尤为关键,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遵循施工的基本规范,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来进行,避免出现漏筋、裂缝等质量问题,保证工民建施工的安全与规范,提升工民建工程的实际价值。

1.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特点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具有体积大、钢筋密度高、结构厚重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特点之下,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常常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工民建混凝土裂缝等极为常见。因此,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加剧了工民建施工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工民建筑的高度逐步提升,直接导致建筑自身的承载能力上升,混凝土施工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因素,因此,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性要求显著提高。在工民建工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以合理、科学应用,实现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益。

一般情况下,就工民建混凝土工程本身而言,其主要包含了现浇混凝土工程与预制混凝土工程两种。在实际的施工中,工民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钢筋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因此,需要重视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等的管理与控制。就工民建混凝土而言,其主要原料为骨料、水、外加剂与其他的矿物掺合料等,需要在施工中将这些不同的材料严格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要求加以拌制、生产,保证拌制的充分性与均匀性,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符合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工民建施工中,填充空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浆数量的影响,浆数量会直接形成润滑层,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料配比等加以科学的控制。

2.对工民建混凝土工程施工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2.1混凝土自缩因素

一般情况下,就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过程来看,混凝土主要由水分蒸发以后硬化形成,在此过程中,混凝土中的其他水分被空气或者其他物质蒸发,一旦混凝土中蒸发的水分超过了本身可以承受的极限,就会出现极为严重的收缩问题,也就是混凝土的自缩现象。混凝土材料中还包含了各种添加剂等,水灰比、骨料含量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自缩程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加以科学的分析,尽量减小混凝土的自缩现象。

2.2温度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温度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效果。如果外部的温度较高,就会导致其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出现温度应力。温度应力与温差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与此同时,裂缝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在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过程中,温度应力、水泥水化热等是造成裂缝的主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较强约束力因素

混凝土施工中,常常受到地基约束力的影响,这种约束力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等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现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常常存在着内部约束力,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约束力加以科学的控制。

3.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必须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浇筑中断等现象,否则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就必须保证搅拌的集中。一般情况下,工民建工程为了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常常就近选择搅拌站,搅拌站的选择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搅拌站,保证其搅拌机的数量等能够满足混凝土搅拌的需求,保证搅拌后的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要求。混凝土浇筑之前,相关人员需要进行混凝土含水量、水热化程度等指标的测试,只有混凝土的这些指标满足工程要求以后,方可进行浇筑,否则,需要及时与搅拌站协商,再次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总之,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能用于工程中。运输时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输时间、凝固时间等要素,实现对运输线路等科学规划,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2混凝土的浇筑

工民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遵循混凝土浇筑的层次性,分层进行浇筑,在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的确定上,必须结合工程结构、钢筋数量等因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高度一般略长于插入式振动器的长度,一般情况下,要略长于插入式振动器的0.5倍,但是,总体长度一般在0.5m以内。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工程结构中梁柱节点的施工中,尽量选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如果工程结构的钢筋密度较高,混凝土浇筑中需要使用振捣棒加以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度等的均匀性,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有些工民建工程施工中供料工具为塔吊,必须在吊斗下降到距离铁盘的一定高度时,通常为55m时,再在铁盘上放入混凝土,与铁锹等配合使用,保证混凝土可以全部倒入模板内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振捣之前,需要在梁柱下方添加混凝土,使得振捣与浇筑还可以同时进行,当梁柱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此过程方可停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供应充足,保证供应的连续性,浇筑完成以后,对混凝土表面加以磨平与拉毛处理,以实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

3.3混凝土的养护

当混凝土浇筑、凝固以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养护,才能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浇筑的混凝土开始凝固、且浇筑面积大于施工面积时,就需要立即停止浇筑。如果浇筑温度过高,需要进行浇筑温度的调整。为了保证浇筑温度的科学性,相关的专业人员在浇筑开始之前,就需要率先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天气等因素加以勘察,一旦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遇到极端天气,比如暴雨等,需要立即停止浇筑作业。浇筑完成以后要立即进行抹压处理,随后将抹压处理以后的混凝土加以遮盖,当遮盖以后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要求以后方可进行必要的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养护而言,其养护过程一般在浇筑结束以后的7~14h以内,养护过程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含水量等的监测,以预防干缩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作为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极为普遍的技术,需要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的建设需求,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科学控制,保证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工民建工程中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工民建工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官声旭.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4):29-30.

[2]王金瑛.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23.

[3]王建江.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4):140.

[4]赵颖利.探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22):258-259.

[5]席国涛.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9(02):4-5.

论文作者:黄芳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论文_黄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