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初探论文_刘浩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初探论文_刘浩

(四川省南部二中 南部 63730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要求“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坚持创新教育,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使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对学习有作用,而且对于将来投身社会也获益无穷,毕生受用。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

一、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式,启发学生联想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想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有很大关系,联想借助人们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各个方面,使人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事物本质。例如,巴金的散文《灯》,就是由眼前黑暗的前方不远处平房里的一盏灯,联想到多年前寒冷的黑夜里的一盏灯,进而联想到欧洲古代传说中哈里希岛上长夜孤灯,希洛为情人点燃的指路灯。在联想到陌生人为了挽救寻死的人点燃的灯,这是主观上唤醒人们生活激情的灯。灯是不会熄灭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光明的憧憬。内容在联想中丰富,主题在联想中升华,可以说没有联想便没有这篇文章。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标志。然而表象是联想与想象的基础,联想与想象都需要表象的积累。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语言要直观、生动、形象。经常展示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标本,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表象。表象积累的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也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雷雨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情等等都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积累了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挖掘课文蕴含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决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保证,它既能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又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小说《祝福》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写的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何以“祝福”为题呢?学生为了解开这个疑问,就会给自己列出一系列的题目,通过阅读课文反复思考,来仔细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这样,学生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指导学生改写扩写,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改写或者扩写,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我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个改写训练。年少气盛的苏轼曾自负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识遍天下字”,下联是“读尽人间书”。要求学生在原来对联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字,使这副对联表现出新的境界。有的学生改为“尚未识遍天下字,岂能读尽人间书”,有的学生改为“不求识遍天下字,但愿读尽人间书”,有的学生改为“努力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有的学生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矢志读尽人间书” ……学生们通过添加一些词语,使原对联表现出了新的境界。学生的改写表现出他们的发散思维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在这样的写作教学训练中,学生们发散思维实实在在得到了培养。

四、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实践是思维的载体,是训练的基地,是创造的摇篮。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爱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异想天开,不求一开始就成熟;支持学生大胆实践,学中干、干中学,逐步总结提高,不求一下子就成功;指导学生选准重点,总结提高,作到有所取舍,集中集体智慧,不求一揽子都解决。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课文中的某一个人物或事物的辩论赛,《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人物。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物特点的分析,发表自己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这样也就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对创造性学习进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往往强调学生的循规蹈矩,死背书本知识,以便考试得高分能顺利的升入高一级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乃至荒唐的问题。2、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3、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4、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5、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长期坚持激励性评价,能巩固学生创造性学习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坚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在抓创新教育的同时坚持教育创新,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初探论文_刘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