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效果观察论文_陈祥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效果观察论文_陈祥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效果。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200例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行CVVHDF(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研究组行CVVH(静脉血液滤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肌酐、排尿量、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论是CVVH还是CVVHDF,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相较于CVVHDF而言,CVVH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溶质,恢复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持续血液滤过;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治疗效果

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病,容易累及患者多器官,危及患者安全健康。基于此,探索一种合理高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显得至关重要[1]。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内毒素,平衡酸碱、电解质,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内循环,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文特此对比了CVVH与CVVHDF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200例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收治于2017年05月--2018年06月,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51例,女性研究对象49例,年龄32-74岁,平均(49.5±5.1)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53例,女性研究对象47例,年龄33-75岁,平均(49.9±5.3)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利尿、抗感染、补液、平衡酸碱、调整电解质。常规组行CVVHDF治疗:用Sledinger技术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循环通路,利用AV600s血液透析滤过器、Prismaflex血液净化系统,置换液为碳酸氢盐,由AK200血液透析滤过设备制备,每袋5000ml。使用之前予以稀释法输入。

研究组行CVVH治疗: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或右颈内静脉留置三腔导管,利用AN69-M100聚丙烯睛膜血滤器、Prismaflex血液净化系统,置换液同常规组一致。使用之前予以稀释法输入。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记录两组生化指标,包括肌酐、排尿量、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内毒素。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酐、排尿量、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常规组与研究组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对比(x±s)

生理指标时间研究组(n=100)常规组(n=100)tp

肌酐(umol/L)治疗前388.6±77.7388.9±76.80.0270.978

治疗后171.5±73.4*175.6±74.4*0.3920.695

排尿量(ml/d)治疗前325.6±85.6323.7±84.40.1580.874

治疗后309.8±50.5*312.9±56.7*0.4080.683

血尿素氮(mmol/L)治疗前21.3±4.121.1±3.70.3620.717

治疗后12.5±3.2*12.9±1.9*1.0740.283

C反应蛋白(mg/dl)治疗前2.5±0.52.4±0.11.9610.051

治疗后0.4±0.1*0.5±0.2*4.4710.083

内毒素(pg/ml)治疗前51.2±11.350.5±10.90.4450.656

治疗后15.6±3.5*15.9±3.4*0.6140.539

β2-微球蛋白(ug/mL)治疗前6.2±1.36.1±1.10.5870.557

治疗后3.1±0.4*5.1±1.7*11.4510.000

注:比较治疗前*p<0.05。

3.讨论

脓毒血症指的是感染所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虽然该病的发生率偏低,但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最高可达25%[2]。脓毒血症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不断大量繁殖病原菌以及病原菌所生成的毒素与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等使得人体炎症反应过度,是导致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主要原因。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大多数都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容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氮质产物潴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进展,将会严重紊乱患者机体内环境,进而使其内环境失衡。基于此,有效清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内毒素,并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是临床治疗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关键。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以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为主,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清除炎症介质,加快废物代谢[3]。CVVH、CVVHDF均为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尤其是CVVH治疗模式,在我国临床中比较常见,此种模式能够有效清除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中断炎症级联反应,进而帮助患者稳定内环境,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中,研究组行CVVH治疗,常规组行CVVHDF治疗,观察发现,两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对比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也无差异(p>0.05)。提示CVVH、CVVHDF均具有确切的疗效,能够有效平衡酸碱、纠正电解质、清除炎症介质,延缓病情进展。但是研究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CVVH治疗模式在清除大分子溶质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晓蕾,韩世权,赵睿.持续血液滤过用于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8):1002-1004.

[2]钟姝涵.采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衰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4):623-624.

[3]郭蕾,陈建时,戴凌燕,等.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50-3252.

论文作者:陈祥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效果观察论文_陈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