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在全科团队医护组合中的应用论文_袁志敏1,陈华2

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在全科团队医护组合中的应用论文_袁志敏1,陈华2

袁志敏1 陈华2

(1.上海市长宁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2;

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 200032)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服务中应用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对医患矛盾的事例通过移情反移情的方法进行讨论,从而说明医师的行为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让使我们更好地对患者的需要作出反应,从而减少职业耗竭,减缓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 巴林特小组 全科医师 医患矛盾 医患沟通

医患矛盾不管在那个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医患矛盾的发生有许多因素,全科医师在医疗行为中很少长时间与患者沟通【1】,医患矛盾越发突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缓解医患矛盾,是全科医师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而巴林特小组的活动,是让全科医师掌握一种简便省时的方法,通过提问,运用移情、反移情的方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患者,理解医师自己的行为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全科医师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技能,同时也舒缓医师的工作压力。

1我国全科医疗发展的现况和全科教育

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了中国内地。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成立,是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全面启动【2】。

2巴林特小组的成立和在中国的发展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训练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巴林特小组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伦敦,是由Michacl Balint和Enid Balint领导、全科医生们参加的原创小组的工作,使人们认识到患者-医生关系中的若干基本特征。提出“医师即使药物”的基本理论,那就是对患者的倾听和关心可以起到类似药物的作用【3】。1969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巴林特协会,欧洲等多国受他的理念的影响,目前已有20多国国家加入这个联盟。2013年2月中国加入巴林特联盟,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综合性医院心理科进行培训应用和推广,但是对于广大医护人员来讲远远没有普及,尤其对社区全科医师来说更属于新鲜事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和全科医师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由于医保费用投入的严重不足,使社区患者为基本用药而往返奔波,甚至基本药物得不到保障,全科医师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作环境、待遇、社会地位、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因素诸多因素也影响全科医师的服务质量,尤其在全科医师医学人文教育和思维的培训上,对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技能的缺失,导致在医患矛盾中出现焦虑、烦躁、压抑、无助和无奈。

4巴林特小组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

4.1培训和组建

对本中心全科团队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及质控部、部分病房医护人员共50人进行巴林特小组的概况、工作目的、意义、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后以自愿为原则进行首次成员的招募,共招募27名成员,全科医师14名,病房医师4名,社区护士5名,质控部人员4名。

4.2制度建设和活动方法

在巴林特小组活动中,遵循保密原则,小组活动后不再对案例事件进行讨论和外传等。每月一次活动,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见表一),小组成员为8-14名医务人员。有二种形式活动,常用的是“金鱼缸”,即小组成员围成一圈,有组长和协同组长各一名,一名案例提供者提供案例后成员针对案例进行提问,提问环节结束后,案例提供者退出圈外,在圈外观察、倾听、思考圈内成员的讨论,讨论常常以移情、反移情的方法去感受各自双方的体会,在讨论中对案例提供者不给于批评、建议,讨论结束后,案例提供者回到圈内对案例进行补充,最后有组长进行对案例提供者的感谢和总结。第二种方法是“雕塑”,即案例提供者挑选组员去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如患者、医生、家属、疾病等,从而去观察、倾听、感受哪些对你是重要的想法和改变。

4.3案例讨论对小组成员的贡献

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是不同的。案例提供者从小组中带走与案例有关的许多新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没有得到“解决方案”,但是会获得新的观点。对每个人来说,通过讨论,发现被忽视的那部分,从而去理解、体会将患者作为一个人来看待而非只关注他们的疾病。通过述说,聆听内心的声音,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令人困扰的案例中的医患关系,更多地与我们自己共情使我们更好地对患者的需要作出反应,从而减少职业耗竭的风险,与同事关系更加密切,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4.4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

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对社区全科医师来说是一项新兴的技能训练方法。在小组活动中,首先要得到党政工团的支持和宣传,可以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文化建设、专题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提高影响力,在平时注重宣传,利用微博、微信、通讯和参与卫计委的评审、创建活动去推广宣传巴林特小组活动,吸引医务职工参与小组活动,体会巴林特小组的魅力,目前本中心巴林特小组为长宁区卫计委医务职工巴林特小组活动基地,收益面更广、更深。

5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来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帮助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工作能力并缓解职业压力。有效处理工作中各种人际冲突,为提高服务质量,缓解医患矛盾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给医护人员予情感支持,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家庭医生服务的同时,感受工作的美好和快乐!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心身医学基本技能,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00-201.

【2】 葛运运,徐静,周亚夫,等.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01-2203.

【3】 主译 魏镜,医生、他的患者及所患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

论文作者:袁志敏1,陈华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在全科团队医护组合中的应用论文_袁志敏1,陈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