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需求和价格的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基本模型分析_负反馈论文

中小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和价格的经营战略系统基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需求论文,经营战略论文,中小企业论文,价格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07)03—0015—03

一、引言

中小企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规模虽然小,但其数量众多,可提供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且对社会贡献颇大;此外还具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中小企业也存在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技术实力较弱的劣势。在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以市场需求和价格两因素最为重要。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正确运用战略思想去科学指导企业经营是个关键问题。笔者拟用彼特·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系统基模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小企业提出正确的经营战略。

二、系统基模分析

(一)系统基模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系统基模法是系统思考的重要分析方法,所谓系统基模是指由正、负反馈环,延迟构成反映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问题的基本模块。其中正反馈环是指加速成长或加速衰退的闭合环路。负反馈环是指具有调节作用的闭合环路,它具有目标导向和稳定的作用。延迟是指会干扰影响的过程,而使得行动的结果以渐进的方式产生。系统基模以图形化的方式来表示,共有九个基模。

关于系统基模分析的一些基本假设:

1.企业的类型和资金来源。通常把企业分为两类:一是大企业,这类企业其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企业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产品的销售,另一部分来源于其他融资渠道。二是中小企业,其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依靠产品销售所获得的企业收益。

2.企业产品和市场总需求。假设大企业和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且都用于满足同一目标市场。市场总供给等于大企业产量加上中小企业产量之和,而市场总需求是一定的。

(二)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净需求和价格的经营战略因果关系

笔者引入市场净需求和价格两个变量因素来分析中小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其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供参考。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市场净需求是指市场中还未满足的需求,其值等于市场总需求减去已满足的市场需求。图中“+”号表示箭头尾部的因素的增强会导致箭头头部因素的增强,“-”表示箭头尾部的因素的增强会导致箭头头部因素的减弱。在一个回路中当“-”的个数为偶数时,为正反馈环,当“-”的个数为奇数时,为负反馈环。

图1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因果关系

图1的因果关系图描述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同一目标市场进行竞争时的因果关系。该图共有7个反馈环,其中三个正反馈,四个负反馈环。

(三)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关系

1.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正反馈环分析。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正反馈环共3个,如图2。从图2中可知三个正反馈环分别是:(1)大企业产量与大企业资金之间构成正反馈环,它表示大企业资金投入越多,大企业的产量就越大。当大企业的产量越大,则企业的资金积累就越多。(2)小企业产量与小企业收益之间构成正反馈环,它表示小企业产量越多,则企业收益越多。企业收益越多,通过扩大再生产则小企业的产量就会越多。(3)大企业产量、价格、小企业收益、小企业产量、市场净需求这五者之间构成一个正反馈环,它表明大企业产量越大时,由于供给增加会导致产品价格相应降低,产品价格降低时小企业的收益会减少,由于收益减少又会导致小企业的生产量也相应减少,而这又导致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相应变大,最终会引发大企业加大它的产品生产。这三个正反馈环对中小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启示是大企业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价格来对中小企业的收益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而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应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或是与大企业进行互补协作战略,避免生产和大企业完全同质的产品,这样可避免受价格战的威胁,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的收益和产量不受大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降价的威胁。

2.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负反馈环分析。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负反馈环共有4个,如图3。从图3可知四个负反馈环分别是:(1)大企业产量与市场净需求之间构成负反馈环,其基本含义是当大企业产量增加时,在市场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会相对减少,而当市场净需求变大时,大企业也会相应增加其产量;(2)中小企业产量与市场净需求之间也构成负反馈环,其含义与上相同;(3)中小企业产量、价格、中小企业收益之间构成一个负反馈环,其含义为当中小企业产量增加时,价格相应会降低,而价格的降低会引起中小企业收益的减少,中小企业的收益减少又会引起中小企业产量的减少;(4)大企业产量增加,引起价格相应降低,价格降低后又引起大企业资金减少,而资金的减少会导致大企业产量减少。从这些负反馈中可知大、中小企业的产量和资金都受市场净需求和价格的制约。这表明中小企业要在和大企业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必须从价格、市场净需求这两方面考虑。一要避免价格战,中小企业可采取差异化或互补战略,使其产品保持自己的特色,避免生产与大企业完全同质的产品。二要想办法创造新的净市场需求,这可通过采取拾遗补缺战略,去生产大企业不愿生产或大企业生产不划算的产品。

图2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正反馈关系

图3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负反馈关系

(四)大、中小企业成长上限基模分析

大企业成长上限基模见图4,中小企业成长上限基模见图5。图4和图5表示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产量与其收益是成正相关的。其产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后,其产量便难以继续扩大,主要是因其受市场净需求因素的制约,另外也还受市场价格调控。由于市场总需求是一定的,当大、中小企业都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时,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会相应减少,净需求的减少将限制企业生产量的继续增加。另外生产量的增大,还会造成市场供给过剩,从而引发产品价格下降,价格的降低又将影响企业的收益,从而使企业在下一时段将减少自己的生产量,以避免产品供过于求。从中可看出无论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其生产规模都不能无限扩张,它们受市场净需求和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大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一般可通过多元化经营来规避市场净需求不足的风险和价格的制约。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弱,不可能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规避市场风险。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从自身方面来挖潜力,避免受价格战的威胁。如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以保持自己产品的特色。

图4 大企业成长上限基模

图5 中小企业成长上限基数

(五)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大企业富者愈富基模

大企业富者愈富基模见图6。图6表示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有可能会形成富者愈富的局面,即大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大,而小企业效益会越来越差。下面笔者来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大企业产量与其中资金是呈良性互动的关系,产量越大,其资金积累就越多,而大企业资金越多,其就可生产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扩大其生产量时,在需求一定时该产品的价格会降低,这会减少中小企业的收益,而中小企业收益的减少,又会使其产量也相应降低,中小企业产量的减少,导致了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相应变大,这会进一步促进大企业产量的增加。这两个正反馈环,表明大企业可通过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形成更多的资金积累使大企业获得不断地发展。而中小企业则在和大企业的规模生产竞争中处于劣势。这要求中小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一定要避免和大企业拼产量和进行价格战。因为大企业可通过规模经济的方法,来降低其生产成本,使得产品价格虽然降低了,但其依然可获利,而中小企业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中小企业在进行行业或市场地位时,一定要选择行业前景好或市场需求大的市场,这样就不会因为大企业产量的扩大而引发市场需求的相对不足。

图6 大企业富者愈富基模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大企业规模竞争优势的威胁以及受市场净需求和价格的制约,由成长极限基模和富者愈富基模分析可知,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要从改善市场总需求和净需求以及避免价格战这些方面着手。对于市场总需求大的行业,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和成长期都可获得较好的发展。而当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或衰退阶段时,市场总需求有限,由迈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可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一般有三种经营竞争战略:一是低成本竞争战略,二是差异化战略,三是聚焦战略。中小企业在和大企业进行竞争时,不具备实施低成本的优势,因而主要应采取后两种战略。即中小企业正确的经营战略应该是,一是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价格战。差异化战略具体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使其产品具有独特性或是通过与大企业进行分工协作来实现。二是实施聚焦战略,即中小企业应集中所有资金和技术实力,进行专业化经营。通过市场细分,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大企业没涉及或不愿涉及的市场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

收稿日期:2006—06—10

标签:;  ;  ;  

面向市场需求和价格的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基本模型分析_负反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