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论文_吴超

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论文_吴超

摘要: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相较于其他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的模板施工技术而言,减少了模板的拆、搭作业,从而减少了塔吊的使用,使塔吊充分能够满足钢结构的吊装,能够有效减短工期,实现了核心筒筒体结构先行施工。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前言: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常会使用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模板施工技术,可以使工期大为缩短,使工程质量得以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工程成本。所以,施工人员在运用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应重点分析施工难点,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的要点,使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使建筑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爬模技术基本原理及优点

1.1液压爬模的基本原理

液压爬模自身具备的液压顶升系统是其主要的动力来源,将满足一定强度的剪力墙作为承载体,通过千斤顶的提升功能进行运用,使其作为提升导轨,将千斤顶的提模功能作为爬升支架,通过液压系统将模板架体与导轨间达到互爬的作用,从而实现液压爬模的稳步提升。另外,动力是由液压油缸产生,将模板的水平进退得以实现,在施工过程中,液压爬模不需要其他起重设备,操作相对方便,且爬升速度快,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存在。

1.2液压自爬模技术的优势

液压爬模和各油缸协同工作,整个架体同时爬升。爬升架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节省大量人工工时和周转材料的消耗。爬模架体在首层组装后,直到使用至顶层不再重复安拆。操作架体同时作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的操作平台,节省了操作平台搭设的人工和材料。相对传统支模工艺,爬模施工可以大幅提高工程施工进度,模板体系爬升动力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塔吊的吊次。

2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2.1工艺流程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的实施需要按照步骤一步步的进行,而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此施工技术的实施需要经历2个大的环节。第1个环节是爬模系统设备的组装,其中包括爬模的拼装,支律架横梁桁架的安装,顶升油路系统的安装和吊装爬模的安装。第2个环节是重复爬升。此环节要进行1次爬升,需要完成其中的基本工作。该项目液压爬模施工中第1天井筒钢筋绑扎,完成到洞口髙度,下午将爬模拆完,清理表面混凝土和刷脱模剂;第2天并筒钢筋绑扎,完成所有钢筋绑扎,预埋套筒,上午拆除井筒内部18个门框,下午安装到位;第3天井筒完成内模11个井筒模板校正合模;第4天井筒完成穿丝,外模校正,晚上混凝土浇筑。由此反复,实现施工的最终完成。此外,爬模施工有效错开了工作面,避免了交叉影响,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

2.2材料准备

在爬模施工当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品质进行严格控制。而就目前的实践分析来看,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需要做好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做好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会影响其质量的优劣,而混凝土的质量优劣又会对施工的持续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例。第二是混凝土的原材料要在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质量和性能的分析,使其能够满足施工的标准需要。第三是要确定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因为其对于混凝土的保温、初凝都有影响。第四是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做好控制。此工程在滑膜施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统—使用商品混凝土,保证了混凝土运用质量的统一性。

2.3模板的爬升

在超髙层建筑的爬模施工应用实践中,模板的爬升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项重点内容。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此工程在模板爬升的时候,利用先拆内外模板然后再顶升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粘膜情况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工程实践中,此项目的爬模系统浇筑按照每一层髙度进行浇筑的方法实现是施工效率的显著提髙。比如说,标准层髙度是4.2m,绑好钢筋后爬模一次性爬升到位,然后加固,浇筑混凝土,这样一次爬升一层楼的髙度有效的节约了爬升时间。

2.4防偏与纠偏

在爬模施工的实际利用中,一些问题的产生会造成施工效率以及质量的下降,因此要做好爬模施工的防偏与纠偏工作。

2.4.1防偏措施

(1)安排专人对液压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使得每台液压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2)每次升爬模前检查爬模与墙体间有无阻碍物,及时清理爬模平台上的垃圾与重载物,并将平台上放置的材料与设备分布均匀放置。

(3)严格按照图纸组装爬模,使其重量均匀分布。

(4)在轨道爬升阶段,顶部安排专人控制轨道爬升髙度。

(5)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浇筑,且一次不要浇筑过髙,以免产生较大的侧压力而使爬模偏移。

2.4.2纠偏方法

(1)对于局部墙体的偏差,可以通过调节模板后部支撑杆来达到纠偏的目的。

(2)对于整体偏移,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通过手拉葫芦来调正爬模。

2.5重点注意事项

(1)合理放置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及时清理工作平台上不需要的材料和垃圾,以免堆积太多而发生变形,导致爬模存在安全隐患。

(2)施工平台应放置灭火器和备用灭火的水箱。

(3)髙强螺栓预留洞口定位,让测量定好位,并在模板上定位打好眼,预埋好pvc管以便安装髙强螺栓。

(4)爬模爬升到位后,及时将尾撑顶紧,要检查模板尾撑是否顶紧墙体,以防爬模结构受力而导致爬模发生危险。

3液压爬模的控制要点

3.1连廊钢结构稳定性的控制

可预先实施调整,对提升安装过程中应力状态和结构变形进行控制,在组装拼接、连廊钢结构端部和中间段提升之前,为了使局部应力状态和局部变形控制的目的得到满足,应对临时加固构件、支撑结构进行加设。对整体提升过程中诸多工况连廊钢结构实施模拟分析。

3.2液压提升力的控制

为了避免各吊点提升反力出现严重的不均匀分布现象,若有某一吊点实际提升力超出设定值的情况出现时,应在设定值之前对液压提升系统实施调整,对该吊点的提升反力实施控制,进一步将自动溢流卸载得以实现。

3.3空中停留稳定性的控制

先将桁架部分提升至13m高位置,再对桁架底部吊挂结构进行安装,最后是时候整体提升,提升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对精度实施调整和校正之后,可通过对钢丝绳和导链连接结构的运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安装和微调的安装提供便利,而且还能对水平摆动现象造成制约。为了将结构单元整体提升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对暴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进行注意。特别应注意的是,应在连廊钢结构单元提升离地之前对导链和钢丝绳等操作进行完成。

3.4同步提升的控制

同步提升的控制是对液压同步提升系统设备自身所具备功能,对回路中机械自动锁系统和液压自锁装置实施有效设置,测量点对提升前的每个吊点下面位置进行确定,在提升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激光测距仪,每对吊点进行提升一段距离即可将绝对高度实施测量,需手动对据对高度进行调整,特别是当预设素质低于最大高差时,在任何情况下,被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处于第一位,特别应对钢绞线的锁紧时间进行保障。

总之,超高层建筑主要采取液压爬模技术实现工程建筑操作。这种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较快,占用场地较少,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法对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思明,郭鑫武,梁雨禾,张世杰,王超.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拆除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

[2]张鑫浩.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8(03)

[3]张茅,石立国,李增玉,张田庆,郑琳琳.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8(10)

论文作者:吴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论文_吴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