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设计中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苏闽

浅谈居住区设计中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苏闽

海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 2261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居住区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居住区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居住套型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居住区环境质量更关心。这就要求在商品化居住区设计中首先要建立商品价值观念,住宅的功能、质量都要与其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力求居住区设计精巧与合用。

关键词:套型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居住感受

纵观居住区设计与建设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多年来片面追求住宅数量,一味强调经济性,结果使住宅建设落后于现实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反而造成了居住质量的恶化和社会财富的浪费。②与居住行为脱节。片面理解住宅的面积指标,忽视了居住行为的基本空间尺度和面积的实际使用效率,造成居住空间的不合理配置,使居住行为不能有效地展开。③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同时期住户对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僵硬呆板的空间划分阻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空间的不合理使用。

一、居住区内部套型的设计

1 套型与面积的文明、舒适标准

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离,工作与学习空间独立。文明标准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数或减一。舒适标准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数加一或以上(平均家庭人口数降到3.5人以下时,达到文明及舒适标准的最基本套型是三室一厅)。

2 平面布局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在考虑每套住宅内部的灵活与多样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套”与“套”甚至“层”与 “层”之间的灵活性。在套与套之间的适当部位预留足够尺寸的墙洞,必要时可打通,或在适当部位楼板可以抽掉,形成跃层式住宅,以解决住宅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后的现象。

3 厨卫布局完善合理

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形及U形柜式布置较合理,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1.8m,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些家电。

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不断的扩大也相应增加。如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时,设两个卫生间比较理想。一般卫生间有浴缸、座便器、洗脸盆、洗衣机四大件,如家里人多最好是将洗脸、洗衣同浴厕二者之间用隔断分开(上半部用玻璃隔断间接采光)。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入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等。现代户型设计由于开发商对销售卖点的追求,导致很多畸形的户型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出现了大面宽小进深,一二线城市则是小面宽大进深,这可能是由于每个城市需求的的不同而导致的,但往往忽视了住户本身的居住体验,确实不大可取。不过最近万科推出的一个万科芯的概念非常好,住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有机改变室内布局,这个想法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而且这样也更有利于装配式住宅的推进,值得大力研究。

二、另外室外环境设计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区内外环境

1 注重居住舒适性能

居住舒适性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用方便,感觉舒适"是人们对住宅基本的朴素要求。舒适性包含了安全性、健康性和方便性;包含了私密性与开放性、自主性与灵活性高度协调统一;包含了室内物理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环境必须达到健康标准;包含了室外日照、绿色、私密、安静等符合人居要求。

人居的安全性不仅要求住宅结构的坚固可靠,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人身安全前提下的心理安全。健康性要求不仅是给居民提供理想的健康环境,如合适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等,满足居住者生理健康需要,还要求住宅能担负居住者的心理健康,使居住者从居住环境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方便性则是功能要求的核心目的,要求设计中大到空间划分,小到家具布置都应使居住者使用得心应手,方便自如。私密性与开放性要求满足居住者既能对外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活动,同时又能满足每个人内向生活私密性的要求。,做到空间领域区分明确,同时空间组织又灵活畅通。

在室内物理环境方面,声环境要求居住环境保证达到室内允许噪声值,光环境要求有足够的采光面积,满足人们对日光喜受的心理因素和生理方面的要求;热环境除了提供高效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外,还要充分考虑住宅的保温和隔热措施;保证室内空气环境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办法是组织顺畅的自然通风,同时,机械排除厨房和卫生间的废气,也是净化室内空气的必要措施。

室外的日照、绿色、私密,安静等环境,要求组织好不同功能的空间环境,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环境,洁净和安静的卫生环境,秩序井然的安全环境以及景观宜人的视觉环境。通过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利用现代技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组织人类的生活环境,使人类居住更加舒适。

2 创造绿色景观环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喜欢的大自然生态环境正在迅速态化,而葱郁的树林、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和安静的休息、愉快交流的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向往。

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的调节器,它可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音、调节温湿度等。绿化充满生命,令人愉快,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任何工业手段都难以替代的。

绿化环境设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精心保留一个山丘、一片水面和一丛树林,并将它纳入总体规划设计,使建筑融于绿色生态环境之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减少人工层次,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经营,确立“大环境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和融为一体。这将大大改善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既保证了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宁静和优美,又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 因地制宜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和地物(植被、树种、水系、山石等),注重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各种实际情况,从而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常年的最热、最冷时气温状况,常年风向,制定合理的节能方案,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根据当地水文条件,了解水系分布,有无较好的水源作制冷的冷源,尽量避免使用氟里昂、溴化锂等作制冷剂而带来的大气污染;根据地表土质状况,规划设计绿化用地;根据地势高低,组织雨水的回收利用;分析周围的建筑,使新建筑物保持文化上的区域性,风格上的协调性;熟悉建设场地的地物,尽量保留自然状态,做到创新与自然相互结合,保持良性生态循环。同时,住宅的设计还要充分发挥当地建筑技术优势,注重当地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了解建筑材料的美学特性,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创造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优美建筑艺术形象,力求实现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和经济上可持续性发展,达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与资源高效利用、社会文化认同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设计应该做到户型标准进一步提高,厨卫设施更为完善,且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室内外环境设计更美,此外在多样化、省地、节能、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重方面也要有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论文作者:陈苏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居住区设计中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苏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