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八大趋势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八大趋势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八大趋势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世界经济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无论是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贸易额、国际资本流量和存量,还是科学技术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技术联系不断加深,国际分工出现了水平、垂直、交叉并存的格局,产业内、跨国公司(TNCs)内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在新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经济出现了市场化趋势。市场化有两层主要含义:其一是形成了全球市场体系,开放性市场不断增加,新兴市场蒸蒸日上,各类市场不断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其二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出现了世界经济(Weltwirtschaft)市场化的新趋势。二战以后,原苏联、东欧、中国、朝鲜、外蒙、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自称“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如印度、缅甸)相继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中央计划体制对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各国计划经济都取得过巨大的成功,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计划经济固有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该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浮于事,政企不分,无法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企业不是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主体,全要素生产率(TP)难有实质性提高,工业、农业生产不断滑坡。相反,实行市场经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技能都比较先进,效率比较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提高比较快,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因此,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各国计划经济体制相继出现故障、陷入困境,因而许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转换了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80年代末原苏联、东欧国家亦相继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市场经济之路;而中国在市场经济之路上已探索了近20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从1986年开始的经济市场化进程取得很大成效,蒙古、古巴、缅甸、埃及等国的市场化亦有很大发展,即使是朝鲜也采取了一些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

第二,世界经济跨国公司化。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资本、生产的国际化。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跨国公司已近40000家,子公司、分公司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体,其投资已由单纯的资本投资向全部要素投资发展,非股权安排不断增加,其投资方向出现了单向、双向对流并存的态势;收购兼并成了其发展扩大的主要手段,跨国战略联盟遍布于各跨国公司之间,其全球战略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有所发展,我国已组建了一些跨国公司,韩国已有一些世界著名的大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许多趋势(如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板块化等)都与跨国公司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加快了国际资本的运动,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国际传播,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深了产业内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执高技术产业之牛耳,占了世界贸易(Weltshandel)总额的8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是世界贸易、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当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亦会产生严重的负效应,它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依赖性,很容易将各种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经营是“二流的服务,一流的价格”,不注意环保和劳保,员工工资差距很大,带有很大的歧视性。但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发挥自身的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寻找投资、生产、贸易的区位特定优势,跨国公司只会继续在数量上、规模上发展,而不是相反。

第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和加深。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出现是二战以后的新现象。目前出现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即欧洲联盟(EU)和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共同体(EC)在90年代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员国已由原来的6个扩大到15个;1993年1月1日建成了欧共体统一市场,1996年土耳其亦成了欧洲大市场的一员。欧洲联盟加强了目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联系;东欧6国已成了其联系国,适当时候将正式被接纳为成员国。欧盟还提出,到2010年与地中海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欧洲——地中海经济圈,这个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包括近40个国家,拥有8亿人口与7万多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加入自由贸易区扩大而来的,拥有人口3.6亿,国民生产总值(GNP)6.2万亿美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虽然仍是一个论坛性的组织,但是其成员已经扩大到18个,在地区经济合作、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自1993年11月西雅图会议以来,各成员都作出了一些重大承诺,如1994年大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宣布我国单方面降低上千种产品的关税。成立于1967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今年又接纳缅甸、老挝为正式成员国,其成员国已达到9个;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提出实现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时间表设想以后,1994年7月东盟决定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时间由2008年提前到2003年,分两步实现这一构想。拉美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亦有很大发展,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安第斯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又恢复了活力;1995年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强化美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到本世纪末放松一切部门的管制,实现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此外,东非经济共同体、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共同市场、西非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太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东亚经济论坛、中欧自由贸易区、黑海经济合作区、中亚经济区、独联体经济区、马格里布经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次区域经济集团亦在发展。此外,还出现一些经济增长三角或增长方块,即地理上相邻,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互补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区域经济集团化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亦是世界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

第四,世界经济出现了自由化趋势。这里的自由化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各国都相应放松了对其经济部门的管制,打破垄断,允许外来竞争,使竞争趋于公平、合理。如允许私人或外商经营铁路、民航、电讯、金融服务等;其二是指原苏联东欧国家、蒙古和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非国有化,放弃公有制或国有制,让私人来经营国有企业;其三是指贸易、投资自由化,即降低或取消关税、减少或拆除各种非关税壁垒(NTBs),扩大对外开放度。世界经济自由化趋势是三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指投资、贸易自由化。各主要区域经济集团或组织(如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欧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都积极采取措施,拆除成员间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清除各种投资障碍,加大贸易、投资自由化力度。关贸总协定(GATT)以及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营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贸易体制,其宗旨之一就是推动自由贸易,促进自由贸易全球化。《多边投资协定》亦旨在消除各种投资壁垒,方便市场进入,促进多边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许多国家亦加大了贸易自由化力度。我国近年来深化了外贸体制改革,改革了外汇管理制度,连续几次大面积大幅度降低名义关税,拆除了不利于外贸发展的非关税壁垒和制度障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方便措施和优惠政策,推动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越南投资、贸易自由化的步子很大,采取了许多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的速度不断加快,世界重要跨国公司纷纷到越南投资设厂。尽管日本很不愿实施贸易自由化,但是由于美国、欧洲联盟等贸易伙伴进行了争取和斗争,因而亦有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减少进入壁垒。美国吵着要使自由贸易全球化,虽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贸易霸权,保护美国的利益,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美国近年还放松了电讯业的管制,允许多国企业(MNEs)参与这一领域的角逐、竞争,这亦有利于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深化和扩大。

第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继续存在。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分析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指出这是一条规律。虽然时代已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也不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组成,但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仍在发生作用。近30年来,一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如东亚8个高经济绩效实体)和拉美国家(如拉美“四虎”)已加入了新兴工业化经济实体(NIEs)行列,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亦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印度经济亦有很大发展,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即“南方国家”(尤其是南亚、中亚、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仍很脆弱,对原宗主国的经济依附性仍很大,产业单一,科学技术严重滞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民生活整体上很差,而且贫困悬殊很大,这些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在部门、地区分布上亦很不平衡。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不高,但其起点高,基数大,财富、贸易、投资、生产主要在发达国家。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趋势。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方面,还是在经济规模、生活水平、教育文化方面,发展都很不平衡。

第六,世界经济出现信息化趋势。所谓信息化就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网络、快准的信息,无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成了全球范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工具。由于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一切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递,任何市场都成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市场。任何国家的经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信息化推动了跨国公司、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不断向更高级、更复杂阶段发展。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并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几乎一切经济体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将是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重大发展趋势,并为信息社会的到来铺平道路。

第七,世界经济呈现高科技化趋势。各国之间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上。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研究开发(R&D)、技术创新和进步,高科技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是击败竞争对手,占有一席之地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周期(Business Circles)的作用,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研究,企业有完备的研究开发中心,为占有市场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都从战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中国、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亦奋起直追,高科技已渗透到所有国家或地区和所有产业,高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当然,各国科技实力极不平衡,发达国家还想方设法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差距;跨国公司的高科技领域独领风骚,支配着国际技术创新、转让。

第八,华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上升。最近30多年来,东亚国家或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绩效,而华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全球华人的资产总额在2~3万亿美元之间,实际上还远不止这个数。1994年香港的中文版《福布斯》杂志分析了亚洲十大证券市场的前1000家上市公司,其资产总额达1.14万亿美元,占全部市场资本额的89%;华人拥有其中5410亿美元的资产,占全部市场资本额的42%。华人控制着亚太地区90%左右的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就业岗位。跨国的海外华人经济圈已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势力。海外华人控制着除日本、韩国之外的所有东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华人资本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的最大外资源、中国大陆吸收的外资80%亦来自海外华人,华人经济势力遍及全球各地。由于海外华人企业势力不断扩张,中国大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此,有人预言,下一个世纪是“龙的世纪”。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势力呈滑坡之势,1995年,日本10年来首次失去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的殊荣,新加坡、香港居第2、第3位,日本屈居第4,1996年进一步下滑到第12位。这一趋势在世纪之交将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五大又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确定方向,因此,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一定有更大的飞跃。

此外,世界经济多极化、重心东移、民营化、全球化、一体化等发展趋势在世纪之交仍将有更大的发展。

标签:;  ;  ;  ;  ;  ;  ;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八大趋势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