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蒋晓玲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蒋晓玲

四川省安岳县启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235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语言教学目的能否充分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积累。第三,注重读写结合,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第四,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阅读为作文打基础,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各种知识,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一、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课本中的某一篇目时,就可以增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学完了冰心的《吹泡泡》,就可以找一些冰心其他的作品来阅读,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对于如《晏子劝齐王》、《白雪公主》、《草船借箭》、《坐井观天》等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传记、童话、寓言可以分类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浓厚的兴趣中,丰富的知识便不知不觉地渗入学生心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素养在无形中便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例如《平分生命》这一篇课文讲的是相依为命的兄妹俩,由于妹妹患上了重病,哥哥输血给妹妹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是课文的具体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抓住抽血前“贝贝开始犹豫,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中的“犹豫”、“点头”;抽血时“贝贝静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中的“静静地不发声响”、“向妹妹微笑”;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停止微笑、声音颤抖等词句来分组反馈,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引导联系上下文体会的贝贝心理变化,体会亲情的伟大,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珍爱与向往,学会关爱亲人。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1.让学生学会读书,多读。首先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说的是什么。如果连课文内容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就更谈不上概括中心思想,体会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定要读懂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我看过一本小学语文教学参考,有一位老师设计《鲁本的秘密》,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围绕“鲁本攒钱为妈妈买胸针”这一内容提问题。让生自由发言,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表扬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1)鲁本为什么要攒钱给母亲买胸针;(2)为了攒钱鲁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去解决,老师给予指导、点拨,提炼有价值的问题,使生从中获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从而开创生机勃勃、百花齐放、学得主动、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新局面。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积累优美字词。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作出了“不少于140万字”的要求,农村学校客观环境条件差,加上农村孩子的家长没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课外读物。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内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阅读方法。老师要适当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还有“课本必须善读”。因此,课外阅读时不要看完了就完了,看完之后还要进行积累。积累成语,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有趣的成语;还可以了解歇后语,歇后语能激发学生思维;还可以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懂得诸多做人的道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入自由阅读的海洋,就会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读写结合,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理解是基础,运用是目的。因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标志。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读写结合,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和读书。

论文作者:蒋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蒋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