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过敏药在儿科应用的调查分析论文_冉喆

口服抗过敏药在儿科应用的调查分析论文_冉喆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当中儿科口服类型抗过敏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采用数学随机调查的方式,从我院当中儿科门诊部现存处方当中抽取出10天的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口服类型抗过敏药我院儿科当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在本次探究中抽取的983张处方当中,共有251张处方中含有抗过敏类型药物,这一类处方占到处方总数的百分之25.53,抗过敏类型药物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小儿盐酸氯苯那药物,含有该药物的处方共有74张。结论:抗组胺类型药物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口服类型药物,儿科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应更加慎重注意具体适应症,避免患者在服用阶段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过敏药;口服;儿科;调查

现代临床治疗方面所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这在使得各种疾病都能得到更好的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患者过敏,需要医生注意患者的过敏情况,避免由于过敏而影响患者治疗。在现代的医疗体系中,认为过敏是由人体免疫机制所有诱导的一种高过敏反应。而和成人相比,儿童在临床用药治疗方面更加复杂,也有着更大的风险。由于儿童免疫往往还未能发育完全,同时受到药物动力学以及儿科中常用药使用特点等因素的影,使得儿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一旦儿童在用药治疗阶段出现了不良反应或者是过敏,那就会影响儿童的健康。目前医疗领域中抗过敏类型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应用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为了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本院当中儿科口服类型抗过敏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将探究结构呈现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当中儿科门诊部2016年当处方当中抽取出10天的处方,共计983张处方。

1.2方法

采用数学随机调查的方式,从我院当中儿科门诊部现存处方当中抽取出10天的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口服类型抗过敏药我院儿科当中的使用情况。

1.3常用类型过敏药

(1)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药物存在时间较长,目前可将该药物分为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第一代组胺类药物以苯海拉明药物、异丙嗪药物以及扑尔敏药物为主,由于这一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强的神经抑制作用,所以其渐渐被第二代组胺药物所取代。第二代抗组胺类型药物由于其具有心脏毒性,所以其使用量已降低。而现代医疗领域的研究中,非索非那丁药物、左旋西替利等种类第三代规格的抗组胺类药物也已经出现。

从药物使用现状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被用在临床领域的第二代规格抗组胺类型药物总数已经超过了20种,而第三代抗组胺类药物仅有数种。该种抗过敏药物和组胺药物较为相似的化学组成结构,多年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对于患者皮肤瘙痒以及水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血清病症的荨麻疹也有突出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关节痛以及高热病症的时候却收效甚微,对支气管类型哮喘病症治疗效果也就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有时也称其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该类药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免疫抑制剂

作用机理: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为非特异性抑制,该类药物对各型过敏反应有效,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等。代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4)中药抗过敏药物及新抗过敏药物

低聚复合多酚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抗组织胺脱敏剂,低聚复合多酚阻止组织胺的释放,阻断组织胺酸脱羟基酵素,此为组织胺酸(一种氨基酸)转化为组织胺的媒介。

(5)钙剂

药理作用: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降低血管壁通透性,进而减少渗出,缓解或减轻过敏症状。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代表药物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能迅速奏效。

(6)中药抗过敏药物及新抗过敏药物

低聚复合多酚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抗组织胺脱敏剂,低聚复合多酚阻止组织胺的释放,阻断组织胺酸脱羟基酵素,此为组织胺酸(一种氨基酸)转化为组织胺的媒介。

1.4儿童生理特点与儿科用药

小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体液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大,氺盐转化率高,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直接影响药物在其体内吸收代谢。消化系统和肝脏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容易发生感染性基本和营养紊乱等疾病,而且这些疾病会反过来影响机体,使儿童的抗微生物能力和体内药物代谢均下降,增大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故儿科用药更需要注意安全,必须严格配合儿科临床实验资料,指导儿科正确用药。

2结果

在本次探究中抽取的983张处方当中,共有251张处方中含有抗过敏类型药物,这一类处方占到处方总数的百分之25.53,抗过敏类型药物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小儿盐酸氯苯那药物,含有该药物的处方共有74张。前5名分别为:小儿盐酸异丙嗪片,双扑伪麻分散片,富马酸酮替芬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3讨论

于儿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为15周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此年龄段具有特殊生理特点,同一种药物对于各个阶段的儿童所产生的药理作用有很大区别,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春期儿童均有很大差别。医生应严格掌握各期儿童的生理特点,同时研究儿童用药规律,才能合理用药。盐酸异丙嗪片为高频使用的药物,该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抑制作用,同时有镇静催眠作用,但对新生儿、婴幼儿来说,该药直接作用于患儿脆弱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禁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时除了选择安全、高教、价廉的药品,还要考虑药物的剂型、规格、用法,以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本次调查显示,抗过敏药物使用比率较高,但由于使用频度最高的小儿盐酸异丙嗪片只有每片5mg的糖衣片剂,虽然是儿童剂量规格,但对于要将5mg药片分成若干等份以调整剂量的年幼儿来说,仍不适当。盐酸异丙嗪属吩噻嗪类,化学性质不稳定,若分份服用,破坏了药片的保护层,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受潮,遇光氧化,质量改变,疗效明显下降。吞咽能力差的婴幼儿要将药片溶于液体中,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引起小儿恶心呕吐厌食,使其心理蒙受损伤,拒绝用药,致使治疗失败。盐酸异丙嗪片是我院沿用了几十年的老药,使用频度颇高,如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建议有关部门研制适合小儿使用的剂型,如滴剂、混悬剂、溶液剂、分散片等。但从药理学角度讨论,该药的多重作用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不是小儿至理想的抗过敏药抗组胺类型药物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口服类型药物,儿科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应更加慎重注意具体适应症,避免患者在服用阶段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谭婕,梁华,李根,等.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过敏药物使用现状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8(3).

[2]袁承军,张晓芬.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

[3]钟明,王倩倩,闫波.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6):301-302.

[4]罗承洋.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48-5449.

论文作者:冉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口服抗过敏药在儿科应用的调查分析论文_冉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