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学历史试卷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_原子弹论文

如何评价中学历史试卷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_原子弹论文

如何在中学历史试卷中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试卷论文,态度论文,评价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评价改革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完成教学三维目标是评价的主要依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历史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要目标,集中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命题,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提出的新要求,但这正是当前历史考试命题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有不少历史命题者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但仍有很多不足,亟待改进。

例1:

自秦朝开始,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中央和地方不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对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同学们存在三种观点:一是完全肯定;二是完全否定;三是认为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你赞同哪一观点?请说明你的主要理由。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观点一:完全肯定。理由: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观点二:完全否定。理由: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与剥削;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为后代沿用并强化,是我国封建社会漫长存在的重要原因。

观点三: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理由:在当时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又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从长远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存在。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独立分析、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评分标准规定只要言之有理,理由充分,无论同意哪种观点都同样给分。事实上对“完全肯定”“完全否定”和“辩证看问题”这三种观点的赋分,涉及到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导向问题。此题仅仅以学生能够独立发表见解为目标,不理会学生评判历史问题的正确性和全面性,是很不到位的,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通过学习,学生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认知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即考查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更应仔细辨别和充分肯定其中有意义的成分,并且区分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性质、类别和程度的差异。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很复杂,因此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可能仅仅通过考试一种方式来进行,但是考试能够评价考生是否认同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考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反应考查其内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某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考试就是要区分不同考生之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程度。下面这道题就比较成功地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例2:(宜昌市的试题)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可是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毅然声明放弃德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后,爱因斯坦又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请你结合二战的有关史实,就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或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对“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发表看法的参考答案:

(1)赞同“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

爱因斯坦面对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暴行,他作为犹太血统的科学家,没有能力阻止和改变所发生的一切,于是放弃德国国籍,表示他的愤怒、憎恨、抗议和谴责,以揭露希特勒的反动本质。

(2)不赞同“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

虽然德国法西斯的统治很残暴,但是爱因斯坦可以公开反对、抗议或通过其他形式反对,不应该选择放弃德国国籍。这对德国法西斯势力无任何实质性的打击,只是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一种逃避、自保行为。

(3)对“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任何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不一定错,也不一定对。关键是对德国法西斯暴行要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和坚定的行动。

对“爱因斯坦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发表看法的参考答案:

(1)赞同“爱因斯坦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

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结束的进程,但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是不人道的。同时,开启了人类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消极影响。

(2)不赞同“爱因斯坦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

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结束的进程,减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伤亡,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3)对“爱因斯坦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难以表态

战争是把双刃剑。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有很多负面影响;美国对日不使用原子弹,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使用?不使用?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评分说明:采意给分,关键看是否联系现实,观念是否正确,情感是否丰富,语句是否顺畅,逻辑关系是否强。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爱国主义和战争问题认识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是考查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是否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国际意识(包括理性的、全面的爱国主义),是否能认同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参考答案以外的其他答案均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评分标准给分。

该题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判断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它的成功之处在于:

其一,通过三种正确的观点来体现价值观念。三种观点并列处理,不存在否定谁的问题,前两种观点强调了问题的某个侧面,但不否认问题的另一个侧面,第三种观点集中体现了前两种观点中的合理因素。三种观点都能检验学生是否“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国际意识”,“是否能认同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参考答案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在评分细则上拟为四等,区别赋分。

其二,该题考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谓考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是指考出历史教科书上现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论,如果靠死记硬背就能答题,考查的充其量是识记能力,学生通过知识这个载体,结合过程方法,获得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经过不断的表态,最终形成对事物稳定的、基本的看法,伴随人的一生并影响人的所有活动。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不是让学生片面地默写出来,而是学生根据他的经历、生活、学习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该题内容的选择贴合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学生在与历史的“互动”过程中能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很成功的试题编制。当然,具体做法是否妥当,结果与影响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编制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试题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发展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用什么样的技术来编制试题,需要广大命题者积极地探索、实践和探究。

标签:;  ;  ;  

如何评价中学历史试卷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_原子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