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文

浅析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文

浅析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

谭吉华 白 玲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点,时代之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经验的镜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真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逻辑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提出到日臻成熟再到成为国际共识,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更是世界各国人民在世界利益方面所共同寻求的“最大公约数”。深入探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对于推进落实这一伟大世界工程、增进全世界人民福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点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习近平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正确理论指引和价值导向,是其思想原点。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角度出发,深入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明确指出人类社会要依次经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的相互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以及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的“自由人联合体”即“真正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类各方面素质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对自然是一种极强的依赖关系,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以实现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时又会受到自然界的各种侵扰和威胁,从而敬畏自然、服从自然。这一时期的共同体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宗法等级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氏族部落和原始公社,具有狭隘性、封闭性。到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爆发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交通通讯工具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世界性的交往扩张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世界历史的萌芽开始出现。同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工人阶级成为机器的附庸,生活极端贫困,并由于丧失了劳动生产资料而沦为受资本家剥削和奴役的对象,强制性的、单一化的旧式分工使工人陷入畸形化、片面化发展。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及其基本发展规律,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具有内在矛盾性,而资本主义国家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国家机器,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只不过是毫无幸福可言的“虚幻共同体”,资产阶级由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同时,马克思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预测,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人类社会最终将会由民族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发展阶段,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在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交往普遍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界的束缚以及异化力量的支配,真正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批判和扬弃“自然共同体”和“虚幻共同体”,将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即“真正共同体”,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追求,指明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勾画了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

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复杂性的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跨国联系日益频繁,但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以 “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独立性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习近平高屋建瓴,放眼全球,科学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及趋势,充分汲取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精髓实质,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构建方案。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世界命运掌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命运系于各国人民的选择。”[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命运息息相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共识,落实推进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协同配合。习近平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表明两者将长期共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并主张世界各国以平等协商、合作共赢为根本价值取向,自觉贯彻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充分发挥联合国这一国际议事机构的协调斡旋主渠道作用,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与争端,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元共治、包容有序、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这些主张科学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实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当今世界的重大突破和接续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由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向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方案,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构想在当今世界的新时代表述和当代实践,二者在理论逻辑和价值旨趣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时代之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是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态、安全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复杂性变化,各国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全球化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世界格局总体上相对稳定。同时,影响和平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多种矛盾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世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开始崛起,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经济领域的不平衡全球化发展向其它各领域延伸,“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涌现,贸易摩擦和纠纷频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持续发酵,系统性与结构性的国际金融风险增加,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在政治上,国际政治体系不断调整完善,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酝酿构建,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世界格局朝着相对平衡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不容忽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仍然占据中心地位;在文化上,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和而不同、彼此借鉴,国际思想文化领域交流碰撞更加激烈,同时“文化霸权”、“文化冲突”、意识形态渗透等现象愈演愈烈;在科技领域,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与多种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权力结构,以“信息战”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战争时有发生;在安全领域,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恐怖主义、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传染性疾病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制约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的改革与发展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外交工作布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性突破,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基于中国谋求自身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以及回应全人类走出世界困局的殷切期盼,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瞻瞩全球,放眼世界,认清世界发展大势,着力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致力于运筹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高举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旗帜,呼吁全世界人民携手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为解答时代之问给出了中国答卷。

【本刊2018年10月综合报道】 近期,美国唯一核电在建项目的估计造价再次上升,但该项目业主仍决定继续推进该项目,继续在沃格特勒建设两台AP1000机组。

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峙洗礼之后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以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强制性的非和平手段化解国际矛盾与分歧会再次使全人类陷入沉重的战争危机与灾难,不符合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严重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社会所禁止、世界人民所排斥的非正义行为,而和平谈判、对话协商等非强制性的和平手段则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各国加强彼此了解、增进共识,进而解决矛盾,化解分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诉求。

三、历史经验的镜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真点

此课题学习问题除了用近似逼近法解答外,还可以构造不等式进行解决.不等式法不仅可以直接解决纯代数不等式问题,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将一些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不等式问题加以解决.解题过程是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恰当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择某个不等式进行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实现了创新性转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其中所蕴含的天下观、和文化、正确义利观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文化之魂、理论基点。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的重大倡议,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湖区人口相对密集,生产、生活污染负荷重。据统计,2016年,湖区化学需氧量排放34.56万t,总磷0.52万t,总氮28.26万t,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三口输入污染负荷。近年来,洞庭湖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湖体Ⅱ-Ⅲ类水质断面基本消失,长期维持在中营养水平。根据监测,2015年,洞庭湖11个省控断面中,V类水质断面10个,IV类水质断面1个,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年均浓度为0.112mg/L。

文中提出,从“教师教的活动为主”转变到“学生学的活动为主”,其关键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很关键,教师设计活动时的着力点是在“学什么”的问题上。

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中国外交在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日臻成型完善,迈入了历史新方位。习近平科学总结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经验和主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调整和贯彻大国特色外交策略,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和平外交理念,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推动中国外交实现了转型与发展,最终形成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价值引领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布局,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际延伸,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顺应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经验和中国外交实践镜鉴是习近平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本真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经验表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始终不渝的宗旨;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为世界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工作的统一领导,着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外交布局日益完善的根本保证。回顾我国70年的外交经验,历届领导集体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始终紧扣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外交事务的新理念、新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时代使命和世界担当。新中国成立初期,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世界格局呈现出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全面遏制封锁的敌对政策,而苏联是唯一一个向新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争取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使我国尽快摆脱积贫积弱的发展困境,进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首次开启了对中国外交战略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先后作出了实行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战略的决策,并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谋求国际话语权。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为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调整制定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成为了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公开举起了团结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大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立场与主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7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开始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乒乓外交”战略缓和中美关系,形成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构想,中日关系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开启全面开放的外交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国际秩序产生了直接影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首次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对维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我国的外交战略实现了由“一边倒”“一条线”阶段向“一大片”的新阶段的调整与转变,形成了独立自主、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新局面。随着世界历史进程深入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接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和平外交理论,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并积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我国领导人作出了“不当头、不称霸”的明智选择,实行“韬光养晦”的对外战略,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带领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同时面对全球性的问题频发对中国发展构成的新挑战,胡锦涛同志作出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的中国主张,向全世界作出了“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打破了“中国威胁论”的谬论。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拓展了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天下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在古代主要表现为各仁人志士捍卫国家统一、忠君爱国的家国情怀,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之心等等。这种家国情怀延续至今则上升为世界各国责任共担、不同文化兼收并蓄、发展成果全球共享的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世界各国已成为利益交融的利益共同体、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以及同舟共济的责任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发展理念,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大力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良性互动,缩小南北贫富差距,实现各国共赢发展,让全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和合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始终,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精髓,它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睦相处,具体表现为“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社会观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爱好和平、崇尚和谐、实现太平盛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懈追求。孟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强调了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主张推己及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则提倡君主要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处世哲学,强调人要顺应“天意”,以天为则。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息息相关,一切人和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和法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安全等多个领域,而和合文化是其正确价值指引和根本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5]坚持主权平等,协商谈判解决国际问题与争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做和平世界的坚定维护者,美丽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主张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要不断强化国际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机制与平台,开诚布公地对国家地区热点与争端问题展开协商与谈判,共同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挑战,商讨解决方案,共享全球发展成果,共建美丽世界,着力建构协同合作的协商共同体、和谐统一的生态共同体,坚决抵制“零和博弈”“强权独霸”等冷战思维,避免发生激烈的国际政治冲突,坚决摒弃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强制将本国意志凌驾于别国之上,颠覆别国政权和意识形态这种有违道义的不良行径。各主权国家要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共同谋求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弘扬和践行了传统文化中的正确义利观。“重义轻利”“舍身取义”“义利相兼”的正确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原则。孟子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表明了要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当“公义”和“私利”发生冲突时,要坚持“公义”至上的基本价值原则。习近平提出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普世价值观以及自私狭隘的利己主义观念,主张世界各国要遵循“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义利兼顾”的外交理念,坚持中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共同利益观,践行正确义利观,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别国合理需求,不断强化共同体意识,凝聚国际共识,构建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摒弃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行为。

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7]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复兴使命,始终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最高理想追求和最终奋斗目标。晚清时期,清朝封建统治专制腐朽,西方列强入侵,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从此深陷内忧外患、被动挨打的民族危机,无数爱国志士投身到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中,苦苦寻求国家出路,但都以失败告终,并未带领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富强之路。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并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转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饱受屈辱与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初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实践之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发展现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平崛起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稳定,同时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性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人类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与面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谋大同的世界责任与历史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出蕴含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与主张,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掌舵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的最高理想追求,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治国理政的新主张、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世界和平、造福全人类的最佳战略选择,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为凝聚国际共识,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案。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梦不是“扩张梦”“霸权梦”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相融,与世界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既造福中国人民,更惠及全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繁荣紧密联系,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奋斗目标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习近平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4.

[2] [4][6][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打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0,58-59,1,57-58.

[3]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5]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54.

A Brief Analysis of Internal Logic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AN Jihua BAI Ling
(School of Marxism,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 Community of Marx's thought is the origi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he question of age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the reference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s the true point,the ge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basis,the initial heart and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purpose.

Key words: Xi jinping;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nternal logic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365(2019)05-0078-07

收稿日期: 2019-06-21

作者简介: 谭吉华,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玲,女,山西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年保]

标签:;  ;  ;  ;  

浅析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