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论文_张艳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论文_张艳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栾家坪中学张艳 717300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于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变单纯的知识教学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课堂、发散思维、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形成适合自己需要的语文学习策略,从而以更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来掌握语文知识,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教师要研究教材,开发教材,选好发散思维训练点。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教师要深研教材,选择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之处,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时,可以选择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也可以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定为训练点,学生表达了许多自己的思考,有的认为愚公搬家比搬山要容易的多,而且省出精力从事其他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的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比他创造的其他价值要大得多,他给了人们很多很多思想启迪,激发人们战胜很多很多困难,它的精神作用远远大于搬家的收获,因此,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送,而且还要继续被人们称颂下去,这时最大的收获。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该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

二、加强点拨引导,提高发散思维训练的成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尽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毕竟由于年龄层次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所以不少思想和观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例如《陋室铭》训练的辩论中,在追求高尚的生活还是世俗生活时,有一位学生的观点就是“钱是最肮脏的,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决不该有任何一点想赚钱的念头”。此外,在辩论的高潮阶段,学生的论战过远偏离论题或者久久纠缠于某一点钻牛角尖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在《愚公移山》训练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移山很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人类的一种自私的做法”这一观点,结果引发了双方你来我往地激烈论战,致使整个辩论久久凝滞于环保话题,无法继续扩展和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做出点拨引导,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策划者和教练者,强调教师的讲解应该侧重非在场性内容的揭示和分析,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教师的讲解。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陈述,更不能含有丝毫的批评、责怪和挖苦,要充满爱心,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种自由感,不致产生压抑感,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性化特征。如对于《陋室铭》训练中出现的那个比较偏激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钱的本质就是货币,这一张纸或一块金属本身是干净的,只是一些丑陋灵魂的贪欲把它变得肮脏了。如果我们凭借的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累再多的财富也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学生听了后马上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一点一点地启发、引导,不?能急功近利地越俎代庖,更不能不耐烦地中止学生的陈述。在开展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表达的观点思路不够完整,构思还欠严密,有时陈述得也不流畅。对此,教师不能急于催促或干脆打断,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修饰、补充。另外,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应该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为原则,决不能以压迫学生放弃主体立场为目的。即便自己的观点受到了学生的质疑,教师也要表现出欢迎和鼓励的态度,要坚决摒弃教师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狭隘观。

三、开展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总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