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郭启均论文_郭启均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手足外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2例手部骨折且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40例手部骨折并采用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患者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在12周内全部愈合,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证明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优势,患者受到的创伤小且固定牢靠,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关键词】有限内固定;微型外固定架;手部骨折

一直以来,治疗手部骨折时固定方法的选择都是重中之重,稳定、牢靠的固定也是保障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2例手部骨折且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40例手部骨折并采用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患者做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手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②患者未合并其它部位骨折。③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能够配合治疗与随访。研究组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5±4.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1例,运动伤12例,机器伤5例,其它4例;骨折部位:指骨骨折19例,掌骨骨折23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5.6±4.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运动伤10例,机器伤6例,其它5例;骨折部位:指骨骨折18例,掌骨骨折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专业医生检查病情,问询受伤情况,实施各项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积极对症治疗与悉心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如下:①有限内固定。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给予臂丛神经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顺着受伤的关节背侧做弧形切口,依次分离皮肤、筋肉,至骨折端暴露,随后实施复位操作。复位完毕后取2~4枚规格为0.88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端与骨碎块。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细钢丝或可吸收缝线进行辅助捆绑,固定妥当。若观察到患者合并侧副韧带、关节囊损伤,施术的同时进行修复。操作结束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效果,满意后给予彻底止血,关闭切口[1]。②安装微型外固定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至患肢局部相邻关节内并确认针头进入关节的间隙,并将此视为关节间隙标记。在靠近关节并与针头平行位置处打入一枚固定针,以固定针尖部稍突于对侧骨皮质为宜,依据骨折的位置、骨长度选取合适的针管夹,套至第一枚固定针,再将第二枚固定针打入针管夹平行孔,C臂机下观察其位置,满意后将固定螺栓旋紧。将连接杆一端插入针管夹相应孔道内后将另外一端套上第二个针管夹,调整合适的针管夹间距后旋紧连接杆螺栓并进行测试,效果满意后将固定针从第二针管夹的平行孔打入,位置正确及复位效果满意后将所有固定螺栓旋紧。③术后处理。施术后定期帮助患者清洁针孔,适当采取抗感染措施。关节外骨折患者嘱咐其术后48h进行主动活动锻炼,一周后检查恢复效果,无异常可出院,出院时指导其在家锻炼,告知每2周来院复查;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固定2周,观察关节囊的愈合情况,愈合情况良好可指导其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治疗,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并给予臂丛神经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选择患肢指侧或者手背侧做手术切口,便于肌腱侧拉,尽量减少骨折段的剥离,避免骨断裂处的愈合速度受到影响。骨折端暴露后使用克氏针交叉穿出骨折处的两端,实施复位。斜长形或螺旋形状骨折患者,复位后选择巾钳固定,并将2~3枚克氏针在骨折两端垂直于骨干纵轴位置交叉打入;多发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在骨干进行交叉固定,复位粉碎的骨块,术后给予患者石膏固定2周,视骨折愈合情况将克氏针拔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恢复情况。

1.4疗效判定

治疗后,参照ATM评分标准判定治疗效果[2]:患者手部活动能力、屈伸角度与健侧相同,为优;手部活动能力、屈伸角度在健侧的75%以上,为良;手部活动能力、屈伸角度为健侧50~75%,为可;手部活动能力、屈伸角度不及健侧的50%,为差。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随访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在12周内全部愈合,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手部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且功能细锁,当骨折发生时若在早期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后期发生诸多并发症,对手部功能恢复及手部美观造成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治疗手部骨折需达到以下原则:力求解剖复位;轻便且牢靠的固定方式;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可见帮助患者选择坚固、稳定的固定方式是提高恢复效率、保证恢复效果的重点。鉴于手部具有的特殊性,其骨骼细小又被大量滑动组织包绕,固定相对困难[3]。临床常用的固定方法如克氏针加石膏固定,虽操作简单又有一定复位效果,但稳定性不佳,患者无法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微型外固定架上世纪70年代运用至临床治疗,主要原理是经皮在骨折两端穿放钢针,通过连接杆和固定夹将外部钢针连接,构成相对稳定的空间力学体系,能够起到较稳定的固定效果。随着当今固定技术、固定材料的发展,微型外固定架技术不断完善,在设计、工艺、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凭借其稳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在临床骨伤科占据了重要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复杂的手部骨折,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的同时,不仅需要重视固定效果,还需掌握其与软组织完整间的平衡,避免过度医源性创伤,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同时吸纳了内、外固定的优点,利用小切口复位及有限内固定,加上稳固的微型外固定系统,保证骨折端准确复位的同时,也为患肢提高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优势,患者受到的创伤小且固定牢靠,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功林,葛宝丰.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2):99 - 101.

[2]马鑫,孙鲁源,代杰志,等.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J]. 中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1(27):17.

[3]刘光军,谭琪,王成琪,等. 单臂微型外固定架结合简易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掌指骨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70 - 71.

论文作者:郭启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郭启均论文_郭启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