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孕妇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琛

邵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产前诊断孕妇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产前诊断孕妇共92例,通过完全随机分组法将92例孕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首先评估孕妇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两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组间SAS和SDS评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更低,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相比对照组82.61%更高,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17%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17.39%,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前诊断孕妇实施心理状态评估可明确其不良心理产生和严重程度,以此为据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升满意度,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前诊断;孕妇;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

产前诊断的临床定义是收集并分析孕妇相关检查指标、家族史等信息,以对胎儿状态进行判断[1]。对所有孕妇均提倡产前诊断,尤其是高龄孕妇、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高危风险孕妇,及时对其胎儿情况进行观察以识别异常胎儿,为孕妇提供保胎和继续妊娠的选择,保证孕妇知情权和选择权,以保证胎儿优生优育[2]。在产前诊断时孕妇会产生担忧、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这对胎儿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因此为其开展心理状态分析和对症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次针对46例孕妇开展相应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产前诊断孕妇共92例,通过完全随机分组法将92例孕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3±1.6)岁,孕周17~28周,平均(22.4±1.5)周;观察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9.5±1.7)岁,孕周18~30周,平均(23.1±1.4)周,组间一般资料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辅助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相关指标诊断,告知患者诊断前后相关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首先通过相关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估孕妇当前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产前健康教育,为孕妇讲解妊娠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其检查方法和流程,通过讲座、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加强孕妇对检查诊断方法的了解,消除产妇的顾虑。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孕妇不良情绪检测结果与其进行沟通,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以缓解其恐惧、紧张等情绪,了解其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对症护理,是孕妇能够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产前诊断。护理人员可告知孕妇胎儿当前的情况以增强其诊断配合度。③诊断后指导,护理人员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患者,为其讲解诊断报告中相关指标的意义,避免其在长时间等待中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叮嘱孕妇在生活中应该对饮食、运动和心态等相关事项加以注意,告知其下次检查时间,使其定期产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可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参考中国常模数据,SAS超过50分可考虑焦虑,SDS超过53分应考虑抑郁,分值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3]。对两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值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SAS和SDS评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更低,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x±s)

3.讨论

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十分重要,通过产前诊断对孕妇的身体情况、家族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开展相关指标检查以了解胎儿当前的状况,减低异常胎儿发生风险,尤其是高风险孕妇开展产前诊断可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进程[4-5]。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孕妇因为妊娠的影响其情绪起伏比较大,进行产前诊断时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多种不良心理,部分检查诊断项目需要进行穿刺,孕妇会担心诊断操作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这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不利于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能影响母婴健康[6]。因此为其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孕妇行心理分析后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其不良心理评分、满意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心理干预的开展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提升诊断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可有效保证母婴健康。

结束语:

综上所示,为产前诊断孕妇实施心理分析,以检查结果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海霞,康春梅.妊娠期妇女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负面情绪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29(06):551-554.

[2]舒玲,席明霞,吴传芳.正念瑜伽训练对孕妇睡眠质量、焦虑情绪及分娩恐惧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0):1422-1427.

[3]郑慧佳,康春梅.妊娠期妇女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心理干预及相关护理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29(02):163-165.

[4]周雪微.国际产科护理模式在孕妇产前紧张和恐惧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10):703-706.

[5]韦桂源,林梅,陆青梅.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夫妇心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0):1242-1244.

[6]王建华,张玢,许金秀,史烨,张晓青,虞斌,蒋健.常州地区941例高龄孕妇产前诊断及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4):789-791.

论文作者:李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产前诊断孕妇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