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非技术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政府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非技术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政府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非技术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各种非技术的障碍,包括管理、组织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行政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之我们对于非技术性问题研究不够重视,结果许多技术的研究成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的渗入和最终用户计算环境的出现,非技术问题的影响越来越成为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1.影响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非技术性问题

(1)管理观念方面。第一是决策层重视不够。他们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基于中央指示的压力、网络社会发展的压力、民众对信息需求的压力临时地应付信息化工作;他们只注重硬件的采购和网络的构建,而忽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他们与主管信息技术的人缺乏有效配合,也不支持政府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有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第二是管理层的消极对待或抵制。因为在传统政务中,行政部门的权力与利益很大,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提高行政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性,所以他们出于对部门利益考虑,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抵制系统的使用,有甚者为了一些“个人的好处”而弃网络于不用。第三是执行层对信息化的片面认识或误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由财务部门、办公室部门开始,这样,使得一些公务员片面地认为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或办公室的自动化等等,加之人们最初接触“信息化”这个词是从IT厂商、计算机专业人员或计算机专业报刊那里开始的,因此,导致了我们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当作一项纯技术性工作来对待。

(2)常规管理方面。第一是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限制。政府管理信息化应该做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切入才能使政府机构准确把握自身与社会环境及民众的真实信息和相互关系状况?如何科学制定和实施政府管理信息化计划才能增强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行政目标?这些都还权责不明确、管理不科学,导致缺乏进行信息化的原始动力,缺乏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要求。其次是没有相应的行政方式的改变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出现了行政信息、行政执行和行政决策相互脱钩。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只能加快业务流程的速度和为业务流程的改革提供条件,但它本身并不能改变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改变只能通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重新设计来实现,重新设计后的业务流程辅之以信息系统方可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最后是误把信息技术当作操作工具使用。信息技术确实为政府机关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减轻了压力,提高了效率和正确性,但是决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办公事务中的操作工具,与政府机关的决策层、管理层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信息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变革行政手段,更直接、更有效、更低耗地实现行政执行、行政决策。

(3)专项管理方面。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作业方式和管理方式,它的采用必须统筹规划和有制度的保障。然而,我们对政府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标准和规范,行政领导没有一盘棋的思想,行政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加之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制度,以致在许多政府机关中,应用系统的建设零敲碎打,应用系统的使用无章可循。其次是人才和组织上的缺陷。一些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时,只注意了设备的添置、网络的构建、应用软件的开发,却忽视了信息管理机构的组建,忽视了吸引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最后是信息化工作忽略了行政人员的参与,忽略了对行政管理深层次的需求分析。如前所述,公务员队伍中缺乏信息技术人员和信息管理人才,信息化工作只能依靠不熟悉政府业务的电脑公司或网络公司。他们只把硬件的搭建、软件的编制当作追逐利润、宣传自己的机会,而忽略了与行政领导的沟通,忽略了行政人员的参与,忽略了对行政管理深层次的需求分析,仅仅把公务员当作一个被动的使用者,这大大影响了信息化的效果。

2.解决非技术问题的微观对策

(1)促使行政领导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随着政府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办公习惯和技能都将受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需要我们能针对网络社会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行政管理的环境,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发挥政府的网上职能作用,促进网络社会的经济繁荣。所以,我们要充分领会政府管理信息化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促使行政领导的观念转变到行政改革与创新上来,使他们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高度来认识政府管理信息化。

(2)与政府管理工作进行对接。为了顺利地推进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我们在搞好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的同时,应该结合政府管理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信息化工作与政府管理工作进行对接。它包括:一是在建设和完善政府机关专网的基础上,实现专网之间的互联互通,达到整个政府专网的统一协调,并且与公共网络平台对接,实现国际互联网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尽快建立一个代表政府形象的网站,使之成为权威的发布窗口,完成政府信息发布和信息收集。三是在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相关的政务管理系统的同时,构建一套整合的、共同的政府运作机制。四是将行政管理融合到应用系统中去,通过计算机网络处理行政事务,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方式处理民众与政府有关的事务。

(3)成立各级政府信息管理机构。传统政务比较容易接受法律、政治和文化上的制约和监督,具有可控性。但是,政府在网上与民众是自由交流信息,如果没有限制和约束,没有主管责任机构,那么就将会随心所欲,容易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例如,要做到政府管理透明化,就必须公开所有政府能够公开的信息和办事环节,而在缺乏发布与监督制度的情况下,就会像电子财务也无法避免做假账一样,电子政府的监督依然是一句空话。所以信息化工作要达致各施其责,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必须有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制。因此,有必要在政府中成立信息管理机构,负责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制造、发布、服务等项工作,该机构既拥有信息收发整理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职能。

(4)设立CIO职位。政府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工程,单靠信息化扫盲无法让半路出家的公务员胜任这个工作,要在短期内让公务员们自己不但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而且把工作重点转到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政府管理上来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在公务员们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信息主管(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负责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设立CIO职位,把它当作政府内部人事制度的一个重点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直接领导网络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等部门。

(5)健全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激励政策。政府管理信息化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共管理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大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力度无疑是影响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对行政管理熟悉的公务员加入计算机及网络的继续教育,对信息技术熟悉的技术员补上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课程,为政府管理信息化提供大量的实用人才。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信息技术人才和相应的管理人才付出的劳动需要智力上的深度参与。所以,应该有适应这种工作的特殊的激励政策。它包括: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鼓励;舒适的工作环境;健康上的特殊保护;专业上的再教育和培训;职务的升迁机会等。

3.解决非技术问题的宏观对策

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是,什么是政府信息化?它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和衡量指标?如何在计算机和Internet尚不普及的中国推进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工作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些都是我们在确立政府管理信息化工作目标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1)明确发展战略,制定统一规划。政府管理信息化作为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其发展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党政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另外,政府管理信息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这项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从而能够对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如果缺少规划建设,那么不仅会引发各自为阵的局面,而且还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交流困难。政府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跨系统和跨地区的信息沟通,从而打破盲区,使政府机关能够掌握更全面和更充分的信息。笔者认为,政府信息化在宏观层面需要一个明确的战略,在微观层面则应当有一套完整的规划。并且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应当是明确无误而且易于理解,一个可以为大多数公务员所认同的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其次,发展战略相对具体,它不仅提出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要说明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再次,战略目标应当是可衡量的,否则,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在向目标迈进,以及自己目前究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2)加强对政府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政府管理信息化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的时候势必要“摸着石头过河”,也凸显了对政府管理信息化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政府管理信息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问题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技术问题、政策问题,还是公务员的认识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管理信息化进程。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现在已经明显地滞后于政府机关部门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国家应当集中各领域的专家,对政府管理信息化所涉及到的技术、政策和制度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力图从理论上明确信息化的概念、功能和实现方式,以及对公共管理的正负两面影响,从而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3)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建设已获得广泛重视,但平台环境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其利用效率如何,还取决于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因此,只有将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建设与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并举,才能真正发挥政府的职能。为此,我们应该抓紧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确立电子凭证的法律地位,制定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保护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健全。与此同时,还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还要针对信息化工作环境,制定保密管理制度、硬件与软件的培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制度和维护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上述制度的贯彻执行。

(4)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决策水平。如何以更少的人员和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是当今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内联办公环境网外联国际互联网的政府专网将成为政府部门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一个集成的网络政务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和高效通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满足民众的需要,改进政府服务。与此同时也就要求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能够快速行政决策,做出控制管理。否则,会直接威胁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保证行政决策目标正确,缩短政策制定的时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共享有关政策制定的相关背景知识、文档和流程的氛围。例如:迅速调动资深的专业人员和政府人员商量对策,参考国外政府部门的做法和政策专家论坛的意见,争取电子化专家组的专家学者帮助,及时获得最新的准确的状态和流程信息,找出问题的症结、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在网上实时与电子化专家组的专家学者们进行研究,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超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若干方案,在网上进行比较、论证,最后由决策层根据当前情况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迅速在网上发布政策并实施。

(5)加大行政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信息化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从内部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来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应该指出的是:没有政府管理信息化,政府要在网络社会中达到“强化行政监管、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有了政府管理信息化,并不一定能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信息化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除了需要进行观念的更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行政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重组,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标签:;  ;  ;  ;  ;  ;  ;  ;  

政府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非技术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