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探讨论文_曲云 徐宗云(通讯作者)范叶梅

曲云 徐宗云(通讯作者)范叶梅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成批伤的急救护理模式的及用软件仿真模拟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 2015年6月我院创伤患者433例,进行救护模式的构建仿真实践,多次改进模式相应参数,找出最优化模式。结果 创伤成批伤10人伤员同时送到医院急诊科,在保障伤员的成功率的前提下,最优化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由25.13%提高到34.96%。结论 创伤成批伤的急救护理模式,能为管理者的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伤;成批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优化创伤成批伤的急救护理模式,可保障伤员的成功率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医院创伤患者433例, 其中交通事故伤199例,占45.96% ;打架斗殴114例1,占26.33% ;工伤事故02例,占23.56%;其他事件18例,占4.16%。男268例,占61.89%,女165例,占38.11%。本次研究选取由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工伤事故等造成创伤的伤员进行救护模式构建,共发生45起,平均每起事件造成9.62例受伤。年龄1~74岁,平均34岁;创伤程度[1]:轻度539例,重度305例,危重度97例,死亡12例。

1.2方法

1.2.1创伤成批伤模式的构建

1.2.1.1 创伤成批伤程序 对我院的急诊科工作记录资料、应急预案进行翻阅研读及实际现场跟踪,结合刘玉峰的《实用急诊科工作指导手册》[2],拟定成创伤批伤的治疗程序:根据到来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诊。分诊者根据伤员的病情分为轻度、重度、危重度及死亡4种,分别送入绿、黄、红、黑色区域,接收此区域内医、护人员提供的,需要吸氧、采血化验、CT、彩超、X线、等检查者进入相应的流程,结果返回后,结合病情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输液、清创、手术收住院治疗。

1.2.1.2 ExtendSim仿真软件程序设置 以成批伤病CO中毒医院内程序为基础,成批伤员在急诊科按照接受医生护士以及辅助检查等的程序,完成从入急诊科到出急诊科的整个过程,借助 ExtendSim 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首先根据成批伤员的到达时间产生成批伤员,预检分诊处根据各伤情程度成批伤员的比例,对成批伤员进行随机赋予成批伤员种类属性并设定优先级,然后根据成批伤员不同伤情属性,将其分别送入不同的区域。根据到来的先后顺序并进入各区内部队列系统,由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诊断检查,在检查结束后,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回到各区域重新进入队列,根据病情决定其去向后,输液留观、收住院治疗,随后离开队列。

1.2.1.3 模型参数的设置 仿真过程中瓶颈因素的限定为:分诊处最长等待时间为10分钟;辅医护送检查最长等待时间为5分钟,轻伤成批伤员区域最长等待时间为30分钟;重伤成批伤员区域最长等待时间为10分钟;危重成批伤员区域分诊后随时能得到救治;CT最长等待时间为20分钟;彩超最长等待时间为20分钟;心电最长等待时间为8分钟;清创最长等待时间为30分钟。

1.2.2 模拟实施

将控制参数写入到模型中,在计算机上针对医院急诊科某一时刻突然一批次送来10人伤员在不同方案下的仿真,轻伤员为10×0.5663≈6名、重伤员10×0.3201≈3名、危重伤员10×0.1014≈1名,死亡伤员 10×0.0122≈0名。初救护模式:相关设备为心电机1台、CT机1台、X射线机1台、彩超机1台;清创床2张;轻伤小组为1组,重伤小组2组,危重伤小组1组,预检分诊小组1组,共计医生5名、护士10名、“辅医”人员2名。进行仿真运行,设置仿真时间180分钟,得到如表1仿真结果。

表1 创伤成批伤员流程各环节队列长度及等待时间

从表2得出,每个环节的最大等待时间都没有超过评价限定的时间,总资源利用率提高到34.96%。

2 结果

2.1创伤成批伤救护模式 最佳方案救护模式:创伤成批伤10人伤员同时送到医院急诊科,相关设备为心电机1台、CT机1台、X射线机1台、彩超机1台;清创床2张。工作人员为:轻伤小组为1组,重伤小组1组,危重伤小组1组,预检分诊1组,共计医生6名、护士9名、“辅医”人员5名。

2.2模拟实践结果 创伤成批伤10人伤员同时送到医院急诊科,在保障伤员的成功率的前提下,最佳救护模式比初救护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由25.13%提高到34.96%,提高了9.83%。

3讨论

成批伤事件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创伤成批伤,其医疗救援已被公认为是对医院急救体系的严峻考验,患者存活或死亡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2]。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与救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医院内对成批伤员的演练无法真正还原实景。本文借鉴张宝胜[4]的仿真研究方法,通过采用计算机和借助 ExtendSim仿真软件来建立创伤成批伤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定量而动态的探讨各种控制因素可能对医院的资源的利用以及对成批伤员有救护效率的影响,找出了最佳救护模式。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了9.83%,同时也避免过负荷能力的现象出现。仿真软件实验不需要实际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需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的模型参数,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 就可得出资源利用率。也为其他疾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医院规模及本地区的成批伤流行病特点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玉峰,李玉兰,陈秀莉.急诊科护士工作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02:148.

[2] 陈敏,李小峰.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J].护理学杂志,2013,28(18):37-38.

[3] 江敏,邹灯秀,郭春玲,等.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22:13-15.

[4]张宝胜.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方案优化的仿真研究.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论文作者:曲云 徐宗云(通讯作者)范叶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9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探讨论文_曲云 徐宗云(通讯作者)范叶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