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胡建兵,吉孝祥

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扬州 225001;2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扬州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患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山莨菪碱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且观察两组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间苯三酚;依替米星;临床疗效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急腹症,而痉挛性腹痛是该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该疾病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患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患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相关诊断标准[2~3]:①具有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临床症状;②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水平上升;(2)均无合并胆囊炎、胰腺炎及阑尾炎等引发腹痛者;(3)均无肾功能异常者;(4)均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最低年龄31岁,最高年龄51岁,平均年龄(40.07±11.69)岁;平均病程(21.38±2.07)h。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最低年龄33岁,最高年龄55岁,平均年龄(40.81±12.07)岁;平均病程(21.78±2.69)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疗法

对照组40例患者入院确诊后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山莨菪碱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主要为给予0.2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生产企业: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78,规格:5ml/0.5g)+10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生产企业: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3563,规格:1ml/20mg)+250ml的0.9%浓度的NaCI溶液经静滴治疗。

1.2.2 研究组疗法

研究组40例患者入院确诊后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主要为给予250ml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06)+80mg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企业:宁波天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779)+250ml的0.9%浓度的NaCI溶液经静滴治疗。

1.3 疗效评估标准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分值为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按照患者的VAS评分减分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显效:患者的VAS评分减分率超过75%;(2)有效:患者的VAS减分率范围为50~75%;(3)无效:患者的VAS减分率<50%。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后,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通过t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以( )为单位,(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3 讨论

急性胃肠炎患者因受到炎症刺激的影响,常引发胃肠痉挛而造成痉挛性的腹部疼痛,从而严重威胁了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急性肠胃炎痉挛性腹痛患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在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减轻患者的胃肠痉挛[5]。传统临床上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药物滥用情况的逐渐加重,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从而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替米星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适用于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肠杆菌属、枸橡酸杆菌、沙雷氏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大肠杆菌是引发胃肠炎的主要致病菌,故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6]。

传统临床上主要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肠胃炎引发的腹痛症状,其有良好的外周抗M胆碱受体效果,可缓解乙酰胆碱引发的平滑肌痉挛,但临床经验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间苯三酚属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物,但其无抗胆碱效果,故其在缓解平滑肌痉挛的同时,还可避免抗胆碱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更高[7]。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依替米星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水林.氯诺昔康与高乌甲素在治疗痉挛性腹痛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2):231-232.

[2]林靖.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5):352-353.

[3]应群贞.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87-88.

[4]范泽潮,俞秋荔.联合使用硫酸镁与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2):49-50.

[5]向汉林.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7):86-87.

[6]王释锋,李政达.依替米星治疗夏季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食物中毒的优势[J].中外医疗,2012,31(33):114-115.

[7]李勇.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60例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87-2588.

作者简介:胡建兵(1968-06)、男、主任医师、本科、电话:18051062572、单位: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通西路98号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邮编:225001。

通讯作者:吉孝祥、电话:18952578672、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通西路98号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邮编:225001。

论文作者:胡建兵,吉孝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胡建兵,吉孝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