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优势的集中表现与检验:汶川地震斗争对组织工作的启示_地震论文

党的组织优势的集中表现与检验:汶川地震斗争对组织工作的启示_地震论文

党的组织优势的集中彰显和检验——抗击汶川大地震对组织工作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汶川论文,组织工作论文,大地震论文,启示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们党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抓紧恢复重建,不仅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而且集中彰显和检验了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成效,给组织工作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政党的组织架构是政党建设的灵魂,决定着党的集结力和组织力

这次抗震救灾,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党外、从个体到群体,反应速度之快、集结能力之强,令世人震惊。从地震发生到中央号令,就在分分秒秒间,全党动员、全军集结、全民行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氛围迅即形成。

为了强化组织发动,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飞赴四川坐镇指挥,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紧急行动,解放军、武警官兵迅速响应、千里驰援,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通过陆、海、空立体式向灾区进发。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灾情的无声命令迅即凝结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举国上下所有的目光和精力全部投向了灾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抗震救灾洪流。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第一时间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以各种方式组织群众、抢险救人,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

为了强化组织保障,各级组织部门迅速启动组织预案,抓紧修复组织体系,从补充受损干部到下派工作力量、从恢复基层班子到重建党的组织,组织资源的重组聚合筑牢了抗震救灾的坚强堡垒。地震发生不到一周,对因遇难或重伤造成的空缺职位迅速补充到位,对受损的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全部完善和重建,在所有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立了临时党组织。同时,根据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增加了重灾区市县乡领导班子职数,从省级部门和非重灾区选派了一批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专业型干部人才和年轻干部,充实灾区一线工作力量,从组织上保证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这启示我们,政党的组织架构是政党建设的灵魂,决定着政党运行的水平和效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也表明,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到党的基层委员会、从党的组织群体到党员个体,这个缜密的组织体系,在关键时刻易于集结、善于发动、便于指挥。更表明,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党的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党的组织制度日趋完善、党的组织群体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浪考验的党,已经汇聚和形成了党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组织部门作为组织体系的管理者和修复者,必须自觉维护并切实加强这一体系建设,充分整合好组织资源,充分集聚好组织活力,在关键时刻保证这一组织优势的最大化。

启示之二:始终保持和高扬党的先进性旗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哪里有危险,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党的旗帜、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在关键时刻,各级班子敢于担当、运筹帷幄。无论是搜救被困群众、还是预防疫情发生,无论是排险堰塞湖、还是抢修安置点,始终做到沉着应战、科学调度,充分展示了强有力的总体指挥能力、群众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国际社会普遍称赞这次抗震救灾是一次“高效率的救灾行动”。

在灾难面前,基层组织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震发生的一瞬间,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被严重摧毁,交通、水电、通讯全部中断,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络,成为了一座座“孤岛”。在这个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组织动员群众抢险自救的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在地震灾区,党员干部舍生忘死、大爱无言。面对地震灾害,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第一时间赶到的是学校、医院、商场等群众最多的地方。许多党员干部刚刚从废墟中爬出来,就带着满身伤痛去抢救受伤群众;许多党员干部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群众安全;许多党员干部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舍小家、顾大家,以非凡的坚强意志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成为灾区群众的贴心人。

这表明,在关键时刻,党组织靠得住、党员干部靠得住。只要我们珍惜这支队伍、珍视这种力量,关键时刻党的组织优势就能最大发挥,党的执政能力就能充分彰显,党的先进性就能生动展现。

启示之三: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群众满意,是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

在这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灾区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抛弃、不放弃”成了抗震救灾最响亮的口号,“以人为本、安民为要”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庄严的承诺。

在抢险救援阶段,始终突出生命为先,尽最大可能抢险救人。14万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在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生命大救援。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8万多人,应急安置群众1100多万人,累计收治伤病员400多万人次。这种“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在安置群众阶段,始终突出安民为要,抓紧实施过渡住房百日攻坚。坚持把安置受灾群众摆在首位,全力以赴抓安置,围绕安置抓恢复,抓好恢复促重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解决了450万户、1000多万人的过渡住房问题。灾区330多万中小学生9月1日全部开学复课。同时,打赢了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次生灾害、恢复生产等一个个硬仗。

在恢复重建阶段,始终突出民生为重,又好又快重建新家园。国家各部委指导帮助解决重大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给予了特别的支持。其他省市倾情倾力,主动参与我省灾后恢复重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扎实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和生态重建,确保“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

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民本意识和安民、为民、利民的系列举措,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堪称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这不仅表明,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意识和行为;更充分说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克难攻坚的强大合力。

启示之四:加强组织工作应急体系建设,是组织工作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特大自然灾害,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极大考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打破常规,推出了一系列非常之举,启动了在抗震救灾一线考验党员、考察干部机制,开通了灾区干部快捷任免“绿色通道”,开展了先进典型大宣传、灾区干部大关爱活动。特别强调,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不顾个人安危、维护群众利益、表现突出的干部大力提拔使用,对只顾个人安危,不顾群众利益,工作不得力、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处理;特别强调,对灾区干部的任免,既看平时表现、更看战时贡献,既讲程序标准、更讲实际工作需要,从简从快;特别强调,对灾区干部既要鞭策、更要关怀,既要强化精神激励,也要关注利益需求。

这启示我们,非常之时,必须有非常之为。在重大事件面前,组织部门及时跟进,超常规作为,不仅是加强组织工作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组织优势、聚合党员干部能量的现实需要。特殊时期应有特殊之举,从一个侧面指明了今后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方向:不仅要看干部的平时表现,也要看关键时刻的作为;不仅要注重常态激励,也要重视战时激励;不仅要抓好常规建设,也要建立应急机制。

启示之五:有效整合、充分凝聚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是新时期赋予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

这次抗震救灾,社会关注度之高、各界参与面之广,前所未有。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部队、从街道到学校,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黎民百姓,无论是影视明星还是社会贤达,大家都敞开着“我们是一家人”的广阔胸怀,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限温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力量、民族的力量。俄新社感叹:“一个能够出动10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启示我们,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统筹好这些资源和力量,就可以把这种强大的民族向心力锤炼成我们党的强大号召力,就可以把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凝结为我们党的强大凝聚力,就可以把这种广泛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我们党执政的强大社会基础。党的组织工作必须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履行好这一重大使命。

启示之六:主动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作必须自觉肩负的神圣天职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各级组织部门牢固树立抗震救灾重于一切、急于一切、先于一切,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中组部先后4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组织保证作用。四川各级组织部门充分履行组织职能,着力充实灾区领导力量和干部力量,尽全力狠抓灾区受损的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组建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大规模开展灾后重建系列培训,自觉成为抗震救灾的战时动员部、战斗表率部、组织保障部。广大组工干部自觉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哪里有险情组工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困难组工干部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需要组工干部就奔赴到哪里,处处闪现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表率力。

这启示我们,只有主动跟进党的中心工作,组织部门才能更加有为有位;只有科学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作才能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必须自觉把组织工作置于党的中心工作下来谋划、来推进,切实做到党的主战场在哪里,党的组织工作就服务和保障到哪里。

大灾面前大检验。这次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不仅集中彰显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组织工作成效,而且生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什么才是“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什么才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并牢牢把握的永恒主题和神圣使命,必须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标签:;  ;  ;  ;  ;  

党的组织优势的集中表现与检验:汶川地震斗争对组织工作的启示_地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