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论文_严斌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该理念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城市建设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当下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通过对该理念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保证实现园林基本的观赏功能,还能够促进环保理念的落实和发展。因此,对于园林设计人员来说应该要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将这一理念不断加强实践和应用,以此保证园林在具备观赏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发挥出来更大的生态效果。

关键词:市政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遭受到暴雨灾害的城市大概有400多座。传统的城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要求,旧的设计导致了城市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法透水区域。还有传统的快排管理方式,雨水因为城市的排水压力过大无法尽快排出,每次遇到大雨就会发生洪涝。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将雨水合理利用以及约束起来。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对水分进行有效吸收与排放,这一海绵理论在市政园林设计中十分贴切。合理的市政园林设计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与排除的功能,能够自主协同应对城市突发的降水事件,有着良好的控制协调功能。城市海绵理论与当今城市化时代发展进程相适应,赋予城市发展建设过程更多的“弹性”,能够应用于城市建设过程的各个方面,如城市绿地建设、道路、广场等各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应的原则进行实施。

2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1项目概况

某园林工程设计区域呈弧线形,包括大约260m长的河岸(北岸),北邻广场,广场呈圆型,河岸宽度大约40m,坡度大约为4°。该地区降雨整体偏少,年均降水量大约在550mm,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份,1~6月、10~12月降雨少,因此河水涨落差集中在7~10月份,在60mm左右。

2.2方案设计构思

设计之初,对现状进行了分析,该场地主要特征归纳为:①地形整体呈坡状。河岸呈陡坡,不适宜游人的进入,北面萧何广场呈缓坡。②雨量分配不均,河高水位集中在7~10月,其余时间段水位较低。③原景观建设对坡岸及水体利用较少。对坡岸只是采取了硬化处理,水岸边只有一条游步道,离水体远且高,达不到亲水的目的,水体的景观效果未充分利用。基于以上3方面因素,提出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时,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注重降雨对景观的影响、充分利用水体的原则。

在利用地形优势时,考虑到河岸的功能要求,必须保持坡状,坡度不宜增大,景观效果要好等因素,将原来的坡岸从5m宽扩展至10m宽,坡度减小一半,适宜游人的上下步行。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将坡岸改造成层状阶梯式,即在坡岸每单位长度内,坡岸被划分为3~4层,每层分别设置水平种植池,在降雨时,每层种植池都对雨水有截留作用,考虑到种植池中雨水有可能过多,在种植池上适当高度设置溢流管槽,通过简单过滤将雨水引流到下层种植池,同样,达到溢流高度后再引流至下层,最下层种植池水量过多时,再通过溢流管槽引流至周围河流中。每层溢流高度不同,上层较低,适宜干旱半干旱植物,下层较高,适宜种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通过层状阶梯式改造,植被景观效果更持久。(如图1)在雨季,旱生植物与湿生植物、水生植物都能保持良好的景观。在旱季,中层及以上无须浇水或浇少量水,只要给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补水即可,这样就达到了根据植物需水量不同,精细管理的目的。另外为增加亲水体验,水岸边设置了亲水平台,并在离水位高2m处设置了空中廊桥。

2.3绿地设计

市政园林设计中,绿地设计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需要在充分掌握并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自然规律及人工措施的充分融合,尊重自然的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理念,绿地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于环境及地形的影响及破坏,以该风景园林的地形地势为依托,对绿化植被按照高度、颜色、种类、喜好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在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基于绿植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蓄水池位置。海绵城市理论下,可以引进人工湿地的概念,在风景园林中打造人工湿地的综合生态系统,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通过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等元素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人工打造湿地系统,从生态、环境及生物等多种角度进行环境改造。人工湿地的打造,可有效降低风景环境运营成本的投入,可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对于废水的有效处理,并对水力及环境污染的冲击加以缓冲。人工湿地可以对洪水加以存储,对水流峰值加以削弱,滞留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质,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为城市居民及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图1 平面图

2.4植物种植设计

广场中的绿化布置基本上采用规则的布置形式,一般采用列植和种植池式种植,使广场能保持良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人们在工作一天的疲惫之后得到全身心地放松。另外,站在桥上无论是看远方还是看河岸的植物,都能感到耳目一新,河岸上的植物选择季相明显、观赏性强的植物。在坡岸处的层状阶梯种植池中,上层选择较既耐旱又耐湿植物,如美人蕉、女贞、紫叶小檗等,下层选择湿生和水生植物,如芦苇、黄菖蒲、千屈菜等。

2.5道路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体现在园林道路设计当中。对于风景园林而言,园林道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地面积极大,既往的风景园林道路设计,更加注重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要,大多从美观性及舒适性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并不注重园林道路的生态保护功能。海绵城市理论下的风景园林道路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道路设计与设计中,可改变以往的直线型道路设计,采用环型及曲线道路设计模式,减少道路对于绿地的占用,起到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传统的园林道路大多采用密集铺路法,道路的雨水吸收能力不佳,在海绵城市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采用疏散铺路法,增加行道砖之间的距离,为绿化面积的增加及园林雨水的下渗提供空间。

传统的园林道路设计,通常喜欢在道路两侧,栽植高度一致的灌木或高大乔木,形成绿叶环绕的走廊,营造园林设计氛围,这种道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但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并不理想。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尽量在其两侧栽植低矮植被,提高植被的连贯性及整体性,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高雨水渗透能力。另外,园林道路的铺设可尽量选用渗水材料,比如透水砖及透水地坪等。

结语

进行园林工程建设的时候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进去能够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能够给人们营造出来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进行具体应用的时候应该要遵循生态原则、引导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的真实情况对应用方案进行制定和设计,保证该理念的作用能够被完全发挥出来,保证园林工程整体功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正伟.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6(5):30-31.

[2]李利胜.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8):143.

论文作者:严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论文_严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