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程露

程露

(南京大学医院B超室 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肝血管瘤的发病情况,探讨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对3186名高校教职工(男性1716例,女性1470例)进行彩超检查,对检出的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肝血管瘤146例,总检出率为4.58%,其中男性71例,占本性别组总人数的4.14%,女性75例,占本性别组总人数的5.10%。结论:超声检查是检查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肝血管瘤;超声;性别;病变大小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240-02

我们在体检中发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现对2015年3~5月份我校教职工体检中肝血管瘤的检出情况进行探讨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5年3~5月份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我校3186名教职工,其中男1716例,女1470例,年龄在21~93岁之间。

1.2 方法

仪器采用西门子CV70和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MHz。受检者空腹,取仰卧位、侧卧位,充分显示肝脏,常规在上腹部进行多方位扫查,发现肝血管瘤,先观察其大小、位置、外形、个数及内部回声等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

2.结果

2.1 肝血管瘤发病概况

本次体检3186人中共检出肝血管瘤146例,总检出率为4.58%,其中男性71例,占本性别组总人数的4.14%,女性75例,占本性别组总人数的5.10%。病变范围最大为9.9×7.8cm,最小为0.5×0.4cm。病变单发者为130例,占总检出数的89.04%;多发者为16例,占总检出数的10.96%。

2.2 不同年龄组肝血管瘤发病率和性别对肝血管瘤的影响

本研究组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分别为:在61~70岁年龄组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最高,占7.16%;51~60岁年龄组占5.90%;41~50岁年龄组占5.45%;31-40岁年龄组占3.78%;20~30岁年龄组占3.51%;≥71岁年龄组占1.42%。提示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肝血管瘤,较常见于中年人。另本研究组中女性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71/1716(占5.10%),而男性的检出率为75/1470(占4.14%),从而可以看出女性肝血管瘤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表1)

3.讨论

肝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是由胚芽的错构而成,有认为固醇类激素有促使其扩张和增生的作用。发生在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肝脏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包膜附近和血管附近[1]。左右肝的发生率大致相等。也有人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后认为70%以上的病人瘤体位于肝右

叶[2]。肝血管瘤一般单发,约10%可为多发。瘤体大小不一,多数直径<4cm,最大海绵状血管瘤可达50~60cm或更大。肝血管瘤可见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中年病人,成年女性较多见[1]。而本组资料中也提示肝血管瘤在41~70岁年龄发生率较高。

肝血管瘤临床无明显症状,大多在健康体检中发生,超声因对声阻抗差别敏感,极易检出,并可显示直径3mm以上的小型血管瘤。B超不仅能直接观察血管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而且方便、无创地长期随诊血管瘤生长速度及周围脏器挤压的情况,这些均优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

肝血管瘤在声像图上的一般表现为肝内出现边界十分清晰的占位病变,外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具边缘裂开征或血管进入、血管穿通征。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上多数肝血管瘤结节内部无彩色血流显示;约17%左右可出现结节内彩点状、短线状或树枝状。但频谱多普勒中RI<0.50,PI<0.70[3]。肝血管瘤在声像图上分三型,低回声型:少见,病变多为2.0~3.0cm;中至高回声型:多见,病变直径多在1.0~4.0cm,当病变直径>4.0cm时,肝脏可有局限性增大,轮廓不规则;病变区范围较大,形状多变,境界大多清晰,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如病变部分位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时,稍加压探头,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去除压力后,仍恢复至原来图像;混合型:为肝内呈多发病变时,可出现以上多种类型的血管瘤声像图同时存在于肝脏上[1]。本文中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较少见,而中至高回声型多见;病灶均以直接为1.0~4.0cm居多,与文献中相符。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但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不需治疗,可每隔3~6个月做B超检查,以动态观察其变化[4]。对拟行手术切除病例,超声可精确测定血管瘤的大小、部位及肝内重要结构间的关系,作术前充分准备。对小型、中型(<5cm)的血管瘤也可行超声介入治疗[3]。因此,可以看出超声在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24-826.

[2]张国艳,孙思政,何晋德等.B型超声对肝血管瘤的再认识[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6):469.

[3]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0-222.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

论文作者:程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健康体检中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程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