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七个投资机遇_股票论文

未来1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七个投资机遇_股票论文

未来1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7大投资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年中论文,机遇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新千年中国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将在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投资者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拟探讨未来十年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投资机遇,其假设前提是:国内政局保持稳定;国民经济总量继续增长,结构继续优化。

一、证券市场投资机遇概述

(一)证券市场投资机遇的含义

所谓机遇,一般是指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给个人或组织提供的发展机会。抓住机遇,往往意味着个人或组织将获得跳跃性的发展。所谓证券市场投资机遇,一般是指国内外环境、上市公司及投资者自身等主、客观因素为证券投资者提供的获利机会。

(二)证券市场投资机遇的特征及分类

1.证券市场投资机遇的特征

一是客观性,即投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时效性,即投资机遇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三是主观性,即投资机遇要靠人们认识、发掘和利用,才能发挥作用。

2.证券市场投资机遇的分类

(1)外在投资机遇和内在投资机遇

按照来源。投资机遇可分为外在投资机遇和内在投资机遇两类(范恒森,2000)。

外在投资机遇,又称客观投资机遇,是指客观经济状况和趋势形成的投资机遇;内在投资机遇,又称主观投资机遇,是指主要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创造的投资机遇。

(2)宏观投资机遇和微观投资机遇

按照作用范围,投资机遇可分为宏观投资机遇和微观投资机遇。

宏观投资机遇,是指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包括行业环境)和证券市场本身所带来或形成的投资机遇;微观投资机遇,是指上市公司自身的成长性所表现出的投资机遇。

(3)长期、中期、短期投资机遇

按照作用时间的长短,投资机遇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投资机遇。

长期投资机遇的作用时间一般在2年以上, 中期投资机遇的作用时间一般在1—2年之间,短期投资机遇的作用时间一般在1年以内。

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机遇的背景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1.中国经济已经出现重要转机

2000年中国经济已经扭转7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实现止降回升, 即出现重要转机。究其理由,一是1993年以来经济增速下降已持续7 年之久,是历史上经济下滑时间最长的一次。从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看,经济增长下降势头已接近尾声。二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好,将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三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 更为重要的是, 2000年以来进入实质性阶段的西部大开发将极大地拉动投资增加,生产资料价格渐次上涨,而世界经济的整体性景气回升又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经济机遇。

2.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特点

第一,经济结构将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国家工业化,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将是今后的艰巨任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优势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以拓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空间,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二,经济体制将进行深层次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积极实行股份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改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加快市场体制建设,形成全国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改革,规范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从中国国情出发,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条件。

第三,科技兴国将得到进一步实施。科技、教育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通过科技、教育改革,使之同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人才战略,培育各类专门人才,同时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加强国土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对外开放将加快并全方位扩大。随着加入WTO的进程加快, 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推进商业、外贸、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和经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二)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导向

当前,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信号更加增强了对市场前景看好的心理预期。保险资金通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入市形成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初次对接;券商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及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有了规范的通道;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扩容与老基金的快速规范,“三类企业”及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券商快速的增资扩股及兼并收购等进程加快,为我们理解“超常规的方式和速度”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政策作了最好的注解,开放式基金、中外合资基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的开办或加大入市比例也摆上了议事日程。在市场层次建设方面,设立二板市场的方案从模糊到渐次清晰。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规范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从股票发行与定价的市场化、新股配售上基金优惠政策的取消、股东大会新管理办法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及可能设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基金”,将为证券市场进一步“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铸造制度保障。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特别及趋势

1.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截止1999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达949家,股票总股本3089亿股, 流通股本1080亿股;股票市价总值达26471亿元, 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31.82%。

2.发展特点

(1)发展空间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短,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相比,差距较大。从证券市场的规模看,1999年底中国股票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为31.82%,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为8.25 %(注:中国家统计局:(1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率不仅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国际交易所组织(FIBV)提供的数据,1997年,发达国家的该比率都已超过100%,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40%。 该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 以《证券法》为主的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体系,同时证券市场监管逐渐规范。中国证券法律体系主要包括证券管理制度、证券发行市场制度、证券交易市场制度、证券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

(3)证券品种较少。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只有股票(含A、B股)、可转债、基金、国债、企业债等少数证券品种, 及曾试办过国债期货、权证等证券品种。而国外市场的证券品种很多,如美国仅基金就超过6300种。

(4)扩容速度有所加快。 这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的规模成倍扩大,上市公司数目增加较快。至1999年底, 中国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812亿股,累计筹资4457亿元。其中,1997~1999年筹资3080亿元,是1991~1996年的22倍(注:中国家统计局:(19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以基金、券商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 基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止1999年底,中国已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5 家托管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数目达22只,发行总规模达505亿元。

3.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同西方发达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主体和投资客体将逐步建立、完善。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仍以个体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处在发展阶段,且组成较单一,缺乏开放式基金等投资类型。证券市场投资客体也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存在数额巨大的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

在经济面的坚强支撑、政策面的坚定支持下,中国证券市场将沿着政策和经济要求的方向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在这一基本格局下,预计至少有七个重大投资机遇将凸现在2000—2010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上。

三、2000—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七大投资机遇

从规范的角度看,中国证券市场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证券市场要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因此,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证券市场将面临快速成长,发展空间大,投资机遇多。具体来说,投资者将主要面临以下投资机遇。

(一)非流通股上市流通中的投资机遇

1.非流通股问题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非流通股主要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等。1999年底,证券市场中非流通股票的股本总额已占总股本的76.8%,其中国有股占全部非流通股本的49.8%。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存在有很多问题:一是不符合证券市场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市场化原则;二是使国有资产难以盘活,产业结构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难以优化;三是形成股市风险。

2.解决非流通股问题的思路

为消除中国股市中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而造成的诸多消极影响,现行的做法是:

(1)转配股上市流通。这彻底解决了转配股不能上市流通问题。

(2)放宽条件,允许上市公司增发新股。

(3)将国有股、法人股分批向公众股股东配售并转换成流通股。

(4)准许部分上市公司回购并直接注销部分国有股、法人股。

在积极稳妥地解决非流通股问题的指导原则下,今后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将一些非国计民生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化为B 股或到境外上市;将部分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将部分国有股转化为对企业的债权(即对一些资产负债比率较低而业绩较好的企业,可通过协商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债权);将部分国有股缩股流通。

上述措施均可大大降低国有股、法人股的比例,一旦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降到极少,就可以像推出转配股一样将其推向市场,从而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解决非流通股问题。

3.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将产生投资机遇

目前非流通股的市场价格很低,投资者主要可通过股权转让、拍卖、抵押等方式获得。在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前,投资者若能获得廉价的非流通股,则上市后非流通股的价格将上涨到当时流通股的价格(这里要考虑非流通股上市的扩容因素),因此投资者将获得巨大的资本利得。这种投资机遇在转配股上市中已有所表现。

(二)A、B股合并中的投资机遇

1.B股问题

中国B股市场长期低迷,交投清淡,需求萎缩, 这主要是由制度的障碍造成的。在中国的证券一级市场上,B股的发行市盈率为5—6倍, 仅约为A股发行市盈率的1/3;在二级市场上,目前沪深107只B股中, 有的股票跌破净资产值,有的甚至跌破面值,平均市盈率不到9倍。

2.解决B股问题的思路

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中国证券市场将最终完成A股和B股的合并(吴晓求,2000)。另外,国内各自分离的A、 B 股市场的合并也是加入WTO后解除市场准人限制,扩大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要求。A、B 股市场合并是中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市场不规范、投资主体不健全、人民币仍未可自由兑换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证券市场的A、B股合并是个渐进的过程。

在解决B股问题的思路上,可先逐步向国内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并逐步向外资开放A股市场(如成立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等),当A、B 股市场的区别几乎不存在时,两个市场的合并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要想让B股市场与A股市场合并,不能只让B股与A股中的流通股合并,否则,市场仍是不统一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中国股票市场市价总值的70%左右,如果这部分不参加流通,加入WTO后,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就不可能实现外国投资者可投资比例达到50%甚至更高。因此,从长期来看,公有股(国有股与法人股)流通问题的解决是A、B股市场合并的前提条件。

3.解决B股问题中的投资机遇

由于中国加入WTO,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迟早会打开, 如果允许外资进入A股市场,B股市场存在的理由就不复充分。B 股的发展趋势是与A股合并,B股的制度创新孕育着投资的暴利机遇。这是因为与A股相比,目前B股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定位低,所以在解决B 股问题的过程中,B股将面临价值发现,其价格目标位应该是相应的A股价位(这里要考虑A、B股合并后流通盘增加的因素),其中的价差巨大。目前B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上海为13.57倍、深圳为10.73倍,同时有A、B 股公司的相对价差最高达到11倍(凤凰B股,以6月1日计),70%以上的B股市价低于发行价。相对于A股股价来说,B股市场存在整体数倍回报的机会。因此,从长期看,投资B股相当于获得了原始股, 其增值空间巨大,投资者可适时介入。

(三)开办二板市场中的投资机遇

1.二板市场的运作思路

设立二板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风险投资寻找出口,并满足创业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际上成功二板市场运作经验来看,进入二板市场的企业主要是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二板市场拟单独编制股票指数,单独集中显示行情。该板的设置将会尽可能地参照海外同类市场的规定,放宽限制,例如对于公司赢利的要求降低,也不设涨停板限制等。由于二板市场采取的是成熟一家上市一家的方式,预计一旦设立之后其发展将会非常快。但二板市场的设立要重点考虑如何协调与主板市场的关系,避免其设立给主板市场带来冲击。该板的设立和主板市场没有任何关系,原有的上市公司不受影响,不会有已经上市公司改以二板挂牌的考虑。不过由于二板市场相对限制较少,届时原有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或含有高新技术资产的一般上市公司有可能变成控股公司,采取分拆业务到二板上市的变通办法。

2.开办二板市场的投资机遇

二板市场的推出,将给投资者带来新机遇。以国际上最典型的二板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它培养了微软、英特尔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其股价长期走牛,带给投资者的是丰厚的投资回报。对于二板市场概念股票,每只股票均有机会;不仅二板市场有整体性机会,而且主板上市企业分拆或主板上市企业的关联企业于二板上市,均可能带来板块式的热点炒作。事实上4月份以来, 这一概念已经在个体上得到体现。同时,二板市场的设立也给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场所,在被投资的公司上市后,风险投资得以变现,获得增值回报,因此为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提供了机遇。

由于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业绩变动范围较大,在为投资者提供较大的业绩成长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潜藏着较主板市场更大的风险,同时,二板发展初期市场投机气氛会超过投资气氛,因此,二板市场的投资者需要承受较主板更高的风险。但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二板上市公司以全流通股的新面孔出现,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国有成分逐步退出、社会资源向先导产业集中、产业结构升级等根本问题都可以通过这块试验田加以解决,因此,二板市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无论从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角度出发,将资金投入二板市场是大势所趋。

3.二板市场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国内二板市场投资可采取以下策略:

(1 )确定投资比例:主要是解决资金在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的分配问题。

①二板市场初期容量不大,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以及股本较小,因而,将资金大比例进入是不现实的;

②新上市公司的主承销机构及相关机构必然会深度介入该股票的市场炒作;

③二板市场初期的投资热潮会使市场成本大幅提高。

因此,机构投资者在积极进入二板市场时应考虑到这些情况,不能盲目跟风,避免持仓成本过高而承担后市调整风险,因此,在资金分配中可以先投入30%以内资金,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市场过热投机趋于冷静之后再逐步调高比例。

(2)选择组合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 选择投资组合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 )一般性投资组合:适用于不介入具体公司股票主导炒作的机构投资者,投资手法以传统的分散投资、兼顾风险与收益为主,对这样的投资者,研究并选择好的上市公司、确定投资组合是必须的。从外围市场的经验看,当前三大板块应是投资组合的重点品种,一是网络板块,二是计算机软硬件(含网络设备制造)板块,三是生物工程板块。

①网络信息板块中ISP、WSP等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的股票相对而言具有真实业绩,且成长性较高,因此可提高这类股票的投资比重;而ICP、BtoB、BtoC等概念类股票的盈利能力短期内难以体现, 主要以炒概念为主,投机性较强,股价震荡相对激烈,因此稳健型投资应将该类股票作为短期进取型投资品种,但量不宜过大。

②计算机软硬件板块是稳定增长板块,其中软件开发类公司的成长性极强,可作进取型投资;硬件设备类公司是最好的防御品种,在市场投资降温后,硬件设备类公司由于有固定资产,且盈利稳定,因而比较能抗市场风险,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思科、戴尔这些硬件设备提供商股价的崛起是一个例证。

③生物工程是21世纪人类科学的主流,其中基因工程最有开发价值和市场盈利能力,但鉴于该板块进入门槛较高,国内真正有实力进行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并不多,因此,短期内该板块联动升温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对于涉足基因工程并有产业化能力的公司可重点投资。

以上分析表明,投资者可以将资金重点投向这三个板块,具体投资权重上,网络股可占30%,计算机类可占25%,生物工程可占25%,其他类别可占20%。

2 )战略型投资组合:适用于介入具体上市公司股票主导炒作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这种战略型投资并不需要将资金分散于各板块和个股,而是针对一家或少数几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大规模持仓,符合战略投资者要求的公司基本上也在前述热门板块中。

(3 )确定品种估值模型:二板市场股票投资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股价如何确定,传统的定价模型主要依据每股盈利乘以市盈率确定,但对于概念先行的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则过于简单化,二板市场股票估值中以下因素将起主导作用:①未来盈利预期;②行业平均市盈率;③发起人商誉;④股本结构;⑤核心技术的评估值等。

主力机构投资者在主导股票炒作时,可根据上述变量设定相关参数,建立估值模型,以确定合理的市价定位,然后以此为轴心引导股价合理波动。

如:市价=每股盈利预测×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起人商誉参数(0.7-1.5)×股本参数(1亿/总股本)×核心技术参数(1-10)

(4)市场运作策略:根据国际市场经验, 结合国内市场投资行为分析,二板市场开盘后会出现高度投机热潮,这一方面能形成短期致富效应,同时,也可能会打乱主力机构的操作意图,导致市场普遍抢短线,这就必然为市后留下震荡的空间。因此,市场很可能在初期出现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都进场抢筹,使股价不断推高,然后机构在高位获利了结,使股价出现调整,接着机构利用调整期按战略意图低位建仓,然后再新演绎上升行情。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顺势而为。

(5 )深化市场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策略可以进一步深化,二板市场全部为流通股,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利用流通市场开展股权收购、兼并等;同时随着交易制度向国际惯例靠拢,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信用交易、衍生品种等逐步建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进一步深化;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二板市场可能先行试点,也为机构投资者开展新的资本市场业务提供了机遇。

(四)金融创新中的投资机遇

1.金融创新的思路

目前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实行审批制,但按照国际惯例,金融创新应实行备案制,因此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思路,中国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随着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开放,证券公司开始逐渐进入货币市场,这对证券公司是一个新的领域,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特别是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区域,可以开发出多种风险低、收益稳定的创新工具,如兼具储蓄功能和投资功能并能自由转换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等,在这方面银证合作具有广阔空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对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股票指数期货等衍生产品将逐渐进入市场。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如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定向募集公司问题、法人股市场和区域证券交易中心等问题)将是今后几年证券市场的重要任务。

2.金融创新的投资机遇

金融创新会增加新的证券品种,产生新的发行和交易方式,从而给证券市场带来众多投资机遇。例如,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就是一种金融创新,从此证券市场不仅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稳定了市场,还分流居民的银行储蓄,产生了新的投资工具。可以说,每次金融创新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今后的金融创新主要有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国债期货、国债期权、浮动利率国债等,另外证券发行和交易方式等也会进行创新。

(五)设立开放式基金中的投资机遇

1.设立开放式基金的思路

投资基金的发展史就是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的历史,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发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能够适应非专业投资者有效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需要,提高专业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运作效率。50年代时,美国的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资产比值大致相当,发展到90年代后期,开放式基金的资产总值已是封闭式基金的近30倍。

1997年中国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式基金已列作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之一。发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行,有关部门可从中获得经验,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开放式投资基金的市场规则研究和试点,在试点基金设立之后需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根据市场状况调整,完善有关的管理条例,然后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阶段。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是运行成本低,投资人通过购买或赎回参与基金投资,成交价格取决于基金资产净值。而市场中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这就需要解决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关系和竞争力关系,如果封闭式基金在成本价格、投资业绩和规范运作方面不能形成综合竞争力,就可能会受开放式基金影响而失去运作和发展空间。

2.设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机遇

设立开放式基金,无疑将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机遇,但投资开放式基金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基金进行投资。开放式基金的不同品种,其风险和回报亦不同,要想追求高回报,就要有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二要关心投资成本,比如免佣的开放式基金,表面上很优惠,但其不收费是有条件的。三是不要一味追求现金高分红,有的基金追求现金回报,如固定收益型基金,有的基金追求资产的长期增值,很少分配甚至不分配;基金分红后,投资者对红利也可选择进行“再投资”。四要关注基金管理公司的历史、经营理念等。

(六)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中的投资机遇

1.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意义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达4700 多万人, 占总开户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 个人投资者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对股票市场而言,这意味着14万多户机构投资者拥有6000多亿的股票市值,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就可在相当程度上操纵股票价格,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盛行,价值投资法则被投资者抛到脑后,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转制功能等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这种背景下,证券市场管理层提出要培育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引入外国机构投资者,这是非常及时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

中国发展机构投资者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国外,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一般占主导地位,它们持有的证券占证券总额的大半。例如在国债市场中,1995年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国债占国债余额的比例,加拿大为98.43%,美国为90%。日本为70%,而中国只有40%。 美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很多,2000年初美国居民48%的资金都投入了股票或共同基金(198年这一数字是19%)。但在这些投资者中有46 %只拥有共同基金,39%的人既拥有股票,也拥有共同基金,只有15%人仅投资于股票而没有投资于共同基金。1996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52.6%,个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投资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8%,机构通过投资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从而仅投资基金持有的股票就占股票总市值的55%左右。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很快,1989年为72.0%,1997年增加到81.0%。

西方国家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是最重要的三类机构投资者。1993年美、加、德、日、英五国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将近13万亿美元,仅美国的三类机构投资者控制的资产即达8万亿美元,而同期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只有14.1万亿美元, 同期美国的GDP只有70636万亿美元。而且,三类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增幅很快,从1980年以来,三类机构投资者所管理资产的增幅超过400%, 占5国的GDP的比例翻了一番。三类主要机构投资者中,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中的资金一般是长期资金,因此二者的投资组合中主要是一些长期金融工具,相比较而言共同基金的投资期偏短。

股市的发展大都要经历以散户为主到机构为主的发展过程,当前应当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可通过“三条渠道”培养机构投资力量,即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不仅要有封闭基金,还要有开放基金,不仅要有公募基金,还要有私募基金;吸收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适当条件下使外国投资人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初期可开办中外合作基金。

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投资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为市场的长期走好提供保障,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七)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机遇

1.西部大开发的思路

加快西部大开发是中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具有总揽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已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造等方面作了较大努力,2000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以上的财政拨款与贷款指标投入西部大开发。西部公路建设投资将占全国总投资的51%,10年内将投资300亿元建8条公路大通道,电话、机场、电讯、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也将得到重点扶持和发展。在能源建设方面,新疆塔里木和青海柴达木的大油气田已列入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其中新疆油气由计划投资500 亿元。国家还准备用10年时间,把西部开发成新的经济中心。因此中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西部地区共有上市公司164家,占沪深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7.8%,总股本3447370.20万股,平均总股本21020.55万股, 低于全国平均总股本30015.8万股的水平。1999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084元,比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03元低18.45%。从行业分布看,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主要以工商业为主,偏重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钢铁、汽配、医药、旅游等传统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小。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全国大部分的煤炭、天然气、水能、稀有金属、磷、钾等矿产资源都在西部,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药材、旅游资源等,西部大开发将使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一些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西部上市公司将会首先受益,钢材、水泥、沥青、特殊结构钢丝绳、电力配套设施及器材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大大增加。一旦目前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再成为障碍,西部地区独有的资源优势就会很快显现,农业、商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将由于市场的扩大、内需的增加而焕发生机。

2.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机遇

“西部概念”是投资者应关注的题材。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将面临历史的发展机遇,这给股市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西部概念股大都盘小、价低,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目前西部上市公司平均流通股为6858.95万股,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流通股8858.35万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资本向西部开发集中的过程中,西部上市公司将有可能通过增加研发费用、提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水平,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中长线角度看,考虑到未来利润和资产的成长性,现在被低估的西部概念股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结束语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要抢抓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机遇,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拟订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三是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做好人才、项目等的储备。这些方面是投资成功的保障。

标签:;  ;  ;  ;  ;  ;  ;  ;  ;  ;  ;  ;  

未来1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七个投资机遇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