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论文_郑春霞

正确引导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论文_郑春霞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小学 271400

摘 要:青少年的叛逆是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也让他们束手无策,其实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本文对叛逆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 叛逆心理 应对

一、叛逆心理的概述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二、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1.家长专制思想。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庭中长期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家长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因此,作为子女的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总认为他们是小孩,什么也不懂,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会很快消失的。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3.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与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有意识地谈出自己观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4.要充分引导学生,让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家庭教育,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背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原美玲 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2]李艳波 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7期。

[3]牛涛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

[4]林泳海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

[5]李淑华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2008年。

论文作者:郑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  ;  ;  ;  ;  ;  ;  ;  

正确引导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论文_郑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