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袁变论文_袁变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54例,均选自我院消化内科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分析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按照以往的常规治疗方式,合理开展各项治疗工作。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使用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占据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与患者胃肠系统、胆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大的关系,为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症状,需找出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临床治疗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治疗方法

前言:消化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多数患者疾病的出现主要与胆道系统、胃肠系统病变有关。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导致患者食欲不振,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基于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找出病因,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减轻患者身体上存在的不适,缓解病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选取了我院54例存在恶心呕吐症状的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实验,了解患者的具体治疗过程,并观察最终的治疗疗效,希望能够为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4例,均选自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共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平均值为(51.24±3.24)岁,平均病程为(11.42±1.34)h。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病程平均值分别为(51.24±2.47)岁、(11.78±1.45)h。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均存在恶心、呕吐不良症状,在临床诊断下,患者的病症类型不一,包括急性肠炎、胆结石、阑尾炎、胃肠系统病变、急性肠炎等。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检查患者口腔有无异物,定时进行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在具体治疗环节中,给予患者奥美拉唑和甲氧氯普胺片药物。给药期间,将剂量为40mg的奥美拉唑溶解于浓度、剂量为5%、100mL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每天注射一次。甲氧氯普胺片的使用方法以口服为主,使用剂量为10mg,3次/天,治疗一个月后,观察药效发挥情况[1]。

将针对性治疗方式用于观察组。对于胃肠道疾病患者,发病因素主要与胃肠道痉挛或者胃肠道炎症有关,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选取相应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准备适量氰化钠葡萄糖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注至患者体内,能够达到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的效果。针对胆道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应以疏通胆道梗阻为主要目标,对治疗药物进行科学选取。此外,做好炎症的预防工作,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对于神经系统引起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需要将患者移送至神经科进行治疗,主要以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脱水症状作为治疗的重点内容。另外,在治疗期间,加大对患者情绪的疏导力度,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的存在,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将药效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值,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

使用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指标完成对本次治疗效果的评估。对于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升高的患者,视为显效;对于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精神面貌良好的患者,视为有效;对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迹象微乎其微,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并无得到提高,视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为计数单位,使用t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对应数值较高,为9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表 1 治疗总有效率(n,%)

3.讨论

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与患者自身功能异常、消化道感染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患病期间,多数患者存在胃肠道不适,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长期以往,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呕吐、恶心症状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病因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分析发现,多数情况下,患者呕吐症状的出现与水电解质功能紊乱有着较大的联系,呕吐症状持续发作,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上施加更大的负担。在临床症状分析中,呕吐主要存在慢性干呕、急性干呕两种症状表现,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改善,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头痛、发热、眩晕等,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干扰[3]。

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下,通常会选用止吐药物、补液等治疗措施。不过,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呕吐症状的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在治疗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消化内科患者呕吐症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除了与患者自身存在的胆道系统、胃肠道系统等疾病因素有关外,还有可能与患者误食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有关,只有找出病因,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此外,在频繁出现呕吐症状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发除其他的不良症状,如:脱水、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进一步的伤害。还有一些恶心呕吐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腹部不适应等不良反应。对于轻型患者而言,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显著。为此,治疗后身体能够较快的恢复。对于长期呕吐的患者来说,由于恶心呕吐症状发作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特点,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生活质量下降,机体免疫能力较差,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患者住院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在了解患者发病原因、病症特点以及病史、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各方面的指导,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能够尽快康复。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其中,治疗显效、有效人数共2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病症类型,对呕吐恶心不良症状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展开针对性治疗,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洋,任海玲,孙英杰,宋慧.无呕吐规范化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在肿瘤内科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2):2048-2051.

[2]诸白萍.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2):185-186.

[3]唐倩,廖大忠,李修元.皮内针联合西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8,46(05):54-57.

论文作者:袁变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袁变论文_袁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