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体会论文_刘群山

鹤峰县太平乡卫生院 湖北鹤峰 445800

【摘 要】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诊断与鉴别技术。方法 对15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Ⅳ级:分别占19.87%、55.13%、16.03%和8.97%,病变部位在下段和中下段分别占86.54%和11.54%,经常规治疗,122例(78.21%)治愈,24例(15.38%)好转,副反应影响较小。 结论 RE的诊断要注意与生理性GER和冠心病、心绞痛的区别,内镜检查是诊断RE的主要方法,RE的分型还有待于完善。

【关键词】内镜;反流性食管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17-02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我国反流性食管炎(RE)患病率接近2%[1]。RE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一是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常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metclopramide,胃复安)、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西沙必利(cisapride)和乌拉胆碱(bethanechol)等;二是降低胃酸,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氧化镁、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法莫替丁(famotidine)、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等。健康教育方面强调要求患者抬高床头,戒烟酒,低脂、低糖饮食,避免饱食。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诊断上不易掌握,内镜及病理诊断标准也存在混乱现象,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经内镜检出的反流性食管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8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内镜检查156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者,其中,男107例、女49例,男∶女2.18∶1;年龄20~71岁,,平均47.5岁。

1.2 临床表现 所有疾病均排除肿瘤、单纯性胃溃疡、胃炎所致者,主要以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不适为主,(尤其空腹或夜间明显),无明显的规律性,伴嗳气、口苦、泛酸、恶心呕吐,餐后多有上腹饱胀感,纳差、神疲,部分出现呕血、便血,其中,主诉反酸、烧心者占69.3%,胸骨后灼痛者占42.7%,恶心、呕吐者占37.3%,咽部阻塞感者占26.7%,上腹饱胀者占20.0%,性情急躁、心烦意乱、失眠占72%。

1.3 诊断方法

1.3.1 食管滴酸试验(acid perfusion test) 患者取坐位,经鼻腔放置胃管,当管端达30~35cm时,先滴入生理盐水,10ml/ min,历15 min。如患者无非凡不适,换用0.1N盐酸,以同样滴速滴注30min,在滴酸过程中,出击胸骨后痛或烧灼感者为阳性反应,重复二次均出现阳性反应,并可由滴入生理盐水缓解者,可判定有酸GER,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约80%。

1.3.2 食管腔内pH测定 将一置于腔内的pH电极,逐渐拉入食管内,并置于LES之上主约5cm处。正常情况下,胃内pH甚低。此时嘱患者取仰卧位并作增加腹痛部压力的动作,如闭口、捂鼻、深呼气或屈腿,并用力擤鼻涕3~4次。如食管内pH下降至4次下,说明有GER存在。

1.3.3 食管腔内压力测定 通常采用布满水的连续灌注导管系统测定食管腔内压力,先将压导管插入胃内,以0.5~1.0cm/min的速度抽出导管,并测食管内压力。当静止时LES压力<0.8kPa(6mmHg),或LES压力与胃腔内压力比值<1,则提示LES功能不全,或有GER存在。

1.3.4 胃-食管闪烁显像 在患者腹部缚上充气腹带,空腹口服含有300μCiTc-Sc的酸化桔子汁溶液300ml(内含桔子汁150ml和0.1N HCL150ml),并再饮冷开水15~30ml,以清除食管内残留试液,竖立显像。10~15min后胃以上部位有放射性存在。则表示有GER存在。此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约90%。

1.3.5 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通过内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仅可以确定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变,还可以诊断出反流性食管炎病理严重程度。根椐按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2] ,分为4级:Ⅰ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其中,Ⅰa级的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Ⅰb级的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Ⅱ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Ⅲ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融合<75%;Ⅳ级呈慢性病变,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放宽缩短及Barrett食管,融合≥75%。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底无潴留黄色糊状样黏液,胃窦部逆蠕动不活跃,胃体部、胃窦部黏膜无明显充血。(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胃镜复查胃底无或少量潴留黄色糊状样黏液,胃窦部逆蠕动不活跃,胃体部、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幽门口呈关闭状态,未见或偶尔可见少量胆汁逆流入胃内,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无黄染。(3)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胃镜复查胃底仍潴留黄色糊状样黏液,胃窦部逆蠕动活跃,胃体部、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幽门口呈开放或半开放状态,仍见胆汁逆流入胃内,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黄染。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见表1

156例反流性食管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治疗前后无变化。其治疗期间共13例(8.33%)发生副反应,其中,眩晕和瘙痒均为轻度,所有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症状均已消失。

3 讨论

GERD伴有食管黏膜及其他病理性损害称为RE,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体部清除功能下降、食管体部蠕动减弱,使反流物清除下降[3]。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现象,但多在餐时或餐后反流,无任何临床症状,一般只发生在白天,这属于生理性GER,并非RE。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的结果,主要包括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RE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还可引起慢性咽炎、声带炎和气管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GER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心绞痛样胸痛有关[4]。许多RE患者,尤其是老年RE患者,临床症状中易出现反复发作性胸前区疼痛,且有时在含硝酸甘油后缓解,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aVF导联ST段水平压低往往小于0.05mv。故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有胸痛伴泛酸、烧心等症状,在诊断时应想到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疾患的可能,并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找出胸痛发生和缓解的真正规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与心绞痛的区别。

RE属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一般用24hpH值检测评价酸暴露于食管的各种参数值易于确诊。由于多数患者中无反流性食管炎,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内镜检查应该成为诊断RE的主要方法[5]。

目前RE的分型国内外不一,虽然2003年就已制定出RE的诊断及治疗指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镜下对发红与糜烂未加区分,如何区分上皮再生的发红与炎性发红,在分级中又如何决定孤立的一个溃疡的分级,这些在分级中也比较笼统,如何提高敏感性还有待于解决。此外,本组研究还发现男性RE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为主,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灼痛次之,内镜下RE分级Ⅰ~Ⅱ级轻度食管炎最常见,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2] 邹多武.内脏高敏感在胃肠功能性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429-430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4] 黄银.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治体会.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26(4):222.

[5] 徐枫,罗欢宝.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27

论文作者:刘群山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15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体会论文_刘群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