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论文_金钢花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论文_金钢花

金钢花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10012

摘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无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还是保护手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而中国古建筑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这要求地方决策者们首先要树立古城保护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大量中外古建筑资料的搜集,全方位了解到古建筑保护与发展工作实施要点,消除古建筑保护意识薄弱所带来的影响,按照专业的规划稳步推进。其次,地方的决策者们还要坚守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古城发展中解民之忧。唯此,才能使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古建保护与发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保护意识、引进新技术

1、我国古建筑现状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与生理上的双重境界。木结构的建筑技术更是中国珍贵的建筑基因库。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变迁中很多宝贵的建筑古迹却在经意或不经意间被破坏甚至湮灭。如山西省早期建筑中有近80%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等问题,依附于文物本体的壁画、彩绘等附属文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北京四合院大多数区域已经被破坏了,找不到原有的历史气息。辽宁市绥中县的小河口长城,在经过当地文物部门的修缮后,几乎被“抹平”,从原汁原味的明长城变成蜿蜒的“白灰墙”。许多本应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镇化建设浪潮中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少资金;二是缺少人才和技术。

2、古建筑保护的重点

(1)对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宣传。

2013年,中国一名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雕像上刻字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热议,虽然表面上看这只是该游客的个人素养问题,但事件背后折射出中国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不足和对民众的相关宣传匮乏。

有人会问那么所有的古建筑都是值得保护的吗?当现今的城市发展遇到老旧街区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为了保护而做出改变和牺牲?现在我国所指的古建筑泛指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建筑物,但按照传统习惯,如果民国初的建筑在用材、形式、艺术和结构上如果与古建筑类同,也会被称为古建筑。《威尼斯宪章》第一节明确指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能够反映当时的各种信息,也是世世代代人们的活的见证,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所以首先建筑是一种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文化载体,无论做的好与坏,是否科学,都代表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古建筑是记录历史的铁证,如果一旦毁坏或拆除,就不可能再得到,因此笔者认为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宁放过,勿杀错”。在这个前提下,再由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辩证地对建筑做出保护,修缮,局部改造或者开发的不同措施。

欧洲和中国相似,拥有大量的古建筑遗产。但相对而言,欧洲在古建筑保护上做得更好。很多欧洲城镇在维持了古城原貌的同时实现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欧洲人最初也并无保护古代建筑的理念,直到19世纪初,由于政治动荡和工业革命的冲击,欧洲人才逐渐认识到历史遗产的价值。当时古建筑保护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派和英国派,法国派认为对古建筑的修复是一种风格的修复,风格自有它的纯正性和原创性,而修复就是恢复建筑原有风格。而英国派则提出了最小介入概念:修复是对古建筑的彻底破坏,尽可能维持现状,尽量延长古建筑的寿命才是最好的保护。而两种保护方式都强调文物建筑和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注重保持和延续周围的历史环境,不改变文物建筑周围原有建筑的时代风格,巴黎、罗马等城市在规划中特别注重了这一点。之后的一个世纪两种理念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欧洲古建筑保护理念的进步,最终成果就是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此宪章规定建筑修复必须充分尊重文物的历史性、真实性和美学性。此原则指导下,欧洲各国对于至今仍有实用功能的古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罗马万神殿,基本按照其历史原貌进行整体的修复和保护。对于那些损毁严重的古代建筑遗迹,欧洲各国大多采用考古方法,保存和展示遗迹的原状,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历史建筑遗迹的真实性。比如今天罗马市内成片的古罗马废墟。

在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历史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名字是奕奕闪光的,他们对于中国古建的探索和保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们在动乱的年代和同侪们在交通线阻隔的乡间穿行,寻找和勘测古建的英姿,先后勘测保护了天津蓟县独乐寺、大同善化寺、山西广胜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等古建,在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河南、陕西等多省的古建筑进行考察,并编注了《中国建筑史》和《营造法式》。为战后的古建筑修复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临近胜利的时刻,盟军准备轰炸日本,请教中国的建筑学者哪些日本建筑物和古迹需要避开,梁思成在日本地图上圈下了“奈良”、“京都”等日本古建集中的都市,从而保护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等古建免受战火摧毁。当时他们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和为之付出的心血至今仍然值得国人景仰和学习。

现今,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如法国、韩国等国都十分注重保护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吸引公民自觉加入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列。英国同样十分注重开发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业十分发达。伦敦两日一次的白金汉宫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几乎每次都吸引数万至数十万游客。日本也一样,积极发掘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增加收入。仅东京的焰火大会,每年都有近百万人观看,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法国还率先设立“遗产日”让公众了解、热爱和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提升民众保护古建筑意识的措施于我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2)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是古建筑保护的坚强后盾。

墨西哥非常注重完善文物保护的立法体制,在1914年、1930年、1934年、1970年相继出台多部重要法案,墨西哥现行文物保护法律是1972年颁布的《考古、历史和艺术文物和区域保护法》,其后经过数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4年,针对非法考古挖掘、非法施工和破坏文物等行为,重新修订了刑罚和经济处罚标准。

英国19世纪兴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立法运动。《古迹保护法令》《古建筑及古迹法令》《地方政府古建筑法令》等多部专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法律形式明确、细致且全方位地确定了古城古迹保护的政策措施。

德国宪法中专门设有保护历史建筑的章节,具体的保护责任落在各州政府身上。在联邦政府层面,德国也有《城市规划法》以及《收入税法》两部法律来保护历史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收入税法》通过减税和优惠税率的方式,鼓励人们购买和维护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监察部门,以保证买主真正地履行维护义务。

印度从1958年到1973年先后出台了4项法案、法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92年,印度政府又出台一项修正案,严禁在历史古迹周围100米内进行开发、建筑活动以及从事经营活动,并对遗址100米到300米以内地区的经营活动加以限制。损毁古迹将处以最高5千卢比(约合人民币550元)罚款,或判处最长3个月监禁,或两项处罚并行。

在埃及,几乎所有重要文物景点都能看到大批“旅游警察”。这些警察不仅要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要监督游客,防止他们在文物上信手涂鸦,或有任何破坏或盗窃文物的举动。一经发现,旅游警察有权依法严惩。

(3)古建筑保护需要专业规划和科学发展

由于古建筑相关技术和人员的不足,加上很多地方决策者对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古城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对文化脉络的研究与了解,更缺乏对修复工作技术技巧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各地随处可见“拆真造假”“人去城空”“破坏式修复”等种种乱象。古城沦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历史文化的传承沦为附庸,古城保护的旗号甚至成了破坏古城的幌子。

面对需要维修的古建筑,人才技术严重匮乏才是最大制约因素。如应县木塔的维修,就是因技术原因,争论了25年才得出“现状修缮”的结论。如果让不懂行的人进行古建筑维修,会违背规律和传统工艺施工,这样的保护实际也是一种破坏。因此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资金投入也是古建筑修复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譬如意大利已有6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文物保护中心是培养各种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除此之外,意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组织一个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历史悠久的总统府、议会大厦也都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级学校还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教育。

而古建筑修复这种需要“慢工出细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特殊工作更是需要执政者有放眼未来,不求自身得失的政绩观。

于山东省枣庄市南端的台儿庄,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保留了“明清时代运河村落风貌”遗存的古城。台儿庄区政府原本已经签订了房地产开发改造协议,后经当时刚刚履新的枣庄市长陈伟及时叫停,并投入了前后六年的规划和建设。期间,枣庄市从国际范围内搜集老照片、古文献、口述历史,请来各方专家进行挖掘整理考证论证,最终形成了《台儿庄古城胜迹复原图》,为古城修复建设提供了模本,使每条街道走向、每幢建筑造型的细节都有根有据。修复建设过程中,枣庄市一方面对现有遗存进行最严格的保护,把台儿庄大战后遗留下来的古驳岸、古码头,以及53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等遗存进行了原封不动的保护;另一方面延请全国能工巧匠,按照“原风貌、原空间、原尺度”的规划,用“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原地的工匠”,依据原址原样进行恢复。这才有了今日“古风古韵、美轮美奂”的台儿庄古城,避免了台儿庄沦为“千城一面”居住小区的厄运。

在许多德国城市,大多数“老城”并不特别古老,因为在二战末期的大轰炸中,大多数德国古城被夷为平地。但是,德国人从废墟中挖掘出还能利用的材料或装饰物,按照之前的模样一点点将历史建筑复原,才有了今天散落在各地的“老城”。其中,在市民的呼吁和要求之下,法兰克福市投入巨资从一座座建筑开始修复古城风貌,在罗马人广场附近的皇帝大教堂附近约7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开始了庞大的修复工程。按照计划,此次修复工程将重建30座历史建筑,法兰克福市按照保存好的图纸,将原样复制这些建筑。尽管要忍受城市中心区域施工带来的交通不便,但绝大多数法兰克福市民都对复原工程表示支持。

(4)后续的维护和资金链的维持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与策略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实现经济价值的基础,丧失了历史文化基因的古城,带不来期望中的经济利益;同样,没有经济收益和百姓的支持,古城保护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台儿庄古城在保护修复中,也是造“城”先造“市”。如今,这座投入运营仅两年的古城,已经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景区,年吸引游客1300万人次,并带动了枣庄10多万居民增收就业。同时,在有人居住的古建筑修复时更应该注重适应现代生活的便利性。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基础上,现代化的厨卫装置,供电、通信设施以及上下水管网等设施会使千百年前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座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古城”。毕竟古城除了历史建筑和特色街区外,最值得保护的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原生态社会生活场景和继承这些原生态传统的原住民们。

而一些非居住建筑,绝大多数的后期维护资金来源于政府和旅游,另外一些国家开源节流之举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和参考。

比如德国的古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往往耗资巨大,仅仅通过政府的公共财政难以支撑,因此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投资者参与。又如意大利除了相关专项资金配备充足之外,自1996年起,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还有从1928年开始,西班牙将陷入废弃或濒危境地的乡村古堡、古修道院逐渐开发成现代酒店。这些酒店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是在最大程度尊重历史原貌的原则下,通过商业经营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偏僻和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古堡酒店让西班牙一些边远乡镇重新焕发生机,还推动了当地艺术、饮食、民俗的复兴,受到高度评价。

3、总之,面对严峻的古建筑保护形势,不能因循守旧,为了保护而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基础。只有积极转变观念,多吸收现有的经验与教训,使保护和开发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鸿斌.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4(08):8-9.

[2]何伟俊,胡石.中国古建筑科技保护的发展历程[J].古建园林技术,2016,11(01):17-20.

[3]刘乃涛.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J].文物春秋,2008(6).

[4]杨海珍.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和修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论文作者:金钢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论文_金钢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