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以宜叙高速公路(长宁-梅硐段)为例论文_康高

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

摘要:互通式立交可绿化面积大、景观可塑性强,对于提升高速公路整体绿化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宜叙高速公路(长宁互通至梅硐互通段)景观绿化工程为例,对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起终点的景观设计以及沿线道路植物配置的设计,研究了如何突出地域特色及自然特点,探寻一条适合互通立交生态景观绿化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而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影响甚至破坏了沿线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1]

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

1.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概念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是指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间通过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互通立交景观设计也正是高速公路景观中的重要节点,由于占地面积大(一般都有十几公顷到几十公顷)且位置特殊(处在城市门户位置或各城镇间重要的交通枢纽)等特点,有着极强的综合性,对城市形象有看重要的影响。[2]

1.2 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追求视觉效果上的舒适性,设计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将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在各异的互通绿地中,利用植物材料镶嵌组合及各种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建成各个层次分明、景色各异、风格协调的绿岛,既增强立交和道路的识别特征,又丰富道路景观。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一般包括植物景观、地貌等组成要素,植物景观在其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够缓解行人视疲劳、调节心情、保证行车安全等。[3]

2 宜叙高速公路(长宁-梅硐段)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2.1 项目背景

2.1.1 区位分析

宜叙高速公路(长宁互通-梅硐互通段)处于连接长宁县与各地的重要枢纽,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资源富集,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近现代有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地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余泽鸿。[4]长宁山水俱美,旅游兴盛。全县有景区景点110余处,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惟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等等。

2.1.2 政治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的优势,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长宁县打造“中国竹都•最美竹海”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了让长宁迅速“绿起来”,让竹林成为长宁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竹文化特色显著的景观环境。

2.2 项目概况

宜叙高速公路起于宜宾市绥庆村,终点为泸州市双桥村,接纳黔高速公路。本文宜叙高速公路(长宁互通-梅硐互通段)是以翠屏区、长宁县及南溪区沿线主要交通干道为依托,点、线、面相结合,该段共涉及5个互通立交节点,地理位置上靠近长宁县城及重点风景区蜀南竹海。按照以路连线、以线接点、拓展连片,将规划范围的重要节点、高速枢纽、高速互通、服务区进行贯通连接;把长宁县百里翠竹示范带建设成多彩竹廊•最美竹乡的新形象。

2.2.1 长宁互通

长宁互通景观绿化总面积29979㎡,处于出长宁县城连接宜叙高速的重要节点位置,但杂草丛生、景观设计凌乱。设计通过在互通围合区内片植长宁县乡土竹种——佯黄竹,适当配以整丛西凤竹、小琴丝竹等高大丛生竹,配以三角梅、蔷薇等灌木形成以竹为主的景观。形成景观背景,成为长宁互通景观基调,恢复互通绿化,对外也体现了长宁县“中国竹子之乡”的特色。

2.2.2 竹海互通

竹海互通节点景观绿化总面积34254㎡,作为连接蜀南竹海景点的重要节点,其景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蜀南竹海对外印象。经过实地调查,目前该互通的情况大致如下:

1.该互通欠缺符合蜀南竹海的主题,缺乏景观竹元素、布局不足。

2.景观建设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植竹条件。

在设计主题上,考虑竹海以竹为主的特色,选取熊猫元素,立意为“熊猫回家”,将憨态可掬的熊猫雕塑运用其中,形象地将游客带入其中,回归美丽竹海(图2-1)。

图2-1 竹海互通效果图(作者机绘)

2.2.3 双河互通

双河互通节点景观绿化总面积28486㎡。在设计上,考虑到双河镇作为“中国竹业特色之乡”,坐拥双河苦笋标准化示范基地及三角梅基地,在植物选择上,优先考虑植物乡土性原则,在匝道平曲线外侧采用乡土植物小佛肚竹及麦冬,引导驾驶员视线。弯道内侧绿化尽量保证视线通畅,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灌木,因此选用低矮的蔷薇,在不影响视距的前提下,路肩内侧种植矮而密的三角梅。

2.2.4 梅硐互通

梅硐互通节点绿化总面积20212㎡,有着优秀红色文化景点余泽鸿故居。在设计中,考虑地域文化特色原则,注重加强人文景观建设。采用大型党建文化元素标志物结合绿化的形式。既体现沿线的文化风情、历史积淀,又可丰富公路景观形式(图2-2)。

图2-2 梅硐互通效果图(作者机绘)

3 结论

我国的互通立交景观设计从最初的模仿欧美发达国家到如今真正意义上结合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从完全图案式的布置到拟自然与图案的结合,再走向以自然为主,无不反映出这一变化与民族的审美情趣一致性的特点。本文结合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的原则来分析点宜叙高速(长宁互通-梅硐互通段)的景观设计实例,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应从多方面考虑,生态恢复与景观效果并重。

(2)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应充份利用具有当地特色植物,运用园林艺术手法,结合地方政府的设计要求及道路所处位置特点,展现当地特征和特色。

(3)切实提高工程施工与管护质量,加强后期养护管理,这样才能实现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优美、生态改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 高速公路从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第一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

[4] 四川省长宁县志编纂委员会.长宁县志[M]四川:巴蜀书社,2008-12

作者简介:康高(1995年1月),女,汉族,四川成都,研究生在读,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

论文作者:康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以宜叙高速公路(长宁-梅硐段)为例论文_康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