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论文_刘兆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过程中积极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护理(对照组,n=4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观察组,n=40)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救护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可显著增强救护效果,改善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救治效果;满意度

心内科冠心病疾病领域,急性心肌梗死为具较高发生率且极易引发患者死亡的一种病理类型。由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性改变,促使血流中断,诱导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导致。临床以心律失常、持久性胸骨疼痛为主要特征,病程进程迅速,对濒死心肌挽救是实施救治的关键[1-2]。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展开优化,可进一步增强救治效果。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与WHO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均由家属陪同入院。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57.1±12.3)岁,发病至被收治入院时间平均(6.1±3.4)h。其中下后壁梗死10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梗死17例,高侧壁梗死13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匀(57.0±12.2)岁,发病至被收治入院时间平均(6.3±3.2)h。其中下后壁梗死9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梗死16例,高侧壁梗死15例子。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目的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神经系统异常者及其它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所选病例应用急诊科常规急救护理方案,即由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依据经验展开救治,护理人员遵医行吸氧、心电监护等干预。观察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构建急诊护理流程小组

积极组建急诊护理流程小组,组员由检验科人员、专科医生、导管室人员、急救预检护理人员、护士长、责任护理人员共同构成。就护理流程优化目的、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以使其具备组织配合能力,丰富其临床经验。依据循证医学理念,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救护过程中常遇问题,提取关键词,对大量文献资料予以查询,获取循证依据,再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就护理流程图予以制定。

1.2.2 首诊负责接诊

对急救护理模式行首诊负责制管理,依据护理流程图设定的顺序、时间开展护理工作。即首诊护士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诊后,需在10 min内完成妥善安置工作,初步评估病情,积极开展氧疗支持,将左下肢静脉通路有效开通,对各项实验室标本予以完善采集,行心电密切监护,开展床旁心电图检查,并引导式问询患者和家属,掌握病史情况。其中,初步评估病情和氧疗支持需在2min内完成;静脉通路开通和采集实验室标本工作需在4min内完成;识别床旁心电图需在5min内完成;30min内,对检验结果予以查询追踪。

1.2.3 强化心理干预

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评估其心理状况,引导式问询内心所顾虑问题,耐心倾听其主诉,并针对性制定疏导方案。如过于担心预后者,可讲解病因、急救措施、预期目标,介绍遵医配合医护,远期康复良好的案例,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基础认知,并在榜样力量的鼓励下,增强患者诊疗信心,提高配合效果。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度紧张情绪者,可教会其掌握深呼吸放松训练方法,并行积极的语言疏导。

1.2.4 急诊交接

一旦对急性心肌梗死确诊,即需行临床全面医护。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通知各医务室,妥善完成患者的交接工作。如需采用急诊PCI术治疗者,需向介入医护人员及时通知,短时内完成术前准备、文件签署,并就危重病例交接单进行填写。另外,需重视转运细节,如患者需绝对卧床,确保可持续心电监护等,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救护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即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展开评估,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甚至进行性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数资料救护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救护总有效率

观察组救护总有效率经评估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护总有效率对比 [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34/40),具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急救护理流程予以优化,包括设立急诊护理流程小组,行首诊负责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完善交接程序等,可提高每个环节运行成效,使患者得到全面、个体化的照护。如通过小组设立,运用循证思维设立护理流程图,可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具系统化、规范化,为护理人员有序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行首诊负责制,可避免护理遗漏,增强护理效率;行心理疏导,可增强患者遵医依从;对交接程序完善,可最大程度缩短救治时间[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救护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可显著增强救护效果,改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广星,白春美,续丽杰.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39-240.

[2]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130-131.

[3]马丽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9):1248-1249.

论文作者:刘兆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论文_刘兆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