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_项目分析论文

做好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农论文,专项资金论文,效益论文,思路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明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

(一)项目规划、计划及立项决策审计

1.通过查阅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制度,审查项目规划、计划是否符合国家和上一级政府关于项目发展的方针、政策。

2.通过查阅项目申报材料,审查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看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否存在随意、盲目申报立项甚至虚假、重复申报立项的问题。

(二)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审计

1.项目资金筹措及拨付情况审计。审查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地方各级财政安排或配套资金、地方自筹资金等的计划与实际投资总额及其构成,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滞留、截留、挪用项目资金以及配套或自筹资金不到位情况。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审查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支出的内容是否真实,原始资料是否完整。

3.资金管理情况审计。审查资金是否实行专户存储或专账分类核算,各环节的资金拨付、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三)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审计

1.了解建设项目是否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擅自调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和资金用途等情况,是否存在“形象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目标实现程度。

2.了解建设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施工是否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是否严格履行招标程序,项目是否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3.了解项目完成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完成后是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四)项目效益情况审计

由于大部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是农、林、水利等项目,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示范引导性和公共服务性等特点,项目实施后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显著。在项目的效益评价中要利用宏观经济和社会指标,如分析项目是否按期完成,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民众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改善,项目完成后提升抵御自然灾害或重大灾害能力等方面情况来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由于很难用投资回收期、净利现值、获利能力等涉及成本、效益的财务分析指标来评价,只能根据不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特点,利用专业主管部门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评价。

国家饮用水标准

二、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了解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各专项资金设立时确定的宏观政策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当地“三农”问题的实际,是否随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二是项目实施后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求项目建成后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见上表)。三是专项实施是否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要求。因此,审计组在进点前必须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前培训,收集、查阅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以及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充分掌握各专项设置的政策文件规定,了解专项资金涉及具体建设内容的专业技术标准,并抽取项目点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该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为开展后期审计调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运用各种审计调查方法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与其他效益审计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对象所有制多样化。既有管理和使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又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二是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范围呈宽泛性,至少包括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国土、交通等部门,农业部门又包括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而且各部门、各行业间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管理方式差别很大。三是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资金运动周期长、项目多,涉及单位分散。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更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在总体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审计调查重点,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除了采取常规的核对法、盘点法、查询法等审计方法外,还要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技术与方法,以求客观反映评价中央支农专项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对支农专项资金分配和项目选择机制环节调查的主要方法

1.审阅法。主要收集和查阅中央支农专项申请资金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竣工报告等,通过对比分析,审查项目建设是否经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的规模、内容和标准是否符合政策目标和有关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2.对比分析。如对同一专项的具体项目进行排列,对比分析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完成情况,揭示是否存在因资金分配不合理,影响专项资金政策目标实现等问题。

(二)对支农专项资金拨付、执行环节调查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取实质性测试,即依据专项资金分配、拨付和计划管理链条,逐步深入,看资金经过了哪些环节,各个环节是否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资金。在资金拨付和计划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部门利用时间差挤占或挪用专项资金问题。

(三)对专项资金政策目标实现环节调查的主要方法

1.座谈法。通过召开不同部门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和效益实现差异较大项目的执行单位的不同意见,了解地方实际情况,为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积累素材。

2.调查表和问卷调查法。针对支农专项资金补贴涉及农民个体众多,不可能逐个进行调查的特点,审计人员可以紧紧围绕审计调查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制定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调查表和调查问卷,提高调查效率和效果。

3.分析性复核。审计组以审计调查工作方案附表为依托,加强数据统计分析性复核工作。如某省平均每个项目投入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数=该省全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全部项目总数,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就可以揭示该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否存在投入零星分散,未得到有效统筹和整合,难以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的问题。

4.抽样审计法。支农专项资金的突出特点就是“小、散”。面对大量的样本,审计人员采用多种抽样方法集中开展审计调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反映出的问题,来反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5.实地观察法。为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审计人员必须实地延伸到项目单位、各项目的施工现场。通过实地观察,调查了解项目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也可以了解项目施工质量到底是好是坏。

6.加强综合分析。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以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切入点,揭示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性、体制性问题。因此,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深入做好分析,把揭露和反映的问题同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机制上存在的弊端联系起来,得出整体概念,增强说服力。

7.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大效益分析力度,提升审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风险控制,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如我们建立被审计单位指标文件数据库,不仅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地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标签:;  ;  ;  ;  ;  ;  ;  ;  ;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_项目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