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_政治论文

创设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有效性问题是当下基础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对其内涵的解读也不下几十种。但笔者欣赏这样一个隐喻:众人穿越玉米地,一看谁穿得快(速度),二看谁掰的玉米多(收益),三看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一个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成熟的企业家必须对速度、收益和安全进行全面、整体的考虑。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这三方面:速度可看做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做学习感受(苦乐)——体验。时间、结果和体验应当成为考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做到“五学”:

一、基础内容学生自主学

思想政治课“低效”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失度”。投影幻灯片过多,不少材料一闪而过学生来不及反应;活动过多,其中很多活动只是形式;问题过多,教学没有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虽忙里忙外,但收效甚微。其实,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自悟。这样才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学习和研究。

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中,某位教师开宗明义道:人们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幸福的人生,那么我倒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是拥有高官厚禄?是拥有香车美女?是腰缠万贯?还是……本节课,我想与同学们就什么是幸福人生、为什么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怎样实现幸福人生这三个话题展开探讨。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结合书本知识自主寻找答案。学生利用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再利用二十分钟时间课堂发言交流,教师仅用了五分钟时间对三个问题进行了点拨和归纳。但课后,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效率很高。

思想政治课模块教学中,往往是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效率很低。在《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教学中,某位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不选择等饭碗、为什么选择找饭碗、为什么选择造饭碗。学生围绕“等”“找”“造”自主寻找答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讨论。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现实的教学素材并及时点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这两节课,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领悟新知;通过指导课堂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畅所欲言,围绕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神。教师在点拨中不是简单地回答“对”还是“错”,而是深入分析这些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些观点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通过这样的引领,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如同农民编箩筐,不收边,就不成其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在整体上却是模糊的、笼统的,因而需要教师最后的“收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本质的认识。

二、重点内容集体讨论学

思想政治课“低效”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二是课堂“失重”。教师喜欢平均用力、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问题即思维”,一些重点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学生在学习重点知识时,教师一般不要立即进行讲解,马上就去解决,而应把这些重点问题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大家一齐开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有讨论、有辩论,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反复推敲,教师适当点拨,重点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开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一框内容时,为突出“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大重点知识,某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大学生李某决定回家乡自主创业。他发现近期生猪的价格比较高,觉得有钱可赚,于是决定办养猪场,大规模养猪。由于一时找不到好地方,他就把养猪场办在一个人烟稀少树林又多的山脚下。在那里养猪尽管有不少便利条件,但两大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他:第一,他觉得在那里守夜看猪很不安全;第二,他养的猪不如人家的大、肥。于是就有人建议他,一是买些枪支弹药以防身,二是买些“瘦肉精”“添加剂”来喂养以提高猪肉的“身高”和“质量”。针对教学情境,该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该大学生能否买枪支弹药来防身?二是该大学生能否给猪喂“瘦肉精”“添加剂”?课堂围绕两大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讨论后,请若干位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再进行重点点拨。学生最终明白:市场不是万能的,有的领域市场能够调节;有的地方则调节不到位,即市场调节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要克服其局限性,需要加强诚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应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本节课,学生自觉地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和问题”下感知教材的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应该懂得的是什么,在是什么中追寻为什么,在为什么中找寻怎么办。这种师生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并学习教材中的重点问题,积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习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

三、难点内容逐层分解学

思想政治课“低效”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三是教师在处理有关疑难问题时“失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少教师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囫囵吞枣,要么浅尝辄止。其实,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难点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分解学”的实质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作答。这也是一种化难为易的台阶式的学习技巧。

在教学《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这一内容时,某教师提供了下列材料:国家为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规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不开发的购地无条件收回;加大对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问题是: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多提供保障性住房就能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这道题难度较大。根据《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这位教师设计了四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第一是房价增长过快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第二是为什么需要国家来调控?国家提供保障房对房价会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是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除这一手段外,还有什么手段?第四是仅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否就能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通过解决层层推进的四个问题,让学生逐渐明白房价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消费心理等因素影响;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多提供保障性住房,有利于缓解商品房的供需矛盾,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关。因此,国家除了运用财政等经济手段,还要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要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还需要房产商等遵循法律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练死了,演活了”,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一句名言。为了表现武松的英姿,他曾在眼皮中间撑两根火柴棒来练习睁眼;为了使腿部挺直,他走路时在腿弯处绑上两根削尖的竹子。正由于他从一举手、一投足、一招一式、一字一腔进行严格训练,才使其表演出神入化。要攻克学习中的疑难杂症,也应培养学生像盖叫天练表演一样,注意化整为零、层层透视、由浅入深地把问题弄懂弄透。

四、热点内容设计成问题学

思想政治课“低效”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之四是课堂“失真”。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堂需要直面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提高课堂实效。直面现实生活就应该把时事热点或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与教材基本知识紧密结合。但时事热点或社会热点是游离于书本教材之外的,需要教师及时地把这些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并设计成与书本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深刻解读。这就好比光吃盐不行,把盐放在菜汤里才能被人吸收一样。只有把热点“问题”作为纽带,才能加深对热点和书本知识的理解。

某位教师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呈现近期网上热议的话题:因一位捐髓志愿者中途放弃捐献,一场本该充满大爱的行善之旅戛然而止。由于捐髓者突然变卦,患者危在旦夕,一场未竟的善行引发网上激辩。

网友“志大少爷”说:我非常鄙视事先承诺、事中反悔的人。患者进入了做移植的程序,危在旦夕,捐献者这时反悔,简直是不人道。

“恋恋田园”的看法是:捐赠本身就是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受捐者的命是命,捐献者的命就不是命么?说捐献者置人于死地而不顾的话,简直就和道德绑架无异。

“最恨文人笔”认为:为什么把责任都推到捐献者身上,医院为什么不检讨自己的过错?捐献者的积极性难道是这样得到保护的吗?

接着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思考: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为什么赞同?如果你是捐献者,你将怎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你的观点受到什么价值观的影响?

在学生分组讨论、大组发言交流的基础上,该教师点评指出:价值观就像一把尺子、一杆秤,当你需要做出决定时,帮助你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本节课,教师把社会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到课堂中来。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教师在点拨时,也不是简单地回答“对”还是“错”,而是深入分析这种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种观点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通过正确的引领,学生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零碎知识构成体系学

思想政治课“低效”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五是所学知识“失体”。知识之间应当具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把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建立起系统的、完备的知识体系,就能更快、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只掌握零碎的知识不利于记忆,更不利于创新。因此,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构建必要的知识体系。

在《文化生活》课本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在几框内容中均有涉及。如果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分章节复习,就难以对文化创新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可按如下思路进行: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含义、实质和源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原因与作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原则态度、方向道路等。

建构体系的过程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存放知识的“书架”;第二步,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入这一“书架”;第三步,当发现有些知识不能很好地找到对应格子时,就要考虑这个“书架”的结构是否合理,应努力调整“书架”;第四步,维护、使用与验证“书架”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强、结构严谨。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学情把握是否更加具体,能否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案的编制如何更适合于课堂教学?教学节奏、教学进度能否更加科学合理?给教学提供的环境能否更有利于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当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不一定就能上出有效的课。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过程,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如此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也是有品位的课堂。

标签:;  ;  

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