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学书法进课堂活动论文_胡光翠

《开展国学书法进课堂活动论文_胡光翠

澛港小学 胡光翠摘要: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小学生书法进课堂,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师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校选定了本课题。

关键词:人文素养;基础教育;书法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是一门艺术,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我国众多艺术中的瑰宝。2011年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等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002年5月,教育部基教[2002]8号《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1.3 课题研究现实意义

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也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小学生书法进课堂,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师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校选定了本课题。

2 研究目标

2.1 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2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更多的国学书法教学寻找有效的途径。

2.3 通过研究、探索、寻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书法教学方法。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写字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3.2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时间,结合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阅读书目录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4 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取调查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付诸实施—跟踪问效—修正措施—再跟踪的理论实践相结合、手段目标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确保取得真效果。在研究手段上我们采取了调查法、观察法、榜样激励法、培训研讨法、名家熏陶法、强化训练法、活动激趣法等研究方法

5 研究过程

5.1 加强课题管理 保证研究力量

(1)组织保障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

负责人:胡光翠(副校长) 任忠林(教导主任)

(2)人员保障

课题组成员中,有多名学校行政人员,区市级骨干教师,语文、书法、美术、音乐专业教师,且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课题组全体成员教科研功底扎实,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能力保障。

(3)制度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有序开展,我校制订了规范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如资金保障制度、人员管理等皆有相关规定,以便使课题组活动能有序、顺利地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理论保障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任何研究都需要理论做支撑,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组组织组员学习本次课题相关理论,还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进行指导;组织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5)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5.2 依据方案 分步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2013.5-2013.9)上报课题申报表,由市陶研会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2)中期实施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7月 启动课题研究、编印校本教材。

2014年9月-2016年7月 课题阶段性汇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影像资料、编写“小学生国学书法教学经验论文集”)

(3)后期总结阶段:

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2017.6编写“课题集锦”, 学校礼仪文化、学生特长展示。

5.3 “知行合一”“行重于知”实施过程简介

(1)国学经典课程、书法课程纳入日常教学。

课题确立之后,我校马上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当年即将经典、书法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总表”中可见具体安排。

每学期分年级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国学经典篇目。让经典“刻入”学生的心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2)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学好国学与书法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研究中,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国学与书法课堂教学研讨。通过研讨活动,对促进我校教师国学书法课的教学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强化培训,提升教师国学知识水平与人文素养

当今中国教师“国学”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瓶颈,因此,在研究活动中,加强教师们这方面理论就尤为重要了。我们的具体措施有组织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会的形式,提升国学素养与师德水平。

6 成果与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课题实践研究,教师们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能力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书法进课堂的有效方法,努力尝试利用书法进课堂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轻松愉快的体验课程中收获快乐,提高能力,获得知识经验,而且激发了各种积极品质,获得全面的发展。

6.1 体验型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积极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按计划实施校本课程,注重研究实效,打印编册,供后续实施使用。主要的教材有:《写字》、《国学》、《国学经典》等。

6.2 学生作品集;

6.3 学生活动的影像资料;

6.4 教师论文集、优秀教案和活动设计汇编。

6.5 每日诵读校本课程成果显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更坚定地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国学书法进课堂,提高师生人文素养”课题的研究,对师生成长有着长远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魅力,已经深入师生内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品质塑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陶子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将继续吸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之精华,将之收于身体之内,呼出满载人文情怀之瑞气,弥漫之于校园、洗涤学生之心灵!

论文作者:胡光翠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开展国学书法进课堂活动论文_胡光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