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凭

张文凭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340

摘 要: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质量管理则是其中关键和保证。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也就成为了建筑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由于建筑企业良莠不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出,给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角度进行探讨,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最后才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1.1坚持质量第一

坚持质量第一,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2预防预控为先

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2.3 严格遵循规范

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2.4职业道德规范

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监理人员必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质量问题。要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秉公监理。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2.1使用性

所谓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具体包括: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耐酸、耐腐蚀等化学性能;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结构性能;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使用功能。

2.2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防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2.3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使用成本三者之和。

2.4耐久性

所谓耐久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工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使用年限。因为建筑物本身结构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质量要求不同,使用性能不同等,目前国家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还缺乏统一的规定。

3、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工程建设体制仍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导致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格局基本上是一种内部的监督体系,很难实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督,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3.2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3 企业经营环境

3.3.1政策因素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建筑企业面对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闲杂人员多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2主管部门行政干预不当

当前,建筑企业的主管部门将其对下属企业的干部任免权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对其人事权使用过滥,根据短期业绩来评价、调整企业主要领导班子,致使一些困难企业领导更换过于频繁,引发和助长了企业的短期的行为。

3.4 企业质量环境

质量文化环境、质量市场环境、质量认知环境和质量群众基础是构成企业质量环境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效益。然而当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认知不足和缺乏群众基础等问题已严重影响着质量环境的改善。

3.4.1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分项、分工程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是质量

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综合作用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

3.4.2工程质量管理低效

质量管理机构不力,质量管理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手段,质量管理部门职能弱化,整理、准备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成了主要工作。工序施工应履行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成为摆设。

3.4.3低标准老毛病

工程施工中低标准、老毛病是常见的质量问题,施工现场“低、老、坏”问题仍普遍存在,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沙、空鼓;混凝土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

4、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和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4.1技术控制

施工过程的重点是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重点部位采取妥善保护措施,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人测量定位和复核,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成品、半成品选用、施工工艺参数及其它有关技术要求等,与质量密切相关,如外加剂掺量、混凝土水灰比、回填土、灰缝饱满度、防水混凝土抗掺等级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等,应作为质量控制点,施工时严格执行。

4.2隐蔽工程验收

对所有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暗埋管线、下水道等,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不合格,不能施工下一道工序,确保施工质量。

4.3材料试验和抽检

对于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随机检查,较灵活且不受时间限制,可及早发现问题和整改,抽检频率不受限制,故若条件许可则应加强抽检管理。

4.4设置质量管理点

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些薄弱环节的处理上,若事前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则可以避免问题的产生,减轻施工成本。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因此应对施工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明确质量控制点,再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4.5推行样板管理

建筑工程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作用,它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因素具体化和实物化,提供给施工人员参照。因此,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大型房建工程推行样板管理,通过样板间的施工可达到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工期、材料定购和各专业的协调,并可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进行整改,总结经验。

4.6重视技术改进和创新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紧密联系,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外,还必须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提高技术措施,改进施工设备、信息和检测技术等,树立现代化建筑产品观念,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施工设备、信息渠道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满足工程建设现代化的需要。为保证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结束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为了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形势面前,需要建筑企业严把质量关,提出积极应对策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确保工程质量,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者的共识,提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2]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152-155.

「3」邱国林,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

[4]任宏等,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5]谢文德,服务企业营销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网,2007.01

[6]管振祥,工程项目管理与安全,中国材料工业出版社,2001.06

[7]徐维华,浅谈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特钢技术,2005.03期

[8]张海贵,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金盾出版社,2001.09

论文作者:张文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文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