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的建设简略研究论文_宗茗

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的建设简略研究论文_宗茗

(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建国以来,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参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这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党凭借自身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民主集中的科学化方法,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执政党发展建设的脉络梳理,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历程;党建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由弱变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成为了一个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执政党,由局部性政党成长为全国性的政党。党的建设是中国发展的统领性建设,党的建设的内容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包含了对我国几千年以来历史治乱规律的总结,是在多重因素下以逐渐丰富的。因此,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度来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建设的发展进行梳理,有利于强化党的建设的研究,丰富党的建设史,为后续党的建设的研究提供借鉴,启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了执政党的转变让党在自身建设的路上有了新的思考,如何继续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继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是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以党的执政路线变化为划分进行简要梳理论述。

一、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的建设重要开端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执政以后,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党员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大大的伤害了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于此同时,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国内的生产线上开始广泛开展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也暴露出了许多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浪费以及官僚主义的问题。鉴于此,为了遏制住这股歪风邪气,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全军开展一次整风运动。由上而下逐级召开的整风会议,让党内大量的官僚主义以及部分腐化堕落现象得以终止。到1950年底,此次整风运动宣告结束。但是在此次整风运动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央政治局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准备开展整党运动。

1951年5月开始,建国之后第一次整党运动在全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1951年12月1日,在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下发的的《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中指出:“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重大错误。”[1]这次声势浩大的整党运动,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新形势以及面对发展的新任务,准确抓住了如何建设一个合格的执政党这一命题,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也净化了党的队伍。

这次整风整党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保证党政机关廉洁以及反对贪污腐败的第一战,虽然过程中有曲折,但是这是一次有意义有结果的党建运动,增强了群众党对于治理国家的信心,也让人民认清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同时激励了处在抗美援朝第一线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于国家肃立国家风气、推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恢复国民经济有着深刻而又深远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党在这期间进行的作风和反腐败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开端。在取得如上述整党整风运动的胜利的基础上,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也标志着我党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是执政党建设的开端,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二、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转折

中共八大到十一大,是党的建设的缓步前进阶段,在这期间虽然存在着一些正确的党的建设的成果,如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坚持和提倡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但是从全局角度来讲,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的泛滥造成了党的建设缓步不前。转变思想、全面拨乱反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要求。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持下,中国掀起了突破“两个凡是”,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风,与顽固派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了一根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何其荒诞,“真理的标准是否为实践”竟然成为了被讨论的中心问题。在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下,邓小平挺身而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不能被驳倒的。就此邓小平发表了多次讲话,他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事迹,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1]那些叫嚣着坚持“两个凡是”的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对自己信仰的怀疑,天天以“毛泽东思想 ”来反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本身就是极其矛盾的。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支持下,全国各地相继开展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宣传工作,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肯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统领性作用。在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的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同的时代中加以新的发展。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党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80年,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酝酿了将近两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应运而生。《准则》总结了建党以来如何进行党内问题的处理的经验,更吸取了十年“文革”的教训,既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立足于时代,增添了新的内容。自发表以来,《准则》就是端正党风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规。给了党员干部做事的标准,也让群众有了可以监督党员做事的武器,这不仅可以肃清党内的不正之分,也可以更加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提高了党在人民中的威望。以此为始,中共中央依次制定了一系列整顿党内作风的措施,让党内更加风清气正,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加有效,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发展。

实践证明,党的建设的路线正确与否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并以此为基础,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获得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和爱戴,也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拼搏,戮力同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三、具体阐述执政党建设的目标

邓小平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经提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2]“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推翻了一系列错误的思想,拨乱反正,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摆在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位,这一巨大的转变也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发表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为了完成党要做的三件大事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就是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有纪律的队伍。”[4]这次论述指明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如何建设自身的方向,也回答了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重大问题。为接下来的四十年中对于党的建设打好了基础,奠定了方向。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迅速发展,但同时也让中国面临了一些未有经验的问题,在1989年政治风波平息之后,邓小平明确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的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5]如此直白而又简洁的话语体现出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深切关怀。面对这场损害了人民群众同党的血肉联系的政治风波,江泽民也是坚定的提出:“全国各族人民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看我们能不能拿出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来。必须在近期办几件使党心民心为之振奋的事情。”[6]

由此,党的建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当时中国的首要的问题,所以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在高速涌流的经济全球化中保持住党的定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之后,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发展和加强党建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在思想和作风上进行党的建设的同时,对党的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集中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民主中有统一的领导,在集中时又尊重人民的意见,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恰逢其时的提出要更加深入的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不仅让党员对于民主集中制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人民群众对于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与此同时,党也再次认识到了腐败对于党、国家、人民的危害性,基于此,一些列反腐的措施出台实施,一个个腐败的党员领导干部落马,让人民看到了党的决心,也看到了党在自身建设上的魄力,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党对于反腐倡廉的新的篇章。

五、规范化执政党的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秉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依旧坚持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旧是发展,依旧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是实现“两个百年”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时不退缩,面对肩负着的使命前不懦弱,坚定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7]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这是检验理论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对《决定》的实施不断提升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让追赶时代敏锐性、正确把握规律性深植在党的队伍建设之中,大大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六、新时代下,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展

1.毫不动摇的把党建设的更加有力

(1)坚定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8]。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补精神上钙的根本保证,现在党员的基本素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全党在思想上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已经达到了绝大部分的统一,接下来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阔步的向前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落实各项政策,让自己所在的党组织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并且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潮流,锻炼自己的能力,最主要的就是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腐败只是对自己欲望的病态的追求,但是政治立场不坚定,就有可能对其所处的党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无法修复的灾难性的毁灭。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对党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灾难历历在目,所以在国内外局势有不稳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性锻炼,让党内部团结,带领人民一致对外,才能抵御面临的种种风险与挑战。

新时代,新要求,新作为,对党建的要求也体现出了随国情变化的创新。中国的发展已经由上至下,发展到了绝大部分的关键时期,这是对于党建的新要求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益,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质的飞越。

(2)加强人民的思想建设

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新时代下,不光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也要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党的后备军,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能出一份力,大家共同梦想的实现需要党的领导,党领导的也要是有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以及文化观的人民,只有全民素质的提升,才能抵制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新时代党建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成就不在少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9]。“八项规定”的出台,让那些奢靡之风,官僚主义无所遁形,无数贪官落马,人民看到了党的态度,看到了铁腕反腐的决心。反腐是正在进行时且是一辆没有终点的列车,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党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的警告。

不光“猎虎拍蝇”,党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也有了最新的政策。近日,中国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基层党的建设。乡镇党委是最基层的一级党委,在新时代下,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委的建设,保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抓基层,掌握大多数,不光是在建国,早在建党之初就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发展的法宝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基层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切都基础,在此之上,提升组织力,以政治功能为支点,撬动整个党建工作的顺利扎实进行。“地基”打好了,高楼大厦就可以平地而起,更加增强党员的政治担当,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推动伟大磅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13-114

[2][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4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66.26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14

[6]《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3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310

[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61.

作者简介:宗茗(1995-),辽宁辽阳人,女,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文作者:宗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的建设简略研究论文_宗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