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应用静脉营养液106例的护理论文_周卫华

早产儿应用静脉营养液106例的护理论文_周卫华

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

早产儿由于生活能力低下及各种疾病的影响,常出现喂养困难热量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1]。近年来我院开展了静脉营养治疗,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并给早产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2014年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106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胎龄26~35周,平均体重1.924kg。住院期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进行了静脉营养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对象 选择体重低于2500g的早产儿;有各种胃肠道疾病的早产儿及其他疾病所致胃肠功能障碍或紊乱者,按不同的体重,日龄供给营养素,开始日龄为2~7d,持续时间4~14d。

1.2.2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配制的环境要相对独立,配液前室内空气紫外线灯照射1h,75%乙醇擦拭治疗台,输液瓶及安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在进行操作前准备好物品及所需药品并洗手,戴口罩,手套;操作中注意配制顺序,严格无菌操作,以糖水或糖盐水为主体,依次添加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然后加入氨基酸中,再加入脂肪乳;在这过程中,应边混边震荡糅合避免沉淀,促进各种药物充分混合;在配置过程中,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混入营养袋中时一定要用肉眼观察袋内无沉淀才可将脂肪乳剂混入袋中[2];配液结束后应在营养液袋上注明床号、姓名、加入药液的名称及量,经两人核对后,丢弃空安瓿及空液体瓶,最后整理加药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营养液供给的途径 营养液输注的途径分为经中心静脉、经外周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和周围静脉(1)经中心静脉: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可达1个月以上,可输入高渗液体,应用时需有专人管理不能在输入营养液的导管内抽血或推注药物,每24~48h需更换导管插入处的敷料。此法操作复杂不易固定,易发生合并症气胸,神经损伤),护理难度大还可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如血管损伤、血栓等。(2)经外周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由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此法经中心静脉,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较少,但置管操作难度大,易堵塞,且费用高。(3)周围静脉:①由头皮浅表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的方法,此法虽操作简单,但易脱落及外渗,只适合葡萄糖浓度<13%,短期应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②经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早产儿皮下脂肪少,肌肉薄弱,腋静脉粗走向清楚,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不易脱管,且营养液进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大大降低了营养液对血管壁的刺激[3]。我院开展了应用留置针在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的应用技术,此法操作简单,护理难度小且经济,实用性强并发症少,值的推广。

二、结果

本组均治愈出院,均未发生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三、护理体会及注意事项

营养液现配现用,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放入4℃冰箱保存,时间不超过24h;使用中应应用微量泵严格控制营养液的输入速度[浓度<1.5ml.(kg•hr)],并每天更换输液管;肝素帽也应每日更换,因残留在肝素帽的营养液会形成一个培养基,滋生细菌的生长,增加感染的机会;选择好供静脉营养的血管,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严防营养液体外漏而引起局部坏死;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注意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每日监测体重,严格记录出入量了解体重增长情况及计算营养素、热卡是否足够;应用静脉营养液还应每周监测血清电解质、血常规等,注意有无并发症如静脉炎、高血糖、低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障碍等代谢性紊乱;补液期间宜时常给予早产儿吸吮空奶头,此法利于刺激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能使静脉营养尽快向胃肠喂养过渡。

参考文献:

[1] 邹美姣.早产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123(10):2768-2769.

[2] 张秀华.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80(3):115.

[3] 林小静.早产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效果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8,149(9):102-103.

论文作者:周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早产儿应用静脉营养液106例的护理论文_周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