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兰

高中历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兰

(四川省南充市建华职业中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优势,人类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与社会活动中群里累的道德精神、文化内涵都可以通过历史课堂进行有效传达,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解读真正了解到人文素养的本质。但与此同时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急需进行改进,很多教学方式并不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发展,不管是从学生、教师还是课堂模式来说,都需要进行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发展平台的有效创设。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来说,历史处处体现着人文素养,并且人文素养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背景下,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加良好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旨在实现学生人身素养的科学培养,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实现相应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中生即将通过高考踏入社会,因此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也避免遭受负能量的侵扰。就以科举制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同时与现代高考制度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出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角度,教师不再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理论学习,而可以通过史料收集,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主题,比如科举制的利与弊。随后,再让学生搜集资料,并且鉴别和选择有用的资料。再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运用史料撰写小论文。从而让学生学会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也增强了学生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学习意识与人格。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不同角度四次提出了“人文素养”,开展有效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好的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以史为鉴,使学生既汲取成功人物的历史经验,也吸取失败人物的历史教训,进而引导学生逐渐从根本上牢固树立具有全面人文素质的正确正直的人生价值观。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做各学科的各类练习题而缺乏积极自主学习的兴趣。中学历史等各学科教学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积极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对于学生的成绩十分重视,但是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怀相对较少。但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本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对于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认知进行较大程度的更新,以便于更加良好的适用这个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课改。首先,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着明确的认识,能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予以足够的关怀和重视;其次,教师对于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应该进行大胆的革新,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考虑。

3、加强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只有提高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底蕴,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教课的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才能够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人文素养方面的投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和讲座,让教师充分的了解到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积累与人文素养相关的科学知识,增强人文文化的熏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只有授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与历史课本知识相结合,将人文素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4、讨论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度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不再是学习中的旁观者。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温习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加深对历史的思考,使不同的思想互相碰撞,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的过程能反应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个人态度,有助于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学生要养成积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在生活中能发现和欣赏各种美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能利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经验和情感。掌握并提升人文知识如文史哲类、诗歌类、世界历史类、艺术类以及日常礼貌礼节类等方面的内容。拥有人文精神,有丰富而自由的内心世界,独立、自尊、健全的人格。掌握人文方法,具备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能发展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

5、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历史教学要打动学生,使学生有所感悟,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精神受到鼓舞,逐渐提升人文素养。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图像、音乐等,打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理解。教师要提前搜集相关教学素材,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播放,要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抗日战争》时,教材中的文字和圖像难以对学生形成深刻的触动,现代社会的优越条件使学生难以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教师可在教学结束后引入相关的纪录片,使学生透过视频认识到真实的历史,深刻感受到民族崛起的艰难。播放记录片后,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受到哪些启发,对哪些事件印象深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立志报国。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历史,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深刻感悟,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6、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人的情感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能动反映,人的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转变方式,不能再局限于机械式的知识讲解,要善于多用文学去感染学生,用文学情趣去陶冶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课本中一些著名的、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比如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都能够带给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素养提升。而且与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文化教学素材也非常多,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图片影视都可以学为学生国家情怀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延伸教学,比如引导学生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想要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繁荣应该又怎样的前提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同时增强学生关注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怀忧患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发挥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启发学生钻研历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毅平.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85):123-123.

[2]杨俊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22):246-247.

论文作者:陈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