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丽仙

杨丽仙

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61699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更低,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当中,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61-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位置发生病变而导致出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需要着重加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6±7.4)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1例,肝硬化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0例以及消化系统肿瘤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6±7.4)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0例,肝硬化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以及消化系统肿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构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周围循环衰竭而引起呼吸、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出血量进行判断。患者出现血压大幅下降,心率明显加快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所导致,同样也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原因。患者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心率升高至120次/min以上,同时伴随有意识不清、四肢冰冷等症状,很可能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观察患者的呕血、便血以及再出血情况,根据血样颜色或是否形成血块对出血量进行判断。患者出现呕血、便血,说明出血量较大。因此即使是发生少量的呕血、便血,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予以紧急处理。判断是否发生再出血,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以作为早期休克的提示,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2]。

1.2.2护理方法

制定应急护理预案,以有效应对类似大出血情况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但患者出血量较大时,患者需保持平卧体位,抬高下肢,保持正常的大脑供血量和供氧,加强心电监护,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科学控制饮食,患者的出血症状未完全消失前不得进食,停止出血24h后可摄入以流食为主的食物,禁止饮用酒、咖啡以及浓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定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患者的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而预防压疮或皮肤感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保证患者的口腔、皮肤卫生,根据患者的药物适应症,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维护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稳定。

加强心理疏导,改善患焦虑、抑郁的情绪,提升其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积极的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并予以有效的康复指导,向患者讲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的饮食、用药和日常活动加以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尽快康复[3]。

2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评分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状态评分对比( ±s)

3讨论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所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体温升高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会危及生命[4]。基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组研究中,选取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状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2.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基于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1:121-122.

[2]郭得兰. 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3:371-372.

[3]吴月萍,张敬.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 健康研究,2014,01:109-110.

[4]徐丽琼,徐丽娥. 1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心得体会[J]. 现代养生,2016,04:220.

论文作者:杨丽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论文_杨丽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