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初探论文_高振会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初探论文_高振会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730913

流动人口是指其常住地与户口所在地相分离的人口,他们或是在常住地居住了半年以上,或是虽然在常住地居住不到半年但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部分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撤并偏僻乡村村学点举措的实施,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占很大比例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得更为严重。笔者所在的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1100人,其中近半学生是流动人口子女。我校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视,确立了相关的研究课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作为研究小组的一员,我调查走访了很多流动人口家长及学生,积累了一些资料。

一、流动人口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中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流动人口中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困难,流动学生的见识不如城里学生的见识广泛,在穿戴、学习环境方面,这些孩子受到限制,从而产生了一种“下里巴人”的感觉,时间一长,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使他们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愿意独来独往;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当一个不声不响的旁观者。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父母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变化及心理感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

2.心理压力大,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城镇流动人口背井离乡,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想让孩子在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有的白班、夜班倒,有的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与孩子的时间完全不同步,孩子课外跟家长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30%的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时间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部分孩子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照抄作业、破坏公物、结伴不按时回家、打架斗殴、敲诈小同学钱物,厌学情绪强烈。流动人口因为自己知识水平较低,经济状况不佳,所以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拿自己的付出作为筹码,让孩子背负了过重的心理包袱。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现与父母期望相差甚远时,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神马都是浮云”(无所谓)、缺乏责任感等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独立性强,但缺乏自信。流动人口家长早出晚归,忙于生计,客观的家庭条件决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部分初中部的流动学生放学后自己做饭,还要照顾弟妹,由于学习上缺乏家长的指导,遇到难题靠自己解决,遇到较大的事情也自己拿主意,这样逐渐形成了这些孩子独立的个性。但这部分孩子大多在学习、活动中缺乏自信,对于新鲜事物不敢尝试,不敢体验,生怕失败,生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生怕听到别人的嘲讽和挖苦,心理敏感、脆弱。

二、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家庭原因。(1)生存条件较差,缺失家庭温暖。流动人口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有的在建筑工地打工,有的在做家政服务,也有拉运、做服务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有技术或济经条件较好点的流动人口进城后也经商做生意,租个小摊位,或卖早点,或洗车;出租屋面积一般在30平米至50平米,一家人吃住都在这几十平米里,有的孩子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课桌就是擀面的案板。(2)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当。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子女的方法欠妥,不但不能让孩子进步,而且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一类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家庭教育跟不上,造成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走访中,有家长告诉我们:“我们锁了房门,丢了田地,专门在城里供孩子念书,念不出个名堂,我们咋有脸回村?”我们听了为之一怔:小小的孩子能背负起这么沉重的心理包袱吗?还有一类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几年级几班、孩子的学习咋样,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抽烟、上网吧、结伙斗殴,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危害。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做到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给他人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麻烦。

2.学校原因。平川区没有民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也没有对流动人口子女分班编制,但流动人口子女与非流动人口子女还是存在着差异,如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缩短甚至消除这种差异,所以学校中还存在着歧视农村孩子的现象,这也给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造成了压力。

3.社会原因。虽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长期形成的社会不良风气,使农民工在城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大量就业于城市的农民工,既不能取得城市人的身份,更无法获得社会制度赋予城市人的种种生活机会、各种福利待遇,并且还经常为城市人所排斥,与城市人群体有着深刻的社会隔阂,同工不同酬,职业受到限制,城市又脏又累的工作都是农民工在承担,工资还常常受到克扣和拖欠,社会压力、心理压力会造成农民工情绪低落、心情浮躁甚至仇视社会。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孩子,给孩子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我校流动人口子女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改进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努力让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地成长。

论文作者:高振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初探论文_高振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